凯迪拉克质保风波:公司名下无质保?合理吗?
“买了车,结果因为登记在公司名下就享受不到所谓的额外质保,这事儿到底合不合理呢?”这是王先生面临的棘手问题,也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讨论。汽车质保本应是保障车主权益的重要一环,可这其中的门道却让王先生陷入了困惑和无奈之中。
王先生的凯迪拉克CT5是2022年在台州老家购置的。他在宁波做生意,平时的维修保养自然都选在宁波的4S店。谁能想到,这看似平常的用车生活,却因为一次故障,让他和4S店之间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今年春节期间,王先生发现车子动力不足,发动机电脑显示动力下降。这就好比人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那肯定得赶紧找地方看看啊。2月19号,他满怀期待地把车开到了宁波江北区的凯迪拉克4S店。刚开始,4S店检查后说可能是电瓶的问题,让王先生等一等。这就好比医生初步诊断,还不能确定具体病情,得再观察观察。可这一等,后续就出现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状况。
等到周一,通知王先生过来,却又说货发错了。这可把王先生给折腾坏了,“这好好的车维修,怎么还出这岔子?”他心里肯定犯嘀咕。直到3月1号才真正着手维修,而实际修好都到3月5号左右了。这一修,就是好几天,耽误了王先生的正常用车,心里肯定不好受。
王先生提供的结算单显示,4S店更换了凸轮轴位置执行器电磁阀总成,费用是458块3毛7 。可接下来,4S店让他支付这笔维修费用的理由,让他彻底懵了——车没有登记在他个人名下,而是登记在公司名下,所以不能享受质保。王先生表示,他买这个车一是为了撑场面,毕竟生意场上,一辆好车有时候就像一张“名片”,能让人看着更有实力;二是挂靠在公司里可以合理避税,这就好比找到了一个巧妙的“省钱妙招”。
从王先生提供的信息来看,机动车登记证书中机动车所有人确实是王先生名下的公司,登记时间是2022年2月23号。按照常规理解,车都买了,怎么因为登记在公司名下就不能享受质保了呢?这就涉及到汽车质保政策的一些细节了。
据王先生了解,购买时承诺的车辆质保政策是3年不限公里数,8年16万公里。而他的车现在十万零三千公里,包修期起始时间是2022年2月12号,按照这个时间计算修车时似乎已超出了三年有效期。但王先生认为自己的车辆仍然满足8年16万公里的质保要求。
宁波轿辰凯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售后工作人员解释说,3年不限里程是整车附带的质保,而王先生所提及的8年16万公里是针对个人车辆有额外政策,比如针对发动机、变速箱、动力总成的延保,但只针对个人车才能享受。而且这个“额外政策”是从2022年1月份开始的。
可王先生说,买车时销售并未告知这一情况,现在过去这么久,也找不到当时销售人员的电话核实。这就有点像“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王先生觉得自己很委屈,“我买车的时候没人跟我说这个事儿,现在车出问题了,告诉我因为登记在公司名下就不享受这个待遇,这不合理啊!”他希望4S店能给个书面的告知函,在销售大厅放个牌子,给后来的车友提个醒,“这就好比做买卖,得明明白白消费,不能藏着掖着啊。”
现场工作人员倒也表示会向公司反馈,如果王先生能提供在3年质保期内向4S店反映车辆故障的记录,他们可以向公司申请免去这次的维修费用。不过这在王先生看来,似乎也不是那么完美。毕竟他觉得自己本来就该享受相应的质保服务,而不是还得费劲去争取。
回顾这起事件,不得不说,汽车销售和质保环节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从销售端来说,在销售车辆时,应该将各种质保政策,尤其是涉及不同车辆登记情况的不同政策,一五一十地告知消费者。不能为了卖车而含糊其辞,只说好的,不说可能存在的问题。要知道,消费者在购车时,往往处于信息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就需要销售方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做到“坦诚相见”,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所有相关情况都清楚地告知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购车时也不能光听销售的一面之词,要多问几句,把各种细节和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摸清楚。毕竟购车是一件大事,后续的维修保养等问题都很关键。不能只图一时省事,不然出了问题就可能像王先生这样,陷入被动局面。
从监管层面来讲,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要确保汽车销售和质保都按照规定执行,对于那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这样才能让消费者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就好比“手中有秤砣,心中有准头”,有了严格的监管,汽车市场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在这起凯迪拉克质保风波中,王先生的遭遇值得我们思考。希望汽车销售方能够更加规范、透明地对待消费者,消费者自身也能增强维权意识,监管部门继续做好监督工作,让类似的纠纷能够越来越少。只有这样,汽车市场的“大船”才能在平稳的水道上“稳稳前行” 。
CT5撑场面?
你买车不开全程高清录像和带个律师做公证,有些事情后续你都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