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这种东西,非梧桐不栖,非清露不饮。
这句话是李云裳对柳玉茹说的话,那个时候她已经被指婚给张雀之。
之后她便在房间悬梁自尽,因为她无法忍受这门婚事的屈辱,选择了这条极端的路。
而这门婚事确是顾九思提议的,顾九思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报复李云裳当初逼柳玉茹喝下毒酒那件事。
我看了原著后,我发现相比李云裳的张牙舞爪,顾九思不动声色的狠才让人后背发凉。
顾九思曾经差点尚主李云裳是前朝公主,范轩能够顺利当上皇帝,这里面有一部分功劳是太后。
毕竟太后开宫门迎接他,免了一场战乱,这笔交易自然是有代价的。
范轩获得的好处就是兵不刃血的登上皇位,而且名正言顺。
而太后得到的好处就是她依旧是太后,她的女儿依旧是公主。
所以李云裳在朝代更替后依旧是尊贵的公主,这里面是有代价的。
毕竟现在的皇帝和她非亲非故,而太后的倚仗不过是朝中和她关系密切的老臣。
范轩暂时不能动这些老臣,是因为他要维持朝中稳固,想要将太后的势力连根拔起,不能急于一时,要徐徐为之。
所以范轩登位后便重用了一批年轻人,尤其是顾九思,更是年纪轻轻坐上了户部侍郎的位置。
范轩重用顾九思是因为他是个人才,而且是自己人,他要用自己人慢慢取代太后的人,慢慢将皇权集中在自己身上。
但是范轩并不知道顾九思曾经差点就尚主了,他和李云裳公主,也就是太后唯一的女儿,曾经有过婚约。
只是这场婚姻当年因为一场大雪耽误了信使送信时间,导致那个时候顾九思已经娶了柳玉茹。
所以这门婚事只能作罢,那个时候的顾九思不过是一介商贾之子,李云裳没有放在眼中也是情理之中。
当时的江河也就是顾九思的舅舅,曾提议让顾九思尚主,但是顾家舍不得儿子尚主。
当驸马说起来好听,实际上没有实权,而且顾家商贾之家,真的尚主了,顾九思只能一辈子被压一头。
况且那个时候的顾九思是个彻底的纨绔,最不喜规则束缚,真的尚主了,对他终究是一场灾难。
顾家心疼儿子,便急匆匆为儿子求娶了柳玉茹,让顾九思躲过了尚主的命运。
李云裳逼婚顾九思可是偏偏没想到命运弄人,顾九思躲过了当年尚主的命运,现在功成名就之时公主竟然主动找上门,说要成全当年婚约。
现在的顾九思早已不是当初的纨绔,而是当朝炙手可热的新帝新宠,还在幽州立下守城的大功劳。
顾九思年纪轻轻便当上户部侍郎,前途可望,而户部尚书陆永现在是太后的人,范轩把顾九思放在户部,很显然是想要在户部安插自己的人。
所以换一句话来说,顾九思任户部侍郎也是动了太后的利益,更何况他还要查前朝的账,更是动了太后的逆鳞。
所以这个时候李云裳出现了。
她出现在顾九思面前,提起当年的婚约,她想要逼婚,哪怕是两女共侍一夫她也愿意。
难道李云裳对顾九思如此深情吗?
甚至愿意两女共侍一夫也要嫁给顾九思。当然不是。
李云裳虽然对顾九思有情,看上他那皮囊,倾慕他的才华,但是她想要嫁给顾九思终究是还是为了利益。
“所以,”柳玉茹明白过来,“公主要嫁给九思,就是太后希望让九思和他们成为一个阵营,他们扳倒陆永,再让九思出任户部尚书?”
顾九思如今是户部侍郎,离户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次若是不是陆永倒下,那必然就是顾九思倒下。
李云裳极大几率,或许也对顾九思有几分感情,可更重要的,还是他们有意培养顾九思。顾九思没有家族支撑,日后方便控制,结亲也不会引起范轩太大的不满,但年仅十九出任户部侍郎,可见前途无量,稍作培养,便是一大助力。如今又刚好蒙难,在此机会下若是结成姻亲,那就是太后再好不过的一把刀。
但如今他拒绝了这个机会,那太后那边自然也不会留情,无论是户部尚书还是户部侍郎,总要咬下一个来,见了范轩的血,才是他们的目的。
是的,这才是太后不顾脸面逼婚顾九思的真相,因为她知道陆永可能保不住了,但是顾九思她可以争取。
只要顾九思娶了李云裳,那么范轩便会对顾九思有所怀疑,所以这一步太后是在范轩心口上扎刀子。
她利用婚事将顾九思拉到自己阵营,继续把控朝政,这才是李云裳执意要嫁给顾九思的真相,为了利益,为了权力,为了地位。
而顾九思当然不会娶公主,不仅仅因为他爱柳玉茹,还因为他不能辜负范轩的信任。
所以最后在太后的逼迫下,范轩只能铤而走险试一试顾九思夫妻的情分。
柳玉茹在宫中喝下毒酒,是范轩无奈之举,庆幸的是范轩心软了,给了一杯毒酒。
即便如此,太后和李云裳想要逼死柳玉茹的心是真的。
经过那件事后,顾九思便记恨在心,他想了一个让范轩不用左右为难的法子报复李云裳。
顾九思的报复范轩点点头,想了想,他却是道:“您也看见了,顾少夫人是宁死都不愿意成这门婚事的。他们两人夫妻情深,公主下嫁过去,也不会幸福,朕想着,还是换一个人吧。”
看懂柳玉茹宁死也不愿与别人共侍一夫,看到顾九思宁死也要护着柳玉茹。
那一刻太后和李云裳内心是震撼的,而范轩顶着压力拒绝了这门婚事。
而是威胁太后要公主和亲,毕竟李云裳是唯一的公主,和亲是皇家公主的责任。
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和亲,太后只能妥协。
最后范轩便给李云裳指婚了一名京城的世家子弟张雀之。
李云裳和太后都不说话,范轩低头喝茶,淡道:“顾大人不行,朕想了想,左相张钰的大儿子张雀之尚无正室,他年仅二十四岁,任工部侍郎,也算青年才俊,就他怎么样?”
“这怎么可以?”
太后面露震惊,谁都知道,张雀之原来是有妻子的,她妻子的父亲原是钦天监的人,四年前,前朝太子册立前的占卜由他主持,结果却占出不吉之相。太子怀恨在心,借后来水患一事发难,说张雀之妻子之父将水患占卜信息瞒而不报,以致灾祸,导致张雀之岳父被判斩首,张雀之妻子为父伸冤当街拦下太子的轿撵告御状,却被太子当做刺客当街射杀。
张雀之原本是东都官吏,也就是因此,在自己夫人死后,自求贬官,去了幽州,在自己父亲手下做事。
如今改朝换代,当年小吏也成了丞相公子,可是张雀之对皇室之恨,却是难以洗尽的。
而当年的太子,正是李云裳的亲生哥哥。
这门婚事是范轩故意的,也是顾九思的提议,毕竟在和亲跟嫁给张雀之来说,太后肯定舍不得女儿远嫁和亲。
但是张雀之对皇室恨之入骨,不仅仅因为李云裳的哥哥杀死了张雀之的父亲,还有李云裳曾经对张雀之妻子三天三夜的跪求不仅仅视而不见,而且还雪上加霜。
所以这门婚事的结局显而易见。
这不仅仅对李云裳来说是一门侮辱,对张雀之来说也是报复李云裳的机会。
所以在大婚之日,张雀之不仅仅胸佩白花,还要让李云裳对着他的亡妻行礼,说是拜见大夫人。
这对李云裳来说无疑是天大的侮辱,她一个公主,下嫁张家,不仅仅婚礼简陋,而且还要拜见张雀之的亡妻,承认自己是“二房”,皇家沦为“二房”如此屈辱这场婚礼终究是不欢而散。
最后回到房间李云裳选择了悬梁自尽,对她来说一辈子在这样的婆家受辱,不如自杀。
顾九思没想到李云裳会自杀,但是他这步棋确实太狠了,他想要让李云裳这辈子生不如死毫无尊严的活着。
相比李云裳自杀,顾九思的报复才是让人细思极恐的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