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大将一向清廉正直,在抓纪律方面一向是正人先正己。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一直遵守着党内的纪律。
哪怕是他的亲人,也别想从他这里走后门。
黄克诚的岳父因为贩毒被抓,妻子唐棣华求到他面前,黄克诚只能她破例一次。
对于黄克诚来说,他一生都在身体力行的诠释“清廉”两个字。
1941年,黄克诚在阜宁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的撮合下,和唐棣华结婚了。
这场婚礼十分简陋,没有摆酒席,没有任何仪式,只是通知了几个好友。妻子唐棣华却一点也不介意,她早就知道黄克诚是出了名的节俭。
1940年初的时候,苏北地区遭受到日伪军的扫荡和经济掠夺,抗日军民的生活状态极其艰苦,大家只能勒紧裤腰带生活。
为了做表率,黄克诚带头节俭。
次年五月时,刘少奇在大会上说哪个师花钱最少?
大家不约而同就想到了第三师,因为黄克诚已经节俭到“抠门”的程度了。
1943年夏季时,军队要制作夏季军装吗,苏北地区却出现棉布短缺,当地虽然种棉花,可纺织厂很少。
为了减轻负担。黄克诚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那就是从军装上省布料,他让妻子给自己改了帽箍,把双层布箍改成了单层的,不单单是为了节省布料,也是因为这种双帽箍没什么用。
但要是减少一条,就可以节约一小块布,众人听了他的主意后,纷纷感叹不愧是老抠门。
不仅是帽子,衣领、口袋、裤腰、绑腿都被黄克诚做了改良。
样式变后,不影响穿但更土了。
一些战士不免抱怨,可一看黄克诚也穿着土不拉几的军装,大家伙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主要是,这个方法确实在一年内为苏北地区节省了上万米布。
1959年,黄克诚担任天津市委书记,他当众就表达了自己的作风:“我今日穿着这身衣服进天津,出去时还穿着这身衣服”。
果不其然,他从天津去北京时,穿的还是这身衣裳。
去了北京后,黄克诚也没舍得给自己做一身好衣裳。有一次黄克诚住院,还很好奇一个大领导身上怎么打补丁?
黄克诚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直都这样。”
黄克诚虽然位居高位,却绞尽脑汁的为中央省钱,节约,花出去每一分钱都要算的清清楚楚。
连一向节俭的周总理都评价黄克诚:“你给他1万,他能当10万花。”
节俭是黄克诚最明显的一点,并且他还不允许家人搞特殊。
为妻子破例唐棣华在生下第一个孩子时,他带着第三师刚到阜宁县的一个村子。
这么多的战士如果要住到群众家中,肯定是不够住的,他们的纪律也不允许他们打扰村里的群众,可那时候是冬天,唐棣华的孩子刚满月。
警卫员认为唐棣华还抱孩子,起码得给她到找一个避寒的地方。
黄克诚认为没刮风下雨,不能因为唐棣华是自己的妻子,就和别的战士不一样。他阻止警卫员给唐棣华找房子,让唐棣华和其她战士一样,也是睡在草堆里的。
可这辈子,他还是为妻子“特殊”了一次。
唐棣华所在的唐家是一个大家族,思想封建,叔叔伯伯们认为女孩上学没用,不让她上学,软弱没主见的父亲竟然信了。
母亲夏芳心疼女儿,求着丈夫将女儿送到学校去。
父亲家庭富裕却有一大堆坏毛病,出轨、抽大烟,打女人....
可外人说起来,都说唐棣华的母亲夏芳能嫁进来,那是来享福的了。其中苦楚只有夏芳和她的孩子们能感受到。
祖父在的时候,还能管住唐父,祖父一走唐父就把家产全挥霍了。
早在30年代,唐父就因为带毒品上飞机,被民国警方通缉,带着一家老小东躲西藏,好在他还没坏到抛弃妻子。
1952年,唐父又给惹出一个大麻烦。
他曾在建国前贩卖鸦片的事情,被人查了出来,相关部门将其判处死刑。
因为曾经深受鸦片毒害,我国建国初的禁毒力度就很大。
唐棣华得知这件事后,也能跟着羞愧不已,更觉得给黄克诚抹黑了,可那到底是她的父亲,她忍着悲痛小心翼翼的对黄克诚提出了一个请求。
“我希望能再见父亲一面”。
这个请求不是因为办不到,而是怕大家说,按道理自己应该和父亲“这种人”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的。
本以为清廉到严苛的丈夫不会答应,没想到黄克诚 却点头了。
他亲自拜访负责这起案件的负责人高文华,说自己不会给岳父求情,只是妻子想再见他一面,不知道能不能允许?
高文华认为这是人之常情,也爽快的答应了。
唐父的罪行,双方一点也没谈,并没有因为他是黄克诚的岳父就别当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