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世后的这两年,我爸一个人独自生活,我爸妈就我和我弟两个孩子。
母亲临终前紧紧拉着我的手,那眼神里满是担忧与期许,轻声说:“闺女,好好孝顺你爸。” 从那以后,我便把这话牢牢记在心里。
我爸每月4000多元的退休金,足够他维持生活,但隔三岔五,我还是会去父亲那儿,帮他把生活用品补齐。
父亲生病住院的时候,我更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帮他交了住院费,日夜守候,就盼着他能快点好起来。
每逢元旦、五一、端午、中秋、国庆这些法定节假日,我都会给他1000块钱,春节更是会给他包5000块的红包,就想让他手头宽裕些,日子过得舒心点。
平时给他买吃的、穿的、用的,我也从不吝啬,只要是他需要的,我都会尽力满足。
今年春节,我们姐弟俩约好,大年初三我们要去父亲那儿陪陪他。
初二晚上,父亲打来电话:“闺女啊,明天你们来,我打算给你两个孩子一人包200块压岁钱。”
我心里暖乎乎的,嘴上却说道:“爸,不用这么破费,孩子还小,不懂这些。”
父亲却不依不饶:“那哪行,万一他们爷爷奶奶问起来,怪不好交代的。” 顿了顿,他又接着说:“对了,我这儿没有红包了,你给我准备两个。”
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应下:“行,爸,我准备好带过去。”
挂了电话,我偷偷从钱包里拿出400块现金,背着家里人仔细地封进两个红包里,准备第二天带给我爸。
大年初三,我们早早到了父亲家。一进门,父亲满脸笑容地迎上来,嘘寒问暖,对两个孩子也十分慈爱。
我找了一个机会,把两个红包悄悄塞给了我爸,还嘱咐他已经包好了钱,还要他当着我老公的面,给两个孩子红包。
我爸没有丝毫推辞,就接过了红包,揣进了上衣兜里,接着就来到了客厅,招呼两个孩子到他身前,大大方方地当着我老公的面,从兜里掏出两个红包递给两个孩子。
两个小家伙兴奋地接过红包,甜甜地说着 “谢谢外公”。我这心里则是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
没过多久,弟弟一家也来了。弟弟的儿子一进门,父亲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连忙从裤兜里掏出一个红包,满脸笑意地塞到小孙子手里:“大孙子,新年好啊!”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猛地一紧,脸上的笑容也瞬间僵住了。我爸不是说没有红包了吗?
这时,小侄儿接过红包说了一声“谢谢爷爷”,还没有等我弟把小侄儿的红包收起来,调皮的小侄儿一把打开红包,5张红彤彤的百元大钞飘了出来。
我愣住了,我爸给我弟家的孩子包的竟是500块的压岁钱。我爸看到这一幕,脸上也有一些不自然,他瞥了我一眼,立刻转移了视线。
我老公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
接下来就是一家人的团聚和吃饭。
回家的路上,老公默默地从孩子兜里掏出红包,打开一看,只有200元,他的脸一下子耷拉下来,嘟囔着:“你爸也太偏心了吧,家孙外孙都是孙,怎么能这样区别对待呢?”
我心里一阵酸涩,却只能故作轻松地说:“他呀,老糊涂了,别跟他计较。” 可我心里清楚,要是老公知道这200块还是我出的,估计要被气疯。
去年我爸给我的两个孩子发红包,虽然每人只有100元,但好歹还是他自己拿的钱,今年可好,直接让我准备红包。
回到家,我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思绪万千。这么多年,我尽心尽力地孝顺父亲,可在他心里,儿子的分量似乎永远比女儿重。
我想起小时候,父亲总是把好吃的先给弟弟,有新衣服也先给弟弟买;长大后,我努力工作,对父亲的关心和照顾从未间断,可父亲还是更偏爱弟弟。
也许,在父亲的传统观念里,儿子才是家族的延续,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外人。
可我不明白,亲情难道不是应该平等的吗?为什么同样是他的孩子,待遇却天差地别呢?我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却总是这样的结果。
都说血浓于水,可这浓于水的亲情,在父亲的偏心里,似乎也变得有些淡了。
原来,就算我倾尽所有去孝顺,在父亲的天平上,我始终无法和弟弟站在同一位置。
我真的有些心寒了,爸爸呀,什么时候你才能不要这么偏心呀!
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