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80后的李秋平11年走完了别人一生的路。”这句话多少有点高估99%以上的公务员了。我就想问问,实职正处在基层单位有几个,别说实职了,四级调研员的副处级有多少?
19年调动14次,什么概念?我再问问,别说跨单位调动了,在一个单位不同科室你调动过几次呢?
给大家看看教授说的。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60多万人,还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厅局级干部有5万多人,省部级干部大约有3000多人。” 粗略估算,公务员队伍中能攀上省部级高峰的比例大约为万分之四。710多万公务员有这么多处级干部么?其实我有点怀疑。
而李秋平才是个41岁的正处实职干部,比他岁数小的正处实职也不在少数。话说回来为什么要来回调动?只有在不同的岗位锻炼过,你才能胜任更高的职务,才能在做决策时考虑全面,做出无数选择中最正确的那个,真正地利党利国利民,为人民真正得谋福利。
但是在现实里,别说寒门子弟了,有点能力的普通人有这个本事么?可以有这么多选择么?无数的基层干部在一个或者两个科室干到退休,是他们能力不够无法胜任么?恐怕不是吧,实职岗位限制有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都懂。我见过很多被单位磨平棱角的老同志,初始时也是斗志昂扬,但现在被熬的眼里无光,只剩一天天熬退休。这种干不了事、干不成事、干不好事的思想不断地传递,会导致什么后果呢?躺平式干部越来越多,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越来越少。
我觉得我看问题够阳光的了,但你试想一下,他如果没这么飘,不把咸猪手伸到挂职的中央女干部身上,你们觉得他的上限在哪?
再给大家看下职级并行后的套改年限。
此表描述的是最低年限,但并不意味达到年限就一定会晋升,还需要根据工作需要、德才表现、职责轻重、工作实绩和资历等因素综合考虑。
是不是还是有希望的?22岁毕业上班,49都到正厅了,比40干县长的李秋平可强多了。哈哈。
还是要积极面对现在的日子啊。正能量多一点,别觉得体制内多好,其实大多都一样,都是些普通人。把现在的日子过好就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