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非洲岛上的中国墓
2005年,遥远的非洲岛屿上竟挖出中国古墓,当地人全说自己是中国人,想认祖归宗
非洲岛屿上的墓穴,竟全是中国风格,墓碑都朝向东方。
墓穴里的这些东西,是怎么漂洋过海来到非洲的呢?

2005年的时候,非洲的一个小岛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墓穴,这些墓穴和中国古代的坟墓非常相像,以至于中国也派出了专家前往调查。
不看不知道,一看见这些坟墓,连来自中国的考古专家都吓了一跳,连连惊呼“太像中国墓穴了”。
原来,这些坟墓里的陪葬品,都是产出于中国的瓷器,精美无比。并且,这些瓷器就算是在中国,也是古代富贵人家才可以拥有的。
用名贵的瓷器陪葬,如果说,还可以猜测为墓主人,与中国有过非贸易往来。那么接下来深入的调查,就引起了整个中国考古学界的震惊。
进入墓穴的专家在墙壁上找到了一些文字,经过解读,这正是中国明朝时期使用的汉字。这些墓穴的朝向也非常有趣,全部面朝东方,也就是中国所在的位置。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墓穴的主人一定跟中国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中国人的坟墓怎么会出现在这座偏僻的非洲小岛上。
正在考古专家一筹莫展之时,来了几位岛上的村民,他们向专家讲述了,村子里代代流传的一个故事。
这个村子里原本没有中国人,几百年前的一天,来自中国的船队经历了狂风暴雨,漂流到了这个岛上,当地人接纳了他们,落难的船员顺势就在村子里生活了下来。
落难的船员教当地人中国的医术和文化,生活的时间长了,相互之间了解之后,也开始和当地居民结婚生子。
听了当地人的讲述,专家仔细观察了几个村民的面孔。果然,他们的肤色,与附近的本地土著黑人不太一样,他们的肤色比非洲人浅一些,面部的特征也和中国人有点相似。

跟着这几位引路的村民,专家又去了他们居住的村子考察,发现村子里有不少冶金作坊的遗迹。经过考证,确定了这些遗迹的建筑样式,就是中国古代最常使用的。
村民还提到,曾经村子里的土医生会用针灸拔火罐帮人治病,还会使用一些草药,不过这种技术如今已经失传了。
并且当地还有一些居民养蚕织布,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在整个非洲都是很少见的。有了村民的证言和考古发现,可以确定曾经来到岛上的人,就是古代的中国人了。
但是,非洲和中国相隔千里,海面航行相当困难,即使是现在,想要往来也不那么容易,在几百年前,这些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被带到非洲来的?
2、非洲的中国后裔
非洲岛上却被中国考古专家,挖出中国的瓷器,当地人都自称中国后裔,想回祖国怀抱。
中国的文化为何会在非洲开花,专家将目光转移到了历史上,最庞大的航海活动上。
这群自称中国人的非洲人,是否真是中国后裔呢?

说到古代中国最恢宏的一次的航海活动,那就必然说到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时期,中国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宣扬天朝的国威,让周边的小国臣服于他,朱棣派出了郑和携带一大批物资出海,和途径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说是贸易往来,但作为国力强盛的中国来说,郑和带出的物资,多少有些捐赠的意味。
不过朱棣这一行径,原本也不是为了得到多少东西。而是通过船队的行驶,向其他国家宣扬当朝的威信,同时探索世界上存在的国家。
1405年,这场浩浩荡荡的贸易行动从福建开始,途径东南亚,最远到达了非洲东部。

经过这些地区时,郑和不仅安排船队和当地居民进行贸易,还会在当地宣传中国的文化,鼓励当地统治者向明朝进贡,甚至担任了调解地方纠纷的责任。
那么,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怎么和非洲地区有中国后裔这件事,联系上的呢。
当时,郑和带领着的船队规模庞大,仅仅船员就到达了两万七千八百人,一艘船可搭载乘客一千余人,凭借精湛的指南针和罗盘制作技术,这些船队可以把中国的使者送到世界上任何角落。
在当时的时代,能够有技术造出如此规模宏大船队,甚至把船员送到遥远的非洲的国家,只有中国。

所以,专家推测,非洲小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正是遭遇风暴的郑和船队船员。
当时航行到东非地区,因为经历了风暴,这一小批船员和大部队失散了,幸存的人员漂泊到了这个小岛上。
这些船员一开始还抱着希望,觉得风暴结束,大部队一定会派人来接他们。但是当时的船队大概已经遗忘了这群人,或者认为他们已经死在海上了,所以迟迟没有接他们回家。
时间一长,这群人也放弃了回到中国的想法,当地的村民接纳了他们,给他们提供生存资料,他们也和当地的女性结婚,在此定居了下来。
即使漂泊到了非洲,他们也没有忘记远航的目的,于是把中国的技术教给当地人,还拿出船上幸存的物资分发给帮助过他们的村民,所以这里的坟墓才会出现中国瓷器。

这些中国人来到当地之后也非常受欢迎,当地的居民利用中国的技术改善了生活,非常感激这些来自中国的人,相处得非常和睦。
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所以让后人修了这些面朝中国的坟墓,表达着他们渴望回到故乡的心情。
古墓的存在以及当地群众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感慨,明朝的国力之强盛,连非洲国家都进行了探索。而被遗留在非洲岛上的中国人,更是让人唏嘘,终其一生都在追寻家的方向。
3、黑皮中国后裔的安排
专家远赴非洲挖掘中国古墓,当地人竟都是中国后裔,想回归祖国。
对于这群黑皮肤的中国后裔,政府会如何安置他们呢,认回中国还是另有安排?

二十一世纪初,这些自称中国人的村子里,一位年轻女孩来到了中国,她名叫夏瑞福。
她在族人中听说了很多祖先中国人远渡重洋来到家乡的小岛上,给家乡带来先进的知识的故事,耳濡目染之下,她对中国非常的向往。
在她心目中,中国不仅是远方强大的国家,更是自己的祖国。
夏瑞福如饥似渴地查找关于中国的资料,但是她的村子太偏僻,没有什么机会能了解当今的中国,于是想要亲自去一次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为了有一天能回到中国,她一直刻苦学习,高中毕业之后,她给中国在她的国家驻守的大使馆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去中国学习的强烈愿望。

她的诚恳终于打动了当地大使馆,于是当地政府和中国教育局交涉,希望能给这个女孩一个机会。
中国教育局听说了她的事迹,被这群村民怀念祖国的感情打动,马上就批准了她的学籍。考虑到村镜子经济状况不好,教育部甚至给了她公费留学的机会,就这样,姆瓦玛卡·夏瑞福终于来到了她心心念念的中国的大学。
在求学期间,姆瓦玛卡·夏瑞福还被邀请到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仪式。看着几百年前自己祖先驾驶过的宏伟船只,这个女孩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为了满足这些华夏子孙尽快返回家乡的渴望,中国又邀请一些小岛上学生,来中国求学的名额。

虽然中国给了当地学生很多援助,但是想要进一步接纳他们回国是很困难的。郑和下西洋毕竟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当年的遗迹已经损坏,很难辨认。
经历了那么多年和当地居民的通婚,他们外貌上已经和中国人很不相似,带有强烈非洲人特征。
况且,虽然岛上有很多遗迹证实他们的身份,但正式史书没有记载过这一事件,这段航海途中小小的插曲,已经迷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再加上这个小岛属于肯尼亚,出于避免领土争端的考虑,中国无法光明正大的承认,这些人就是中国人。
但是,对小岛的考古探索并没有停止。在此之后,专家们又对这个小岛进行了一些考古调查,终于在一片古墓中发现了几具人类遗骸。
通过对骨骼的研究,基本可以确定,这些人就是中国人。也基本能确定他们就是,当年在风暴中走失的船员。
虽然今天他们依然无法回归家乡,但是祖国变得越来越强盛,自己对祖国的守望终于被同胞们看见了,后代也有机会回到中国,相信这群忠诚的船员也会很欣慰的。

这些故事不禁让人感叹,在历史上,我国的国力多么强大。不仅能派出规模浩大的船队通商,甚至对远在另一个半球的非洲,也造成了巨大影响。
不过如今的中国也是越发的强盛,相信就算是先辈看见如今的盛景,也会为之而自豪。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