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江西地方官员,结果护卫被削:记天顺年间的大明宁王家族上篇

楼哥看明史 2024-03-16 08:52:27

前言:明英宗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十月的时候,都察院对江西宁王府仪宾程焘做出了一个极其严厉的判决: “比妖言律当斩”。所谓的“妖言”,是我国封建法律中特有的罪名,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

上文中的“仪宾”,全称为宗人府仪宾,是明代王府女婿的封号。程焘的妻子瑞金县主,是宁献王朱权的孙女。但是此人品行不端,史书称其“数召妓者饮”。府中火者(指受阉的仆役)常永清对其进行劝谏,程焘还大言不惭地表示景泰皇帝也喜欢找“妓者”,还留下了私生子。

焘忿言景泰亦尝与妓者饮食卧起,妓亦有为后者。永清讦之,下焘锦衣卫鞫。送都察院论罪,比妖言律当斩。—《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五十八》

景泰帝朱祁钰剧照

这位程仪宾真是自己找死,景泰帝就是因为没有儿子,才让英宗得以成功政变。你在这说他还有私生子,你不死谁死?再说的难听一点,你身为宁王府的仪宾,本就深受朝廷猜忌,居然还如此不安分。

事实上宁王家族在明英宗天顺年间也是内乱不断,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嚣张跋扈的宁王

明代的首封宁王,是开国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册封,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之国大宁(今内蒙古宁城)。

靖难战争期间,朱权将全部家当都压在了四哥燕王朱棣身上,不但宁王府营州三护卫(注意,不是什么朵颜三卫)为靖难成功出了大力,其本人也协助侄子燕世子朱高炽坚守北平,稳住了整个大后方。

宁王朱权剧照

然而等到朱棣登基之后,当年“事成当中分天下”的承诺自然不可能兑现,宁王也只能留下营州三护卫,从大宁改迁江西南昌。在此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朱权一心修道,这才在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九月,以七十一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朱权嫡长子朱磐烒,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册封为宁世子,但在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正月便先于父王去世。早在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的时候,朱磐烒长子朱奠培便被册封为宁世孙,而在祖父去世后,他也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顺利袭封宁王。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朱奠培和自己的弟弟弋阳王朱奠壏不和,在景泰年间曾经惹出了巨大的风波。而到了天顺年间,随着年岁的增长,朱奠培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行事愈加嚣张跋扈,终于为自己惹来了祸端,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得罪江西官员

韩雍,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进士,景泰年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与宁王积怨颇深。英宗南宫复辟后不久,韩雍就给了朱奠培一个下马威,以江西都指挥佥事张瑛与金溪郡主仪宾韩辅结亲为由,将其改调于福建都司。

明英宗南宫复辟剧照

然而此时英宗做了一个决定:取消所有巡抚官,韩雍则平级改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均为正四品)。巡抚官权力很大,朱奠培平时也不敢轻易得罪,但现在无疑是报复的最佳机会。于是宁王殿下上奏弹劾韩雍,称其平日里在南昌行事极为僭越,最终让其无奈致仕(退休)。

癸酉,山西按察司副使韩雍初为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及召还改官。宁王奏其出入乘肩舆,被召时送者列队举炮,带刀捧剑以张声势。上谓雍轻薄无状,徵下狱,狱上命致仕。—《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

削夺宁王护卫

韩雍虽然倒台,朱奠培也彻底得罪了江西三司官员,特别是江西布政司的一把手:左布政使崔恭。

明代亲王府大门

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十月,宁王府发生火灾,为此需要修造的宗庙、承运殿及诸屋宇共有三百八十四间,可谓是损失惨重。朱奠培趁机上奏讨要南昌城内东、西二湖,又想从附近府县收取岁禄,每次都遭到崔恭的阻挠。

宁王气得抓狂,上奏检举崔恭“僣造火夫号衣”。所谓的“火夫”,也称为“火甲”,为防护地方和巡缉贼盗所设,此外还肩负救火的职责。朱奠培给崔恭按的这个罪名看上去不起眼,实质很毒辣,火夫的号衣应该由朝廷来安排生产,你一个布政使私下里这么干,是打算扩充兵力造反不成?

朝廷对此也很重视,派御史张纲前来调查,很快就还了崔恭一个清白。宁王不依不饶,指责崔恭“谄惑”张纲,属于官官相护。崔大人一看朱奠培这架势,是不打算给自己活路,于是他联合按察使原杰、巡按御史周一清好好地起了一番宁王的老底,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

恭遂与按察使原杰、巡按御史周一清连章奏王私献王、惠王所遗宫人。护卫官军生女不令婚嫁,长即收之。有衔于内官熊璧,逼之自尽。其护卫横甚,不削之虑有变。疏入,上遣太监怀忠同锦衣卫官案其事,具言恭奏王之实,王奏恭之诬。—《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崔恭,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进士,一路从户部主事、莱州知府、湖广右布政使再到江西一把手,政治经验极其丰富,他对宁王的弹劾大部分都是虚晃一招,唯有“护卫横甚”这一条,算是一击致命,直接戳到了肺管子之上。

英宗的回应来得很快,对于崔恭,既然都是诬陷,那就不予追究。至于宁王,皇帝先是降敕书对其罪行进行了列举: “织造龙衣,残伤人命,辱骂三司,凌虐府僚,纵容军校,扰害良民”,警告他自今以后必须“恪守礼法”。接着将南昌护卫改为南昌左卫,隶江西都司管辖,彻底削夺了宁王府的护卫。

皇帝随即又给江西三司官员降敕书,首先让他们今后还是要“敬礼亲王”,但是对于整个宁王府违法乱纪的行为,必须予以严格监督。若是有人包庇纵容,小心全家倒霉!

若有似前非为者,不许阿顺其意。亦不许郡王擅出城外,须严示守门官军,敢有仍前听从者一体治罪。毋得隐忍蒙蔽,惮于奏闻。日后祸及身家,虽悔何追。—《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九十三》

南昌城门图

祸害地方

江西三司官员有了皇帝的背书,现在腰杆子挺得笔直,而宁王没了护卫,自然也不敢继续和地方官对着干。但是硬刚不行,我软顶总可以吧?那么宁王家族都干了些什么呢?我们也来一条一条捋一捋。

其一、勒取白银

明代宗室的岁禄分为两部分,其中有一定比例的本色米,剩余的折合为大明宝钞。从宁王本人,到各郡王、将军,他们的做法是“不受本色”,然后每石向官府勒取白银一两五钱。我们要知道,即使到了一百多年以后的神宗万历年间,大饥荒时候的米价,也不过是一两六钱一石。

如果官府不答应,宁藩宗室收受本色米的时候,就会要求“每石加耗米八斗”。明代一石只有十斗,这损耗一打就是百分之八十,谁受得了?

朱奠培墓出土文物

其二、占壕养鱼

南昌城墙周长七公里,除了城墙外的护城河以外,自德胜门至广润门,还有一条长万余米宽十一丈,深一丈五尺的城壕。

如此丰富的资源,全部被宁王府给圈占起来,目的是什么呢?养鱼。

其三、停商取利

除了城壕,宁王府还在沿江地方“起坚仓廒”,盘剥沿途客商,使得军民闻南昌之名而色变。

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江西三司官员实在没有精力去和王府扯皮。毕竟宁藩宗室人多势众,这些事情主要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大家伙也没有动力去和朱奠培死磕。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但是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的时候,内官打剌赤来南昌宣召临川王朱磐熚父子进京,顺便把上述事情也给皇帝做了一个汇报。英宗对于宁王一脉,真可谓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立刻降敕给朱奠培,要求他立即将上述问题全部改正。

凡此数事,于理则乖,于法则违,于民则损。若因循不改,民何以堪?必归怨朝廷矣!尔等得利于己,而使归怨朝廷,是岂藩辅之所为哉?论法本当追理,第念亲亲之谊,已往者姑置不究。敕至,尔等即以前项违法事,一一改正,不得执迷不悛。—《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二十》

结语:经过英宗连番敲打之后,朱奠培总算老实了很多。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的时候,此前因罪革职的仪宾孔永明复职,按理应该亲自去北京感谢皇帝法外开恩。但他过于怠慢,派一个小旗代替自己去,引得英宗勃然大怒,直接将孔永明抓来京师惩治。

此时的朱奠培宛如惊弓之鸟,见到孔永明被抓后心态崩溃,立刻上奏朝廷,表示自己管理王府无方,要亲自赴京谢罪。宁王殿下之所以会反应如此过激,和此前被逼自尽的弋阳王朱奠壏,以及被削爵废为庶人的临川王朱磐熚父子有关。这些宁藩郡王的故事,我们放在下篇之中再讲。

1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