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改嫁案轰动开封城,她藏在箱子里的东西,让宋徽宗龙颜大怒

历史之眼 2024-12-01 20:28:05

在北宋末年的开封城,发生了一桩轰动朝野的公案。这位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熟知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当时已经五十岁的她,因为改嫁案被告上公堂,甚至惊动了宋徽宗。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到李清照,大家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欧阳修以诗名,苏轼以文名,李清照以词名”这样的评价。可这位才女晚年的遭遇,却鲜为人知。且说这事得从她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去世说起。

靖康之难前,李清照随丈夫南渡,辗转逃难。期间丈夫赵明诚染病不起,留下了满箱的珍贵古董和书画。这些东西在当时可不是一般的值钱,光是他们夫妇多年收藏的青铜器和墨迹,就价值连城。

有意思的是,赵明诚临终前特意交代李清照:“这些宝物,都是我们夫妻一同收藏的,你若改嫁,定要带走。”这话听起来似乎是疼爱妻子,但实际上却给李清照埋下了祸根。

话说赵明诚去世没多久,已经四十多岁的李清照遇到了一个叫张汝舟的商人。这位张汝舟表面上是个体面人物,还是当地有名的收藏家。两人因为共同的文物收藏爱好,渐渐熟络起来。

但谁能想到,这段姻缘却成了李清照人生中最大的污点。据《宋史》记载,张汝舟实际上是个“不学无术之徒”,打李清照主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她手中的那些珍贵收藏。

婚后不久,张汝舟就原形毕露。他不但觊觎李清照的收藏品,还对她拳脚相加。这可把这位性情刚烈的才女给惹恼了。但更让李清照愤怒的是,她发现自己珍藏的一些古董和字画,居然被张汝舟偷偷卖掉了。

事情闹大后,李清照一状告到了开封府。有意思的是,她在状纸中写道:“张汝舟非但不通文墨,还粗鄙不堪,根本配不上我李清照的门第。”这话说得,简直是把张汝舟的老脸都给抽肿了。

更绝的是,李清照在打官司时,还写了一篇《金石录后序》,把自己和前夫赵明诚收藏古董的经历写得细细道来。这一手可高明了,既证明了这些收藏品确实是她和前夫的共同财产,又暗指张汝舟这个粗人根本不懂收藏之道。

当时审理此案的开封府尹看了状纸,也不禁连连叹服。一个五十岁的老妇人,居然能写出如此锋利的文章,这在当时可是极为罕见的。但案子还没完,张汝舟不甘示弱,竟然反告李清照“失节改嫁”。

这下可热闹了。要知道,北宋虽然对寡妇改嫁没有南宋那么严苛,但在士大夫阶层中,还是非常忌讳的。一时间,整个开封城都在议论这桩公案。有人同情李清照,也有人指责她“败坏门风”。

事情最终惊动了宋徽宗。当他打开李清照的箱子,发现里面除了珍贵的古董,还有一摞诗词手稿。这些诗词写得极为精妙,其中不乏讽刺时政之作。据说宋徽宗看后,既欣赏她的才华,又为其笔下的讽刺之意而震怒。

有趣的是,在这些手稿中,有一首词写道:“守着它,守着它,却疏狂。”这首词表面上写相思之苦,但细品之下,分明是在讽刺当朝某些官员只顾保官守财,对国事漠不关心。

最后,这桩公案是怎么判的呢?根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开封府最终判决李清照和张汝舟和离,所有收藏品归还李清照。这个结果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开明的。

翻开史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李清照在打官司期间,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妾虽女子,亦读诗书。”这句话看似平常,却道出了她的底气所在。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够如此精通诗词文章,本身就是一种极为难得的资本。

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寡妇改嫁案例,我们会发现李清照的案子非常特殊。比如,同样是北宋末年,苏轼的儿媳妇改嫁后就受到了极大的非议,最终不得不远走他乡。而李清照不但打赢了官司,还保住了自己的名声和财产。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历史典故。汉代的卓文君改嫁司马相如时,同样引起轩然大波。但卓文君写了《白头吟》后,反而博得了众人的同情。这和李清照何其相似!都是用才华为自己赢得了同情和理解。

更值得玩味的是李清照的心态。从她留下的诗词来看,她对这段改嫁经历显然是极为后悔的。在《夫子何为者》一诗中,她写道:“误嫁十年冷眼,叹成往事堪伤。”这何尝不是对自己一时失察的自嘲?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像李清照这样的才女确实处境尴尬。太有才华,会遭人忌妒;重新择偶,又会被人非议。但她偏偏就用自己的才学,在夹缝中走出了一条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独特的生存智慧。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