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何几时县城的大街小巷,充斥着“老头乐”的身影,几年前光是四个轮子的无牌“老头乐”,就有超过千万辆。
然而在网红李信伯夫妇在驾驶无牌“老头乐”时意外身亡之后,这种车就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
作为曾经创造出千亿产值的产业,“老头乐”为何会退场的这么快?
“老头乐”的经济逻辑
其实“老头乐”的兴起并非偶然,在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滞后,传统汽车价格相对较高,为“老头乐”提供了生存空间。
凭借低廉的价格,“老头乐”精准地击中了这部分群体的出行痛点。
一辆售价仅需8000到20000元的低速电动车,对于许多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无需驾照、无需保险,灵活小巧的车身穿梭于狭窄的街道和乡村小路,满足了他们短途出行的基本需求。
在山东甚至出现了300多家作坊式工厂,昼夜不停地生产这些“拼装玩具”般的车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链。
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正规车企开始进军低价市场。
五菱宏光MINIEV的出现,成为了“老头乐”的强劲对手。
这款售价仅3万元左右的微型电动车,不仅拥有全封闭车身、智能电池管理、ABS防抱死等安全配置,而且在价格上也对“老头乐”形成了“降维打击”。
2024年五菱宏光MINIEV年销量达到50万辆,而“老头乐”的销量则暴跌70%。
即使是曾经的行业巨头雷丁汽车,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力回天,最终走向破产。
但这并不是“老头乐”彻底走向衰亡的真正原因。
不可忽视的弊端
从2013年到2018年,全国因“老头乐”引发的交通事故高达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
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老头乐”自身的安全缺陷以及驾驶者的交通安全意识不足。
“三无”产品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加上一些驾驶者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行、乱停乱放,使得“老头乐”成为了道路上的安全隐患。
起初人们对这种情况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公众对“老头乐”的容忍度也在逐渐降低。
而当消费者不把他们当做首要选择之后,这些价格低廉的“老头乐”就成了被淘汰的产品。
不过在国外,“老头乐”的另一种形式“三蹦子”,它的命运可就大不相同了。
风靡一时的“三蹦子”
回溯往昔,电动三轮车不过是频繁穿梭于中国大街小巷间的寻常存在。它每日奔波,默默承担着日常出行的任务,成为人们出行的便捷之选。
但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外眼中炙手可热的 “香饽饽”。
在美国的街头巷尾,电动三轮车竟成为了硬汉们的新宠。那些平日里开着大皮卡,崇尚自由与力量的美国硬汉们,对电动三轮车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遥远的俄罗斯,三蹦子也成了许多普通人的首要选择。
因为这里地域辽阔,部分地区路况复杂,冬季气候寒冷,交通出行存在一定的挑战。
而电动三轮车因其灵活的机动性,能够在一些狭窄的街道和复杂的路况中自如穿梭,因此它受到了不少俄罗斯民众的青睐。
一些俄罗斯的经销商甚至表示,即使价格不菲,依然有许多顾客前来咨询和购买。
电动三轮车之所以在海外这么受欢迎,极高的实用性是其一大制胜法宝。它的操作设计极为简单,对于驾驶者的技能要求并不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都能在短时间内轻松上手。
而且在一些欧美地区,相较于汽车和摩托车繁琐的上牌流程,电动三轮车上牌照要容易得多。
它不仅方便日常的出行,无论是在城市的街道中穿梭,还是在乡村的小道上行驶,都能轻松应对。
同时它的载货空间也不容小觑,无论是运输一些小型的商业货物,还是家庭日常采购的大量物品,都能一车多用,完美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它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即便算上远渡重洋的运费以及通关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国产的 “三蹦子” 在价格上依然比欧美当地的皮卡便宜了许多。
对于许多注重性价比的海外消费者来说,能够以如此实惠的价格,购买到一款既实用又多功能的交通工具,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许多中国企业在发现这一商机之后,就根据当地的实际路况以及当地用户的使用习惯等因素,对产品进行差异化设计。
例如针对一些地域广阔、出行距离较长的地区,提供续航里程更长的车型,对于一些对车辆配置有不同需求的用户,推出不同配置的车型供其选择。
一些企业甚至还贴心地为不同语言地区的用户,配备了多语言版本的语音系统。
这种全方位、细致入微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使得 “三蹦子” 能够精准地满足不同地区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从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海外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与认可。
信息来源:
极目新闻《直播中遇难的网红夫妇系违法驾驶“老头乐”,人命关天的事怎么能说“管不动”?》
央视网《“老头乐”以后怎么乐?》
光明网《“三蹦子”海外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