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编辑」实用电脑手机技巧
每件装备都有它的宿敌,对子弹来说,防弹衣就是它的“宿敌”。
而防弹插板作为防弹衣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使用者提供了额外的防护能力。
防弹板和防弹衣两者相辅相成,配套使用。
那咱国产的防弹技术到底怎么样呢?
中国制造
2017年,国外一位射击博主Polenar Tactical花了100美元从中国网购了一块防弹板进行测试,并在外网发布了一段名为《它能挡住子弹吗?》的视频。
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起国内外网友关注。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博主先后用VZ突击步枪、M1891莫辛纳甘步枪、托卡列夫手枪、AK步枪等武器,对防弹板进行了10余次近距离射击。
从7.62mm步枪弹到9mm手枪弹,防弹板竟然都通通拦了下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的防护等级已经远超NIJ国际标准。
视频发出后不久,很快就引爆国际网络。
这条视频评论区下面,也引来了很多国际网友,纷纷询问购买链接。
当他们得知这款防弹板仅售100多美元时,更心动了,纷纷下单购买。
一时间,“中国制造”的防弹板成了各大军事论坛的“网红”装备。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了“抢手货”。
看到中国制造的防弹装备如此受国外追捧,很多国人不禁感到自豪。
反观美军,早早就已装备精良。
近年来,解放军大量采购出口型重型防弹插板的消息不绝于耳,但这些插板却主要供出口,并未在部队内全员配发。
面对这种反差,有很多网友好奇,为什么解放军要把这些优质的防弹装备卖给别人,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士兵?
是因为军费紧张,舍不得在单兵防护装备上多花钱吗?
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以解放军的财力,给每个士兵配发一套高级防弹装备并非难事。但我们之所以没有这么做,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要算这笔经济账,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出口市场和自用需求,在经济逻辑上有着本质区别。
对于出口市场而言,利润才是第一位。
我们高价卖出一块防弹插板,可以为国内军工科研“补贴”更多资金,用于研发超高分子聚乙烯、陶瓷复合材料等新一代防弹材料。
但对于解放军自己而言,全员配发顶级防弹插板绝非一锤子买卖。
而且,防弹衣可不是用永久一次性使用的,他的材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使用寿命。
2003年,一名国外警察在与毒贩交火时不幸中弹,可他当时穿着的是由100%泽隆材料制成的软质防弹衣。
这款防弹衣可是号称防护性能出众、轻便舒适,但子弹还是穿透了防弹衣,击中了他的腹部。
原来,是因这名警察的防弹衣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其中的泽隆纤维出现了老化现象,导致防护能力较新衣时降低了大约30%。
这才是看似坚不可摧的防弹衣被轻易击穿的原因所在。
也有事实证明,频繁的使用和阳光暴晒,会让防弹衣材料老化,防护能力大打折扣。
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上,定期更换防弹衣是必不可少的。
这就意味着,解放军若全面配发NIJ-IV级插板,不仅要承担巨额采购成本,还要考虑维护保养、更换报废、适配训练等一系列长期开支。在有限军费面前,我们必须精打细算。
(原文刊载于中国军网“2021-12-24”关于“答疑解惑丨防弹衣如何防弹?它的“罩门”又在哪里?”)
而且,防弹衣也不是万能的。战场也不是比谁防弹衣穿得多,胜负不取决于谁的防弹衣更厚实。
对普通步兵而言,遭遇大口径穿甲弹的概率并不高,一味追求防护等级,反而可能影响行动的灵活性。
特种部队执行高危任务,配发顶级防弹插板;炮兵、后勤等二线岗位,轻质软质防弹衣足矣。
有数据显示,穿上10公斤重的防弹衣,士兵机动作战能力会降低30%以上。
在山地丛林等复杂地形,穿着厚重装备的美军往往疲于奔命,最终酿成惨重伤亡。
(原文刊载于光明网“2021-12-24”关于“防弹衣如何防弹?它的“罩门”又在哪里?”)
这也给了我们警示:防弹衣的作用,是保住士兵的生命。
但在现代战场上,仅仅活下来还不够,关键是要赢得胜利。
所以单兵防护装备绝非孤立存在,而必须与班组火力、战术运用相互配合。
与其一味堆钢板,不如把节省下来的经费,用于购置智能瞄准具、单兵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全面提升部队作战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兵家之计。
写在最后:
解放军没有盲目追求全员配备顶级防弹插板,绝非吝惜士兵的性命,而是兼顾经济成本、科技实力、战术需求等多重因素作出的理性选择。
背后彰显的,正是中国军工的成熟与自信:
在这个和平年代,我们固然要感恩那些守护国家的军人,但更要倍加珍惜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宁。
(原文刊载于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17-08-06”关于“防弹衣的前世今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