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新型骗局:全国多人中招,骗术高明容易上当,一定要小心

将白夜 2025-03-29 14:01:27

文| 将白夜

编辑」将白夜

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还有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骗子的骗局也在不断升级,从此前的庞氏骗局,传销诈骗到现如今的网络诈骗,不得不说真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生活中的骗局不断升级。

央视重磅揭露的这些新型骗局,骗子骗术高明,有很多人都已经上当受骗,钱财两空,你知道这些新型骗局有哪些吗?一定要小心警惕。

“国补”新骗局

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推进,众多地方性国补活动在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领域掀起消费热潮。

走进商场可以看到很多假期家电在做活动,不仅能够在原价的基础上便宜,还能够享受国家的补贴,一台家电买下来能够省下几百上千元。然而,这场本应惠及民生的政策红利,却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骗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形成了一场针对政策红利的精准围猎。

这些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者的各种信息,之后在精准的利用受害者心理诱导受害者上当受骗,比如骗子会利用伪造的电子印章、官方网站,甚至还会利用AI模拟人像和人声进行诈骗。

还有的网络诈骗团伙,会通过“激活补贴”“缴纳保证金”等等诱导受害者进行转账。

比如在2025年北京的张女士就被假冒的“财政部工作人员”,利用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借口,骗走了账户内的12万元。

还有利用老年人的养老金为借口进行诈骗,江苏的陈奶奶就是受害者之一,原来当时徐奶奶就到防磨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表示国家出台了关于“高龄补贴”的养老金政策,也就是说,如果年龄超过70岁,那么就能够享受。

陈奶奶一时不察,就上当了,在骗子的忽悠下多次提供了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并且还让骗子以“验证资格”为由,进行了多次转账,最终陈奶奶被骗了7000多元。

还有的犯罪团伙更是将目光定在了“乡村振兴补贴”上,骗子伪装成农业农村干部,利用农村老百姓的朴实心理,进行诈骗,并且根据报道,犯罪团伙利用“乡村振兴补贴”这一借口单单是三个月就有2000人上当,诈骗了5千万。

当然这只是被诈骗那件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老百姓受到骗子的忽悠,将自己的钱财稀里糊涂的让骗子骗走了,因此一定要擦亮眼睛,在生活中不要轻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毕竟天上掉的不一定的是馅饼,还可能是诈骗套路。

“购物卡陷阱”

在央视近期曝光的购物卡陷阱诈骗行为,是近年来高发的新型洗钱犯罪手段,其利用购物卡匿名性、流动性强的特点,将诈骗所得资金转化为购物卡后快速套现。

骗子会通过网上的各种社交软件和平台,以“刷单返利”“跨境电商开店”“投资理财”等名义诱导受害者,刚开始的时候让受害者提现成功,之后一步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之后再让受害者进入骗子所编织的陷阱当中。

当受害者投入大额资金后,诈骗分子以“账户异常”“解冻金”等理由,要求其购买超市购物卡,并提交卡号、密码,就这样骗子九成功将受害者的钱给骗走了,受害者稀里糊涂的就上当了。

除此之外,还有短剧拍摄骗局。

随着短剧的火爆,众多人纷纷将眼光放在了短剧上,想要分一杯羹,而这恰恰就被有心之人利用了。

在央视新闻的“短剧骗局”乱象的报道中称,一些所谓的“零基础月入过万”的短剧推广成“最强副业”,其实都是赤裸裸的骗局。

诈骗分子以“三天免费短剧推广课程”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入群后,宣称需支付4880元“素材授权费+课程服务费”才能获得“专业教程”,实际上,剧方“星火计划”已免费开放授权,商家通过信息差赚取差价。

而这只是骗子的第一步,之后不法分子还会以“团队引流更易起号”为由,诱导购买“工具包”“流量扶持卡”等付费项目。

就这样受害者就一步步掉到了诈骗分子编造的谎言当中,并且还会不断地加深。

比如一款名为“陆元影视”的短剧推广,客服人员就表示,要进行短剧推广,就要先进性支付推广费,并且不同的短剧推广费用还有所不同,当然分红金额也不同。

不过这些钱在后期推广结束之后都会返还提现,然而说的好听,但是在短剧推广过后,却显示资金被冻结无法提现,“陆元影视”的投诉也有一百多条。

其实短剧推广骗局就是利用公众对副业创收的渴望,通过技术伪装与心理操控构建“裂变”陷阱,生活当中一定要警惕起来,不要轻易的上当受骗,不得不说,现如今诈骗的手段也是十分高明,让人防不胜防。

不仅仅是短剧骗局,网上还有众多的“甜蜜陷阱”,令受害者人财两空。

女主播婚恋骗局

在央视报道当中,女主播李娜在直播中化名“爱宁儿”,通过短视频展示“离异单身母亲”人设,自称独自抚养女儿,营造急需“真爱”的形象。

她利用离异男性对情感慰藉的强烈需求,通过微信聊天迅速建立亲密关系,使用“老公”“媳妇”等昵称强化情感绑定。

之后就找各种理由,让男性为期刷礼物,打赏,等到到了一定金额之后,就谎称还需要补交5万元才能退出直播材料,然而受害者此前已经为她花光了积蓄,在没有钱给她了。

李娜知道之后,就将受害人的所有联系方式都拉黑了,就这样女主播断崖式的不在和受害者联系了。

受害者这时候感到自己被骗了,于是选择了报警,而经过警方调查得知,这的的确确就是一场精心谋划的骗局。

而现如今网络平台上这样的骗局数不胜数,他们分工明确,主播通过虚假人设吸引流量,运营团队则操控打赏分成规则,这种分工使诈骗行为更具隐蔽性和规模化。

还有的诈骗团伙通过频繁更换账号、诱导用户删除聊天记录等方式逃避监管。

结语

生活中向央视报道中的骗局是切实存在的,并且全国还有多人上当受骗,因此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贪图小便宜吃大亏,要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