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后的纵横家,萧振瀛是怎么凭一己之力盘活华北局势

趣文史记 2025-02-26 16:01:34

在历史的进程中有很多人悄悄的落在了历史的背影中,比起那些人人尽知而耳熟能详的人物,他们似乎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

然而正如我们能看见月亮是因为我们离着月亮最近,如果我们能够靠近其他的星星就会发现他们更加耀眼。显然萧振瀛就是这样一位被人们所忽视的明星一位堪比当年苏秦张仪的国手。

颠沛流离的前半生

萧振瀛于1912年考入吉林省法政专科学校,并于1916年毕业后加入吉林省督军署孙烈臣部担任军事法官,其职业生涯中担任过营长、参谋、团长等职务。1920年,他出任吉林省田赋管理局局长,因积极推动荒地开垦工作而得到官方的嘉奖。

1921年,随着北洋政府国会的改选,萧振瀛在他的七叔的协助下,通过大量购买选票成功当选为国会议员。尽管这届国会并未召集,但萧振瀛已经初步获得了政治资本,他凭借这一身份,成为了吉林民政促进会的会长,并兼任督军署的顾问。

当时,吉林督军孟悬远被张作霖驱逐,孙烈臣作为奉系军阀的代表继任,而代省长王树瀚及军、民两署的要职均被奉系势力所占据。

在张作霖统一关外,成为东三省巡阅使之后,萧振瀛因为得罪了奉系势力,深知在东北已无发展空间,于是他选择离开家乡,携带家眷进入关内。他凭借与石友三、门致中等同乡的关系,投身于冯玉祥的麾下。

一见哲元误终身

1925年,萧振瀛被任命为绥远省包临道尹,并同时兼任五原县的县长职务。1926年,他调任至宋哲元西北军北路军,担任军法处处长。1927年,受冯玉祥的委托,萧振瀛前往苏联进行谈判,回国后被任命为西安市市长,并兼任第4方面军的军法处处长。当时,冯玉祥推行“反共清党”政策,逮捕了3000多名青年,并将他们交给萧振瀛处理。

经过审慎审理,萧振瀛认为这些青年都是出于爱国心,只是在表达诉求时行动稍显过激,因此他陆续将这些青年全部无罪释放。

1931年,东北沦陷后,萧振瀛指派其妹夫柳青庭(柳树堂)协助黑龙江省离职营长李海青,在家乡组织义勇军,与日寇在松嫩平原上展开殊死搏斗。

面对日寇的侵略,29军将士群情激愤,宋哲元通电请缨抗战,而萧振瀛在电文中特别加入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壮烈字句,以彰显他们坚定的抗战决心。

敢欺中华无人

1933年2月,日寇进攻热河,萧振瀛代表29军请求作为先锋在喜峰口迎敌,并将作战计划报请蒋介石批准。当时热河守军自溃,日军得以抢占喜峰口长城高地,居高临下,负责进攻的赵登禹部伤亡惨重。

众将领召开会议,制定了“请民众向导,迂回敌后奇袭”的作战方案,得到蒋介石和宋哲元批准。于是兵分三路,以赵登禹、童泽光王有章各率部由山民向导,趁黑夜绕小路至敌后,成功奇袭敌军高地,并顶住敌人疯狂反扑,歼敌五千余众。日军转而进攻罗文峪,被29军刘汝明部击溃。喜峰口之战取得了长城抗战的首次胜利,举国振奋。

在处理与日军的关系时,冀察政务委员会多次发表声明强调:“津石路、龙烟矿事在可能范围内,当合法进行,但必须以中央意旨及民众利益为限度。”土肥原贤二并不罢休,在与宋哲元、萧振瀛的谈判中依然威逼所谓“经济合作”。

萧振瀛强硬指出:“此非经济合作,乃经济侵略,当然不可。”土肥原贤二拔出手枪,萧振瀛亦同时拔出手枪,呵斥道:“汝欲决斗耶,可出室外决,不死不休,如何!”

土肥原贤二感叹道:“萧振瀛胆大如牛。”1936年5月28日天津学生举行反日示威游行,得到了萧振瀛的允许和支持,甚至萧振瀛还亲自到街头演讲,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

人力有时尽,空有遗憾长

如果时间在这里停止,那么萧振瀛绝对是一个堪比当年苏秦张仪的人物,他和黄郛纵横捭阖几乎凭借个人之力盘活整个华北局势。只可惜萧振瀛没有苏秦张仪的运气,他遇到的是宋哲元、张自忠和秦德纯这几个胸襟有限的人,一番谋划布局被几人葬送。

萧振瀛最后离开华北,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当时整个中国抗日的局势。面对国难时刻,竟然有人在惦记着自己分厘得失,一把算盘打的精准,在他们看来只要能保全自己的实力,使自己在国内军阀角逐中占据有利地位。国家主权和民族荣辱仿佛也并不是那么重要。

历史总是在前进的过程中充满遗憾。随着萧振瀛离开华北地区,宋哲元和张自忠在日本特务和华北投降派的挑唆下终于为了权力反目成仇。而日本人也趁这个机会发动了著名的七七事变,从北京扣关打入华北地区,由此中国在日本军队的侵略下再一次岌岌可危。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