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抗药性,生物防治替代方案,有机认证农场,瓢虫投放周期记

耕读四季 2025-02-18 15:38:44

月季抗药性,生物防治替代方案,有机认证农场,瓢虫投放周期记

在花卉的世界里,月季那可是相当的受欢迎呐!它花朵娇艳,色彩丰富多样,有热情似火的红色,有温柔淡雅的粉色,还有纯洁无暇的白色等等。月季这花,生命力那叫一个顽强,在不少地方都能生长得挺好。

咱先说说这月季的一些特点哈。它适应能力挺强的,不少品种都能在咱国内华北、华南、华东等不同地区生长。在华北那相对干燥寒冷的地儿,有些耐寒品种能在冬天存活;在华南潮湿温暖的地区,又有喜湿喜热的品种长得欢实。不过呢,这月季在种植过程中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那就是抗药性问题。

就说咱有些种月季的朋友,在家里阳台种着,或者在办公室里也摆上一盆,美是美了,可时间长了,害虫就找上门啦。这时候啊,不少人就想靠打农药来对付害虫。一开始可能还挺管用,可打着打着,就发现虫对农药有抗药性了,药效大不如前。

我就听说过这么个事儿。在广西桂林,有个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各种花的朋友,他种的月季可好了,周围邻居都羡慕。可有一年啊,他发现月季叶子上出现了好多蚜虫,这蚜虫把叶片咬得千疮百孔。他就去买了药来打,开始那几天,蚜虫好像少了些,可没过多久,蚜虫又多起来了,药好像没什么用了。后来才知道,蚜虫产生了抗药性。

这时候啊,生物防治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办法。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抑制害虫的生长。这里面瓢虫就是个很好的帮手。瓢虫可是蚜虫的天敌,它特别喜欢吃蚜虫。

但瓢虫投放可不是随便啥时候都行的,得有周期啥的讲究。

在华北地区,像河北保定的某有机认证农场里,他们就尝试过瓢虫防治月季害虫。他们在春天,差不多 3 天的时候,就开始观察月季的情况。当发现蚜虫开始有点增多的趋势,就准备投放瓢虫啦。一般来说,这时候投放一批瓢虫,大概 7 天左右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因为瓢虫到了新环境需要适应适应,开始捕捉蚜虫,然后它自己也能繁殖了。

在一个多月的观察周期里,我们会发现几个很有趣的小细节。首先就是瓢虫的适应速度。有些瓢虫在新环境里适应得特别快,比如七星瓢虫,可能三四天就能投入工作了。而有些瓢虫呢,像异色瓢虫,大概十天半个月才能完全适应新环境,开始大量捕食蚜虫。

其次呢,瓢虫的活动范围也有不一样。有的瓢虫会在月季植株中下部聚集,因为蚜虫喜欢在叶片背面和下部,这里的蚜虫密度大。而有些瓢虫,像桃蚜专食性的瓢虫,活动范围会更广些,会在整株上寻找蚜虫。

再说说不同品种的月季对比吧。除了常见的‘红双喜’、‘金凤凰’这些热门品种。还有一些冷门的,像‘绿萼月季’,它花朵是白色的,中心有点淡淡的绿,这个品种对蚜虫的抗性相对弱一些,所以更需要瓢虫的保护。还有‘绿星’,这是一种叶色为绿色的月季,它长势比较快,不过一旦长蚜虫,数量也多,瓢虫投放的密度就得大些。‘光谱’月季呢,花朵颜色多变,很美,但容易遭白粉虱。对付白粉虱也有专门的天敌,比如草蛉,投放周期啥的也有讲究。

还有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在广东广州的某个阳台,他种了不少不同品种的月季。有一盆是稀有的‘绿萼’和比较常见的‘粉和平’放一起。他发现蚜虫更爱侵害‘绿萼’。他也想试试瓢虫防治。

他从网上买了一批瓢虫。刚开始投放,瓢虫状态不太好,适应慢。可能是运输过程中有点受损,也可能是阳台环境对他影响。他就每天给瓢虫些新鲜月季叶片吃。

大概过了半个月,瓢虫开始活跃了。他观察发现,‘绿萼’上的蚜虫慢慢减少。他还发现瓢虫白天活动多,晚上基本不动。

从这不难看出,瓢虫在不同地域,对不同品种月季防治害虫的效果和周期有差别。像在干燥冷的北方,瓢虫投放适应期长,效果慢;而在温暖湿润的南方,适应快,效果好。

咱要是在有机认证农场推广瓢虫防治办法。得根据这儿的实际情况安排。

在华北地区,如果是秋冬季种月季,土壤里害虫少,瓢虫投放可缓。在春天,大概 3 天观察一次土壤和月季状况, 7 天左右投放瓢虫,一个月内重点查瓢虫活动和害虫数量。一个月后发现情况稳定。

在南方地区啊,像福建、云南这些地方的有机月季农场,由于气候原因,一年四季都能种月季。如果在春夏蚊虫多的时候种,瓢虫可提前 3 天,甚至当天买当天投, 7 天左右就见效。因为南方湿度和温度适合瓢虫生长。

在种植不同品种的月季时,得看情况调整瓢虫投放。像前面说的‘绿萼’,它长蚜虫多,就得提前、加密投放瓢虫,因为它的叶子薄,蚜虫咬得深,瓢虫吃蚜虫消耗大、时间久。

要是种稀有的、对生态环境要求高的月季品种,比如‘德国金星’这种,因为对病虫害超敏感,瓢虫投放密度要大些,投放后每天都要观察, 3 天一小查, 7 天一大查,一个月内每周都要分析数据。

在居家种月季的时候也能用这办法。咱就拿在福建福州的一个朋友家的阳台种月季来说。他在网上看了不少资料,买了些月季回来种,有热门‘绯扇’,也有冷门的‘多特蒙德’。

有一回,‘多特蒙德’上蚜虫特别多,他怕农药把花弄坏,也不想麻烦邻居帮忙,就自己去了解瓢虫防治。

他在网上找了靠谱的供应商买瓢虫。收到瓢虫后他把盆栽搬到阴凉通风地,把瓢虫倒盆里让适应下,过几个小时再倒回阳台。开始 3 天没发现咋样, 7 天后蚜虫少些。一个月基本控制住。

不过居家种还得注意一些细节。比如说盆栽土壤质量不一样,有的土壤里本身就有微生物群落适合瓢虫。有的土壤比较板结,瓢虫不好活动。还有阳台朝向不同,光照和温度不一样。像朝南阳台温度高些,瓢虫活动强,适应快,防治周期可能短些。

那在咖啡厅里种月季呢,要是用瓢虫防治害虫。首先得选适合室内的月季品种,像微型月季,它小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然后在投放瓢虫前得把咖啡厅环境摸清楚,比如湿度温度,光照啥的。因为咖啡厅空调可能会让温度有变化,这对瓢虫有影响。

有个在四川成都的咖啡厅老板,就喜欢在店里种点花装点环境。他种了‘草莓冰激凌’微型月季。有一阵蚜虫多了,他投放瓢虫。开始没效果,后来发现空调温度低。他就调整了下,让瓢虫适应温度,过段时间蚜虫就少了。

要是用瓢虫防治室内月季害虫,在华北,比如北京,秋冬湿度温度低,瓢虫投放要选合适时间点,适应期长,观测周期可能要一个半月。在南方,如海南,室内温度常年高,瓢虫投放后观察 7 天左右效果很明显,一个月周期性观测一次就行。

其实啊,不管是种啥品种的月季,是居家阳台、单位办公室,还是咖啡厅,甚至是在有机认证农场,利用瓢虫防治害虫都有好处。它环保,不会伤害到月季本身,也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能维护生态平衡。可这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得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还有月季品种来调整策略。

说到这里,我就有点好奇了。大家在种月季或者了解月季防治害虫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特别有趣的事儿呢?或者有没有尝试过一些比较独特的防护方法呢?大家不妨一起讨论一下呀。

在不同地域,瓢虫防治月季害虫还得注意天敌情况。在华北、东北,本身瓢虫种类多、数量大,对引入瓢虫干扰少。华南、西南有些地区,外来物种较多,对本地瓢虫有竞争,干扰瓢虫防治效果。

像在云南西双版纳,有些热带植物园种月季,原本用瓢虫防治。后来外来红蜘蛛入侵,红蜘蛛吃蚜虫,瓢虫食物少,数量下降。发现是热带水果携带红蜘蛛卵,这就得重新调整瓢虫投放和综合防治策略。

咱们再说说瓢虫投放以后的养护工作。

在北方寒冷地区,瓢虫对温度适应范围窄。给瓢虫投放的栖息地方要保暖。比如用棉被或泡沫箱做简易保温箱。还要放些干草,让瓢虫过冬休眠。

在南方一些高温潮湿地区,要注意病虫害防治,防止真菌传染病。瓢虫养殖环境要通风,给瓢虫消毒。比如在武汉,夏季高温,月季盆栽养殖瓢虫,盆下垫东西防潮,一周消毒一次。

瓢虫繁殖也有讲究。在温度 20 度左右,湿度适中时,瓢虫繁殖最快。不同地区要根据天气调整繁殖时间。华北春天提前,福建广东四季均匀繁殖。

从瓢虫投放到控制害虫,不同阶段的养护要跟上。比如刚开始观察期,天天看瓢虫状态;到了繁殖期,重点看产卵量、幼虫情况;到了稳定期,半月查看一次。

另外,瓢虫投放密度也要根据月季种植规模和害虫严重程度定。种一盆月季和种一大片月季园,瓢虫投放不一样。种一两盆月季,发现蚜虫,放几只瓢虫慢慢灭掉就行,成本也低。种几十盆在庭院或阳台,要放一群瓢虫,按比例投放。种有机月季园,蚜虫多,根据害虫密度算投放数,还得分区投放,防止瓢虫不够,害虫扩散。

还有个事儿,就是在瓢虫投放前,得保证月季的生长环境适宜。比如说,在河北沧州,有位种月季的朋友,他发现自己的月季老是长不好,病虫害也多。后来仔细一查,原来是土壤太碱性了,月季不喜欢。他就给月季换了土,又补充了些有机肥,土壤环境好了,再投放瓢虫,蚜虫就被很快控制住啦。

在江西南昌,有个朋友喜欢在办公室种月季。他发现办公室里的月季很容易招那种小小的粉虱。一开始他想着用杀虫剂,但又怕味道大影响同事。后来他也试着用瓢虫防治。不过,他发现办公室的环境比较封闭,瓢虫在里面不太活跃。后来他就经常给办公室通通风,让瓢虫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粉虱的问题也就慢慢解决了。

咱们在种月季的时候,不能光想着用瓢虫防治害虫这一个办法,还得综合运用其他手段。比如说,可以合理施肥,让月季长得健壮,增强它自身的抵抗力。像在湖南长沙,有个月季种植户,他除了会给月季施肥,还会在月季周围种上一些驱虫的植物,比如薄荷、薰衣草之类的,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发生。

另外,定期修剪月季也是很重要的。把那些开过花的枝条、有病虫害的枝条都剪掉,既能保持月季的美观,又能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在浙江杭州,有个花农就特别注重月季的修剪,他的月季总是长得特别好,病虫害也很少。

月季繁殖也能影响病虫害防治。扦插繁殖的月季苗抵抗力可能弱些,病虫害易侵扰,瓢虫防治时要保护。播种繁殖的苗根系发达抵抗力强,瓢虫防治可按标准来。

不同品种月季的花期不一样,花期长害虫侵害时间长,瓢虫投放要早,数量可能要多些。像‘粉扇’花期长,在河北石家庄种,可能比‘蓝丝带’提前 3到5 天投放瓢虫,数量每盆多一半。

不同地域光照和湿度影响瓢虫防治效果。光照足湿度合适地方,瓢虫活跃防治好。山东烟台光照湿度合适,月季瓢虫防治效果比四川攀枝花好,攀枝花光照强湿度忽高忽低。

瓢虫投放时间也很关键。春天月季萌芽时投放,蚜虫刚冒头就被消灭。在西藏林芝,春天来得晚,月季萌芽也晚,瓢虫投放就晚点。在海南乐东,四季都种月季,瓢虫投放时间就分散到各月。

瓢虫和月季共生的最佳状态,瓢虫适量能控制害虫,月季能给瓢虫食物和栖息地。在这状态,瓢虫健康繁殖,月季少病虫害茁壮成长。

我们也要考虑到瓢虫的寿命问题呀。一般来说,瓢虫的寿命不算太长,所以就得做好定期的补充投放工作。在山东青岛,有个朋友就因为一开始投放瓢虫的数量不够,结果到了中期,瓢虫数量减少了,蚜虫又多了起来。后来他明白了要定期补充瓢虫,这才把问题解决了。

总之,在种植月季的过程中,瓢虫防治害虫是很有前景的方法,但有很多细节需要根据地域、种植场景等因素调整。希望大家能多多分享经验,让月季在各地都能健康生长。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哈。如果在瓢虫防治害虫的过程中,突然来了新的害虫,该怎么应对呢?大家快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