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河南:农村孩子小时候都有的经历,太真实了!

豫见老家河南 2024-12-14 08:48:35

01我们这代人,或者比我们还小的孩子们,大概无法理解街坊邻居之间的情谊。生活在城市里,和邻居不过是点头之交,能知道对方家里有几口人,就算熟悉的了。而在乡村,街坊邻居的来往要密切得多。小时候以及现在,父母常常为生计发愁,除了生活日常开销、孩子的学费生活费等,父母挣得钱,还有一大部分是用于亲戚邻居之间的人情来往上。我们村子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有一些人家里有红白喜事时,我家就要出份子钱,当然我们家有事时,他们也要给我们份子钱。我还小时,街坊邻居之前的份子钱数额不大,在对于那年代物价来说,也不能说特别低,份子钱一般十块、二十块元起步,三十、五十元也常见,一般不超过百元。当然,现在数额不止于此,一般得有百元起步。

02这又不得不说村里常见的一个情况,比如说:王家孩子2000年结婚,张家随礼20元,等20年后,也就是2020年了,张家孩子长大结婚了,王家随礼依旧20元。张家气不打儿一处来,20年过去了,物价番了几番,王家如此行为,太“老鳖一”了。而王家觉得:你当时就给了我这么多,那我现在就得回礼这么多,再说我家孩子结婚生娃,年龄都大了,孩子也给你们上礼金,我们是双份,你家的事才开始,以后会更多,我可不能吃亏了。诸如此类的事,挺多,有的人,慢慢将邻里关系弄僵了。用老家的话,这叫“不干人事儿”。

03不过,我曾经并不留意这些,我就关心:我妈给谁家“添箱”,给谁家上礼金,我能不能去送亲,能不能去搂席。小时候,遇见红白喜事,除了关注“吃席”,我最喜欢送出嫁的姑娘了。村里邻居有出嫁的姑娘,姑娘的妈妈看见关系好的邻居,便通知一声,看起来很随意的样子,其实在此之前,村里该知道的基本上都知道了。毕竟结婚之前,需要换帖(给彩礼,大家有点八卦,关心彩礼金额),还需要买陪嫁物品,还要请村里儿孙满堂的奶奶们缝喜被,诸多大事干下来,村里都知道家里要嫁姑娘了。被告知的邻居,有空去嫁闺女的人家“添箱”,主宾客套一番,主家反复交代:到初*一家都来哈。到了闺女出嫁那天的早上或者头一晚上,嫁闺女的妈妈便又来随礼的人家家里邀请一遍,说:家里人都去呗、都去呗,热闹一天。但是,可别实心眼,拿着几十块钱,去了一大家子,这样会将村里人缘全吃掉的,所以,邻居家的红白喜事,随礼以后,只去一个人,代表一下即可。我幼时,常是我家派出的小代表。

04到了嫁闺女的人家,有大娘先给我发一根大红色的毛线绳,这个绳子不能丢,并且要挂在身上鲜艳的位置,这是送亲人的标志。嫁闺女的人家,按照人头安排送嫁队伍的车辆,娶媳妇的人家,按照报来的人头数,要准备一份小礼品,有点像现在活动的“伴手礼”。我小时候,礼品是用红手绢兜的,后来慢慢变成红色的网兜,现在是什么样子,我已经不知道了。送亲男女宾客的礼品,还不一样。男人的礼品中,一般有一盒烟,瓜子花生糖果等。女人的礼品中,一般是瓜子花生糖果,还有几块钱,随着时代的发展,从2元——20元不等。送亲人身份更“尊贵”一些,娶媳妇的人家一看:哟呵,新媳妇娘家人。因为不认识谁是谁,所以对新娘子娘家每个人都不会怠慢,一切以送嫁人的需求优先。

05此外,我还有一印象深刻的。农村送亲队伍,男方迎接的时候,都是包一个大巴车(城乡公交车),也有全部是私家车的,但是啥车型都有,颜色也杂乱。等吃完席,把送亲人送回家时,四面不漏风、舒适的私家车、大巴车没了,全部是机动四轮车、三轮车……农村结婚,多安排在寒冬腊月——农闲时,所以你想想,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着一辆又一辆农用三轮车,车上的人,顶着寒风,在车斗里摇摇晃晃、瑟瑟发抖……借用前两天一个老乡的留言,仿佛重现我曾经的经历:

话说,你有类似送亲的经历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