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阉割?朔尔茨被解职,临走前炸了30亿

飞猪说飞机 2025-04-16 11:52:43

开头的话:这里先啰嗦几句。在正式开始之前,想跟大家简单聊聊这篇内容的背景。咱们不讲太多复杂的东西,就图个明白。

最近德国整了个让人意外的举动,把欧洲顶尖的那个莫尔堡发电厂给拆除了。

这家电厂由瑞典的能源大公司Vattenfall管理,以前被大家看作是“过渡阶段技术”的一个好例子。它用的是超超临界燃煤技术,这种技术让它的碳排放比老式的电厂少了20%,发电效率还破了欧洲的记录。记得在2015年刚开始运作的那天,朔尔茨在媒体的镜头前说:“这是汉堡给能源变革的一份大礼。”

怎么会这样,仅仅过了十年光景——那座斥资30亿欧元建造、才运行了六年的欧洲顶尖燃煤电厂,竟然就被彻底拆除了?

莫尔堡电厂的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各种冲突。到了2007年决定要建的时候,德国正努力在工业发展和气候保护之间找平衡。就是在这种时候,莫尔堡电厂出现了。

说来也怪,朔尔茨现在决定要拆掉那座发电厂,原因竟是它不够环保。

要是放在2015年前后,那个说法或许还能说得过去。毕竟那时候,欧洲的碳价从2017年每吨5欧元一路涨到了2020年的30欧元,结果燃煤发电的成本也跟着猛涨了45%。

这时候,北溪2号管道眼看就要开始运作了,德国心里也有了底,觉得俄罗斯那便宜的天然气,肯定能补上能源的空缺。

绿党那时候喊得响当当的是“不是零碳就得完蛋”。柏林工业协会的能源专家施密特回想起来说,“大家压根儿没考虑这电厂还能不能翻新。”

但2022年俄乌一开打,情况全变了。先是欧洲对俄罗斯动手,不买它那么多资源了。然后呢,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还让人给炸了,这下欧洲算是彻底跟俄罗斯的便宜能源说拜拜了。

要是现在决定重新开动莫尔堡发电厂,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但可笑的是,莫尔堡的拆解工作已经进行到没法回头的地步了。

到了2023年冬天,德国那边的工业用电价格一下子涨到了每兆瓦时350欧元,要知道2020年的时候才40欧元呢。因为这,像巴斯夫、大众这些大公司,都只能无奈地把生产线搬到别的地方去。

现在,那个本来能给200万户家庭供电、发电能力达到80万千瓦的电厂,却被政府列入了要爆破拆除的名单里。前电厂的工程师汉森在社交平台上发了条动态,说:“咱们自己把安全网给扯破了。可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认错。”

莫尔堡发电厂要被拆掉这事儿,真把德国能源转型的问题给摆到台面上了。2021年政府组建时,绿党非得加上“2030年彻底不用煤”这个条件,才肯加入执政团队,这样一来,社民党原先那套慢慢转型的计划就泡汤了。

当时掌管环境事务的莱姆克部长直接了当地说:“投资化石能源,那简直就是给未来挖坑。”有了这样的观念推动,2023年搞出来的《加快退煤法案》算是把莫尔堡电厂的改造路给彻底封死了。就算它那碳排放量比德国现在七成以上的电厂都要低,也没戏了。

实际情况往往比政治场上的较量还要严峻。到了2024年头三个月,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跟上个季度比起来,少了0.8%,这可是俄乌冲突开始后跌得最狠的一次。

化工大厂科思创说了,他们要把四成的生产能力搬到美国去,结果就是两万人得丢了饭碗。这时候,德国没办法,只能又把那些已经停了的褐煤电厂重新开起来。可这些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比莫尔堡电厂还要多百分之三十七呢。

莫尔堡发电厂爆破那会儿,现场那个奇怪场面,简直就是这场乱子的典型写照。

承包商本来打算一次性搞定,拆掉两座锅炉房,但没想到算错了账,结果第二座锅炉房愣是一点儿没动。现场拍的视频里,那座没倒的钢结构建筑,在烟尘里头孤零零地立着,简直就是工业时代最后的顽固分子。

更具巧合性的是,就在爆破那天,欧盟刚好公布了针对俄罗斯天然气的第13波制裁措施——这意味着德国得再多掏35%的进口附加费。而原本打算顶替莫尔堡的风电项目,因为电网存在短板,实际发电量只能达到设计水平的六成。

莫尔堡电厂的倒塌,简直就是德国能源规划栽了个大跟头,更是技术被政治绑架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个电厂本来计划好好用上30年,它用的那种超超临界燃煤技术,可是全球公认的“干净煤电”顶尖水平。

2018年的时候,国际能源署把莫尔堡当作了一个“低碳转变的好榜样”,推荐给发展中国家,说可以学学它的技术方法。但让人意外的是,德国政府却决定把这电厂给拆了,而这电厂明明还能用好长时间,连寿命的四分之一都没到呢。

这就像你好不容易造出了一架全新的波音787飞机,结果有人突然跳出来说,未来可能会有反重力飞船,然后提议现在就把它拆掉变废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能源专家凯文·安德森在推特上这样调侃道。

说实在的,莫尔堡那灵活性,传统电厂根本比不上。它两小时内就能把负荷从四成调到十成,轻松应对风电和光伏那忽高忽低的状况。

2021年的时候,瑞典有个能源大佬Vattenfall,他们琢磨着把某个项目改成用氢能当备用电源。可没想到,绿党那边不买账,说氢能得是纯绿色的才行,一点杂质都不能有,就这么把提议给拒了。

真是具有讽刺性,德国为了拆掉莫尔堡,竟然花了整整2亿欧元,这笔钱其实完全能够用来推动他们的低碳转型项目。

慕尼黑工业大学在2023年做了个估算,要是给电厂加上碳捕获设备,那碳排放能再砍掉一半,而且发电的成本还是比从国外买LNG便宜18%。

不过,绿党的议员卡塔琳娜·舒尔茨,在联邦议院里大声喊了出来:“让步就等于出卖原则!我们追求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改进!”

莫尔堡的坍塌事件,让德国工业界开始了一场“大撤退”。到了2023年,德国四家顶尖经济研究机构一块儿发布的报告里头说了,那些能源消耗大的企业,跑路的速度比去年快了整整三倍。

大众集团的经历相当有代表性。到了2024年3月份,他们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工厂对外宣称,要把整条电动车电池的生产线都搬到中国的宁波去。

事情其实挺直白:德国那边的工业用电价格,现在已经飙到了咱们中国的2.3倍。再看看宁波基地旁边,就是舟山那个煤电厂,人家用的技术和莫尔堡那是一个时代的,都是超超临界技术。

大众CEO奥利弗·布鲁姆在给员工的内部信里明确表示,咱们虽然力挺环保,但绝不会让大家饿肚子去奋斗。

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真是让人心疼。在鲁尔工业区,那家经营了80年的海因茨·克虏伯金属加工厂 GmbH,在2024年5月份不幸倒闭了。

莫尔堡发生的惨剧,暴露了德国政治环境的扭曲现状。在2021年的大选中,绿党虽然只获得了9%的选票,但他们却设法联合执政联盟,一举掌控了能源政策的话语权。

有封从环境部长莱姆克办公室泄露的电子邮件透露,她在2023年2月份对社民党放出了狠话:“《加速退煤法案》要是通不过,咱们就散伙,不一起组政府了。”那时候,朔尔茨的支持率已经掉到了29%,根本没有力量去反对。

这种偏激做法正悄悄破坏环保进程。德国因为大肆使用褐煤,导致2023年的碳排放量比2021年还多了4.2%,成了欧盟里唯一一个碳排放又涨回去的大国。

更离奇的是,德国为了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大量从法国进口核电,这个比例竟然高达15%。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国用来发电的大部分核原料——铀矿,竟然有70%都是从俄罗斯来的。

“咱们说的环保,是不是就是让法国人拿俄国的铀来发电,然后又把电卖给德国呢?”基民盟管能源的马克·豪普特曼,在电视讨论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朔尔茨在离职前两个礼拜经历了那场大爆炸后,正式交了权杖给默茨。他给默茨留下的,是个老大难问题:咋样才能在保证能源安全、让工业活下去的同时,还不耽误气候目标的实现呢?

这位基民盟新来的头儿,一边喊着要“让德国工业重新站起来,变得更有竞争力”,一边又答应给乌克兰送金牛座导弹,那导弹能打500公里远。你知道吗,发射一枚这样的导弹,钱多得都能让莫尔堡电厂少排三天的碳了。

汉堡城外,一个废弃电厂旁边,有块老旧得长满锈的牌子,上面的字还能勉强看清楚:“2015到2035年,这里是为了打造一个清洁能源的新时代而建的。”

现在,它提前21年完成了任务,但留下的问题却更加棘手:环保已成为公认的政治准则,基础设施的耐用性却似乎只跟着选举周期走,这让人不禁思考,德国是不是正以自己的工业基础为代价,去追逐那个“绿色梦想”?

要是还坚持走朔尔茨那“理想化环保”的老路,能源问题一旦爆发到没法收拾的地步,说不定连那些绿党的领导人都得亲自下矿挖煤了。

4 阅读:3149
评论列表
  • 2025-04-21 19:24

    明朝的航海图,造船图,最为可惜可恨

  • 2025-04-20 12:26

    把德国忽悠成病夫级,方能叫美英法放心,从舒尔茨到默茨,再加上这个女外长,德国任重道远,再出个默克尔也无济于事。

飞猪说飞机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