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二年三月那会儿,汉和帝的第二位皇后邓绥过世了。葬礼上,满朝文武大臣都到场了,皇上也亲自哀悼。那送葬的车子可真讲究,前面坐着大将军的夫人,帮着指路,太仆的夫人呢,负责驾着马车。车子两边,还有女将军和女骑兵护送着,场面很是庄重。
这样高规格的葬礼,以前从来没见过,估摸着也就邓绥能享受到这份待遇了。
丧礼办得这么风光,全是因为邓绥给大汉朝出了大力,那时候大家都夸她“能让亡国复兴,让断绝的血脉延续”。大汉朝那阵子,皇帝一个接一个地短命,全靠邓绥这个太后,她一个人硬是把整个大汉朝给扛了起来。
邓绥做了不少好事,比如救灾难民、改善水利、建立学校,这些事儿影响可大了。她成了后面那些临朝掌权的太后们学习的对象,还被大家尊称为“皇后里的头一号人物”。
【一、颜色殊丽,入宫获宠】
永元八年那会儿,汉和帝刘肇给阴贵人升了级,让她当上了皇后。这位阴皇后,来历可不简单。她老祖宗是光武帝皇后阴丽华的哥哥,叫阴识,还当过执金吾的大官。而她妈邓氏,更是云台二十八将里排头兵邓禹的宝贝孙女。
由于出身显赫,刚一进宫,汉和帝就直接册封她为贵人,还对她特别宠爱。后来,她更是被封为了皇后。这样一来,阴氏家族在阴丽华之后,又出了一位皇后。一家出了两位皇后,真是荣耀至极,名震四方。
挺有意思的是,阴丽华碰上个厉害的对手叫郭圣通。而到了阴丽华的后代阴氏那会儿,她也遇到了个情敌,这个人就是和阴氏在同一年被封为贵人的邓绥。
邓绥的家世也相当显赫,她爷爷是大名鼎鼎的邓禹,老爸则是护羌校尉邓训,老妈阴氏呢,是阴丽华的堂侄女。换句话说,邓绥跟阴皇后其实是姑侄关系。
邓绥打小就爱上读书,她妈老说她不专心学针线活,整天就想着读书,难道还想成为大学问家不成?汉朝那时候,讲究孝道,邓绥没法不听她妈的,只能硬着头皮去学做女工。
不过邓绥始终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白天忙着练习针线活,缝制衣物,而到了晚上,就悄悄点上自己买来的蜡烛,继续埋头苦读。
邓绥读书厉害,在家族里出了名,大家都管她叫“学问家”。明朝时候,朱棣的皇后徐氏也有这个美名。后来,朱元璋就亲自给四儿子朱棣和徐氏订了亲事。
邓绥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身材修长,容貌出众,是个公认的大美女。历史记载她身高七尺二寸,长相特别漂亮,跟一般人很不一样。邓绥这种既有才华又长得好的人进了宫,很快就得到了汉和帝的喜爱。
为啥邓绥没能赢过阴氏,得到汉和帝的皇后册封呢?说白了,她俩进宫的时间根本就不一样。
永元四年那时候,邓绥本来是要和阴氏一块进宫的,可没想到她爹突然走了。这样一来,邓绥就没法按计划进宫了,得留在家里给她爹守孝。这一守就是三年,等到守孝期满,邓绥已经15岁了,这才进了宫。
都说开头跟不上,后面步步赶不上。到了汉和帝永元八年的那会儿,他给阴家姑娘封了皇后,而邓绥呢,进宫才短短一年,就被封了个贵人。
【二、阴皇后嫉妒,邓绥封后】
后宫里头的那些弯弯绕绕数不胜数,为了往上爬,耍心眼、搞阴谋的事儿多了去了。可邓绥呢,她给大伙儿指了条不一样的路——靠品德赢得人心。
说几个例子吧:首先,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其他妃嫔都忙着梳妆打扮,首饰闪闪发光,衣服五彩斑斓。但邓绥呢,她穿着很朴素,几乎没什么花哨的装饰。要是她发现衣服颜色和阴皇后的撞了,她会立马去换一件。
另外,阴皇后个子不高,有时候动作行为不太得体,旁边的侍从们会偷偷地笑。但邓绥总会站出来替阴皇后打圆场。每次和汉和帝见面时,邓绥都会特意弯下腰走路,生怕自己的举止盖过了阴皇后的光芒。
另外,和其他妃子们相处时,要热情关照,给予她们安慰和支持。同时,对宫里的宫女和仆人们,也要经常给予好处和照顾。
另外一次,邓绥身体不舒服,汉和帝特别允许她妈妈还有兄弟进宫照顾,并且没规定他们必须在多少天之内离开。这本是汉和帝给邓绥的一个大面子,但邓绥却觉得,让外人在宫里待太久不合规矩,所以就没同意。
邓绥的那些事儿,真的让人看到她有多聪明,品德又好。她对阴皇后毕恭毕敬,让对方根本找不到她的错处。对宫里的人,她总是给好处,笼络人心。她还严禁家里人进后宫,这让一直防着外戚掌权的汉和帝特别高兴,直夸她做得好。
汉和帝对邓绥越来越宠爱,种种表现都透露出这种倾向,他甚至开始考虑废除阴皇后。阴皇后被冷落后,心里非常嫉妒邓绥,满腔的怨恨不断累积。
有次汉和帝病得很重,阴皇后私下里跟别人讲,说她一旦掌了权,就要把邓绥一家都给除掉。
邓绥一听到这消息,当时就哭了起来,跟身边的人说要吃药自杀。宫里的下人连忙拦住她,骗她说刚才有人传话,皇帝的病已经没事了。邓绥听了这话,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那股浓重的白莲花香气背后,阴皇后私下里讲的悄悄话,邓绥究竟是怎么晓得的?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阴皇后身边的人全都被邓绥给拉拢过去了,所以她才能把阴皇后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
永元十四年那会儿,阴皇后因为搞了些邪门的巫蛊把戏,被人给揭发了。汉和帝知道了这事儿,一气之下就把阴皇后给废掉了。然后呢,他选了22岁的邓绥,让她当上了新的皇后。
【三、天灾人祸不断,女君治理天下】
当上皇后以后,邓绥还是保持着好习惯,她不让宫里出现铺张浪费和互相攀比的风气,并且坚决不接受汉和帝要给家族封爵的命令。所以,在整个汉和帝统治的时间里,邓绥的哥哥邓骘都只是当个虎贲中郎将。
汉和帝驾崩后,大皇子刘胜因为老是生病,没法当皇帝。而其他十多个皇子呢,又都早早地没了。这样一来,国家就没有个能挑大梁的成年皇子。你说,邓绥她真的能忍住,不去想那把轻轻松松就能拿到的权力吗?答案肯定不是那样的。
邓绥把出生才一百多天的汉殇帝刘隆扶上皇位,自己呢,就作为太后掌权,被大家叫做“女君”。那时候,邓绥也就25岁。
第二年,汉殇帝驾崩后,邓绥选了汉安帝刘祜来当皇帝,并且她还是继续亲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邓绥很快就意识到,管理国家其实挺难的,特别是她当政那会儿,大汉朝老是遇到天灾人祸,一波接一波。
永初元年那时候,全国有18个地方地震了,还有41个郡国遭了水灾。到了永初三年,洛阳啊、并州啊、凉州这些地方,都饿得不行,发生了大饥荒,南匈奴瞅准机会,侵犯了我们大汉。再到永初四年,东汉靠海的地方,又被海盗给骚扰了……
这时候的东汉朝廷,就像一艘到处都在进水的小破船,稍微不注意,就可能整个翻掉。邓绥呢,只能忙得团团转,到处去补那些漏洞。
为了应对困境,邓绥采取了多种办法,比如减少皇家的开销、加强水利建设、鼓励大家勤奋劳动,还让大家多参与国家事务。邓绥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带着大家这么做。就这样,东汉经历了几十年的灾荒后,终于挺了过来,整个国家的情况也慢慢好转,变得稳定了。
另外,邓绥身为女性,也为推动女性地位的提升做出了巨大努力。她积极倡导女性参与政治,像才女班昭就被邓绥请去帮忙处理国家大事,还给了她金印紫绶,地位跟宰相差不多。
邓绥颁布命令,让那些守陵的女子和宫中的女仆获得自由,能够像普通人那样嫁人生子。她还推动了男女一同上学的做法,想给女人们争取到一直被男人把控的读书学习的机会。
邓绥掌管国家事务接近二十年,真的是全心全意在付出。对国家、对百姓,邓绥都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称她为“皇后中的佼佼者”那是实至名归。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