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医生医院跳楼身亡!“我比同龄人都要努力,却过得比他们都辛苦”

琪雪 2023-03-04 12:02:28

一个温暖如太阳的北方姑娘,在初入医学大门时的踌躇满志,为何最后变的心灰意冷?

2月27日上午,一名31岁男医生因感情纠纷在邵逸夫医院持刀杀害一名32岁女医生后跳楼身亡。

杭州警方的这则警情通报,令全网唏嘘不已。除了对两条人命的逝去深感痛惜外,很多网友还对他们“医生”的身份多了一声嗟叹:

32岁的名校医学女博士,就此殒命,惋惜

惋惜,两名医生

你知道培养一个医生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么 就这么没了两个

辛辛苦苦培养的医生就这么没了,真的很痛心

培养两个医生多难,感情纠纷至于下死手啊

本应救死扶伤,怎么拿起了杀人屠刀

吃的了学医的苦,却吃不了爱情的苦

惋惜声还未退去,又一则医生跳楼的消息传来。

2月28日,短视频平台一位自称是“山东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女医生杨某艳父亲”的账号在抖音平台注册并连发3条视频,恳求调查女儿死亡的真相。

据杨父自述,他为残疾人,女儿杨某艳,哈尔滨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山东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任职期间于2023年1月8日跳楼身亡,年仅26岁。

当地警方调查后已排除他杀可能,也就是说,已基本确定杨某艳系跳楼自杀身亡。

据杨父透露,女儿死之前写了遗书,内容的大概意思是:

“我真的好累啊,感觉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不行,我就像个废物一样,什么都做不好,真的太累了,我什么都不行,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下去了,我已经好几天没睡觉了,真的太累了,让我歇一歇吧”……

杨某艳也给同事留了话:“原谅我在这么忙的时候走了,实在撑不下去了,对不起”……

这位年轻的医生为何选择跳楼自杀?

一位网友曾在留言区写下这样一句话:

寥寥数语,诉尽医者之殇。

我们无法得知杨医生为何如此决绝地选择结束自己生命,但医生轻生自杀,早已不是孤例,我们或许可以揣测一二。

“我比我的同龄人都要努力,却过得比他们都辛苦”

2018年9月,贵阳一年仅27岁规培生在值班时从8楼的医生办公室纵身跃下,不治身亡,彼时他新婚尚不足一月。

事发后,他的同学在网帖中写道:他上班过度劳累,加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反复无止尽的修改、完善过程审核材料……导致他身心俱疲。

近几年,年轻医生自杀身亡的新闻时有报道,面对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压力、越来越严峻的执业环境,医生群体似乎逐渐成为了自杀的高危人群。

2018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年会上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美国,每天至少有1名医生自杀身亡。每年因自杀去世的医生有300名至400名,其数量相当于一所医学院的临床方向医学生。此外,该研究经比较发现,医生的自杀率是所有职业中最高的,更是普通人的2倍多。

而我国,还没有系统的关于医生自杀的统计数据,更说明这个问题长期受到了严重忽视。

在杨医生跳楼身亡的新闻下方,一位网友评论道:

深有同感,我老婆也是硕士毕业学医的,刚进医院的时候也是这样,没有人教,科室本身人就少,天天加班,关键什么都不会,完全只能靠自学,遇到事情领导就让你顶上去,才几个月,医院就逼着上门诊,就逼着她一个人上夜班,精神压力非常大。

而且医院为了效益,不管什么毛病能不能治好都要求收入病房,病人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少,不堪重负,特别再碰到胡搅蛮缠的家属,更是身心俱疲。

而对于刚踏入临床岗位的年轻医生来说,寒窗苦读比别人都要久,工作比别人都要累,薪水却比其他人都要低。初入临床的年轻医生还要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失误带来的指责与自我怀疑。刚踏入临床就发生如此悲剧,可想而知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何其大。

工作和生活压力、经济压力、夜班熬夜、处理来自病人跟家属带来的负面情绪、医治无效病人死亡带来的挫败感等等等等,久而久之,这些看似一根根稻草,堆积起来,就是压垮他们的大山!这些都他们肉体跟精神都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

他们比同龄人都要努力,却过得比他们都辛苦。

我们已数不清过去有多少医生折损于此,亦不知道还有多少医生正在迈出那一步的边缘徘徊。

疫情高峰冲击下,心理防线崩塌

过去三年,疫情之下,医护人员一直在高压之下,一方面要做好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正常诊疗工作。尤其是在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医务人员抗下了所有,在最高峰急诊量是平时3倍以上的情况下,带病上岗,挺过难关。疫情高峰下,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超乎寻常。

仅我们知道的,1月份就有多位医务工作者选择轻生,在疫情的冲击下,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多种因素压垮了他们内心的最后一道防线,从而很容易选择轻生。

回看杨某艳,她是于2023年1月8日跳楼身亡,而这个时间,正处在疫情放开后的就医高峰期,当时杨某艳所在的呼吸内科更为忙碌。

其他方面的压力

杨某艳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2022年6月毕业,2022年7月入职山东青岛滨海学院附属医院,待遇还算不错。

据杨父透露的信息,杨医生一家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杨某艳的母亲在她年幼时因车祸去世,杨父因糖尿病截过肢,成为残疾人,后杨父再婚,重新组成家庭,并又有了孩子。

杨某艳刚参加工作不久,待遇虽然还不错,但家庭的重担似乎也压在了她的身上。

考研名师张雪峰曾经在课上说过这样一段话:穷人家的孩子学医,想都不要想……

随后,他解释道,自己并不是要劝退穷人家的孩子学医,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让他们知道,如果你要学医就要做好比别人要吃更多苦的心理准备。一则,医学的学习周期长,初步入规培工资低,二则,医院的工作现状复杂,在医院看尽人间冷暖,还会遇到医闹等各种问题。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且坚定的内心,穷人家的孩子更容易在学医的路上跌倒,有的甚至再也爬不起来。

虽然说成为一名医生就要做好心理准备,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医生这个职业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尤其在人们追求更高、更优质医疗服务的今天,工作超负荷、竞争压力大、医患纠纷、暴力频发等问题都是影响医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搜索杨某艳医生的微信号,微信名“北有暖阳”之下,她写下这样一则个性签名:

但愿人无病,宁可业生尘。

一个温暖如太阳的北方姑娘,在初入医学大门时的踌躇满志,为何最后变的心灰意冷?或许这位医生给出的就是答案吧——

2 阅读:667
评论列表
  • 2023-03-04 19:20

    美国的就业环境都有那么多医生自杀,要是换成国内这样的职业环境,他们那边估计能活下来的医生不到一半[得瑟]

  • 2023-03-08 12:27

    領導看上你女兒了👏通常是這個問題[得瑟][鼓掌]

  • 2023-03-04 12:45

    孩子,能不学医尽量不学,学了的能转行尽早转行,转不了的能躺平就躺平…不要想与你的付出相对应的收获,感激,荣誉,能活下去就是无限功德了

  • 2023-03-04 12:52

    请把医护可以先当一个人来对待,是人他知道饥渴劳累,饿了需要吃,困了需要睡。

  • 2023-03-04 20:00

    哎,辞职就好了

  • 2023-03-04 13:51

    人生本来就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