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的枪声不仅撕裂了南亚的天空,更让全球贸易战的棋盘上多了一枚危险的棋子。印度总理莫迪按下水坝开关,切断巴基斯坦80%农业水源,这场冲突早已超越边境摩擦,成为大国博弈与关税战交织的“连环扣”。
印度单方面撕毁《印度河河水条约》,看似是地区矛盾的爆发,实则暴露了资源争夺在全球贸易战中的新形态。印度河下游的农田因断水面临颗粒无收,巴基斯坦粮食危机一触即发,而这条河的源头——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却让局势更显微妙。我们在西藏建设水电站,被外界视为“悬在印度头上的水龙头”。
印度以水为武器,就会美国以关税为武器一样。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瑞士、中国等加征关税,表面是“公平贸易”,实则是将资源与市场捆绑为政治筹码。瑞士外长卡西斯直言:“关税战只会带来不稳定与冲突”。印巴冲突中,水资源与关税战的逻辑如出一辙,印度将经济依存关系武器化,迫使巴基斯坦屈服。
美国副总统万斯前脚结束访印,后脚克什米尔恐袭爆发,时间难道是巧合吗?印度迅速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并获美俄“站队支持”,而特朗普更趁机推动对印军售,试图将南亚变为“亚洲版俄乌战场”。
中美关税战僵持下,美国急需外部危机转移国内舆论压力。印巴冲突分散了全球对美加征关税的声讨,同时为美印关税同盟铺路——印度如果对我们中国加税,就可承接从中国外流的产业链。
美国借冲突强化与印度的军事捆绑,试图将“印太战略”从纸面推向实战。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逼近巴基斯坦海域,背后是美制F-35战机的潜在订单。
只可惜,莫迪政府一面配合美国“遏华”,一面却因国内经济增速下滑(2024年印度GDP增速降至5.8%),不得不以冲突转移民众不满。
面对印巴冲突与关税战的双重压力,中国展现了“非对称博弈”的智慧。在克什米尔恐怖袭击发生后48小时内,中国外长同步约见印巴外长,直接出示袭击现场的卫星监控图像,既避免卷入“甩锅大战”,又戳破某些势力捏造证据的企图。
如果印度一定要切断巴基斯坦的水源,那么我们中国就要加速建设雅鲁藏布江墨脱水电站。这座全球第二大水电站一旦建成,将直接掌控印度河上游流量,形成“以水制水”的威慑。经中巴经济走廊的瓜达尔港已部署红旗-9防空系统,确保能源通道安全。2024年该走廊贸易额突破180亿美元,成为巴基斯坦抵御印度经济封锁的生命线。此外,我们中国还联合上合组织启动反恐军演,俄、哈、巴等国特战队集结新疆,既震慑边境动荡,又对冲美印军事同盟。
印巴冲突与关税战两个火药桶同时引爆,正在撕裂全球经济。印度封锁中巴走廊,导致中国对欧亚非出口绕道成本增加;美国对华关税则迫使跨国企业承受25%的额外成本,全球贸易量预计下降1.5%。同时,印巴核武库进入战备状态,引发国际资本撤离南亚。孟买股市一周内暴跌7%,卢比汇率创历史新低。
那么,究竟是谁在赚走“战争红利”呢?印巴边境的炮火与华盛顿的关税清单,本质上都是“霸权成本”的转嫁。当莫迪用断水逼迫巴基斯坦屈服时,特朗普正对瑞士手表加征31%关税;当巴基斯坦歼-10C战机挂弹升空时,美国军火商已计算好F-35的利润空间。
这场危机中,真正的赢家或许是军火、能源与投机资本,而普通民众付出的代价,将是水比油贵的农田、翻倍的物价,以及悬在头顶的核按钮阴影。
最后我要说的是,世界真的承受不起两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