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几千块钱可以穷游的泰国,现在贵到去不起了!
“优等生”泰国,不香了
自从疫情放开后,全世界都在抢夺不差钱的中国游客。
泰国凭借副总理机场亲迎中国游客,旅游局局长学习中文,摘得中国出境游TOP1的桂冠。
自1月8日至今,约有16.1万名中国游客去泰国游玩,预估今年8月有望突破100万。
但不少刚从泰国回来的“过来人“用经验之谈告诉你,泰国已经不是以前的泰国了,3年疫情后,让它变成了钮钴禄·报复性赚钱·泰。
原本以高性价比著称的泰国,现在去一趟,费用比三年前多了3倍。
从飞机落地泰国,签证费、电话卡、打车、简单吃个菠萝炒饭,就先花掉人民币800块钱。
到了住宿的地方,曾经四五百元一晚的希尔顿酒店,现在涨到1500元。
出门观光打个车,摩托车要你120泰铢,出租车一口价不打表。
有人还遇到酒店退房被诬陷抽烟,罚款5000元。
现在回看泰国副总理送的迎客花环,旅游局局长那句“中泰一家亲”,当地人拉的横幅“我爱中国人”,咋看都是零成本赚得盆满钵满,满满的生意经啊。
以至于很多人怀着期待而去,被宰得欲哭无泪而归,体验感极差。
那么,曾经的“优等生”泰国,咋就不香了呢?
对泰国游争议最多的,就是物价上涨。
泰国成为东南亚旅游排行榜的榜首,除了地理位置近、落地签方便,最大吸引力是物价亲民。
疫情前的2019年,有人7天花3500块钱就能游遍泰国。
现在仅是俩人五天四晚的住宿花销,就达到了1.3万元人民币。
出境游的消费成本上升,实际和当地物价上涨有极大关系。
自去年以来,由于俄乌冲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上涨和原材料短缺,泰国物价持续上涨,当年6月通货膨胀率,上升至14年以来最高值。
物价上涨也影响到了常居泰国的人,有网友在泰国采购时发现,米面油等生活物品纷纷涨价。
除了当地物价的限制,航班供给、游客接待体系都和疫情前,有很大不同。
有数据显示,目前跟团游产品整体平均价格,较疫情前上涨30%左右。
尽管国际航线已经恢复至疫情前的15%,但仍没有过多航班运力给旅游团服务。
比如以往一天两班飞往曼谷的航班,如今一周只有一班,旅行团排期时,就会延长时间,吃住总花费自然会上涨。
其次,经过三年疫情,泰国许多中文导游都转行或回到国内,商场、餐厅等很多设施也倒闭或没有完全开放,相应地推高了成本,被重创的游客接待体系,还没有被重建。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商家急于挣快钱的小心思,三年没开张,开张吃三年,做个一锤子买卖。
能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一般不差钱,消费力世界闻名,所以有商家专门针对中国游客。
去泰国旅游的网友发现,泰国酒店对中国人的报价,要比其它国家的游客高出不少。
同样的果汁卖白人和当地人8元,要中国人20元,赤裸裸的双标和歧视。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世界公认的中国人“人傻钱多”,但是任何一次的割韭菜,都需要有基本的下限。
香饽饽,中国游客
经此一役,常去泰国的国人,准备转换场地,网上泰国旅游攻略,十篇有八篇大写着“快跑”。
有钱大方,不是被区别对待的理由。
不过,网上也有人认同涨价:毕竟疫情影响的人家几年亏本,涨价也可以理解吧。
甚至还有人说:全世界都在涨价,不怪他们,是我们的工资没涨。
一个旅游罢了,怎么还搞起了自我pua呢?
这让我想起疫情前,2018年普吉岛游船沉船事故。
两艘载有127名中国游客的船只,返回普吉岛途中,突遇特大暴风雨,分别在珊瑚岛和梅通岛发生倾覆,47名中国游客遇难。
英国恩兹利保险公司,根据保险索赔数额列出了“全球10个最危险的旅游国家”,泰国位居榜首。
但2019年,中国游客赴泰国人数超过1100万,中国成为泰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地。
2018年的普吉岛沉船事故,并没有让人停止脚步。
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公民出境游达1.55亿人次,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地位。
疫情时期中国人不出门后,整个生态圈都乱了。
据《曼谷日报》,由于中国旅客骤减,平日都靠游客投食为生的猴子,断了生活来源。
华富里府城最大两个猴子帮派,为了争夺一根香蕉,甚至爆发了史诗级大战。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日本,奈良公园内散养着上千头鹿,和泰国猴子一样,全凭游客接济生存。
受疫情影响,奈良的游客减少了80%,饥饿的奈良鹿,开始冲到大街上啃绿化带。
中国游客长期以人数众多,消费力强悍著称,成为很多国家旅游业的香饽饽。
2019年,东南亚地区共接待3000万中国游客,这些外来游客中,每四个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其中,泰国是最依赖中国游客的旅游型国家,泰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2月入境游客,同比去年直接腰斩,半年时间,有8家酒店申请破产,21家餐厅倒闭。
有人会说,没有中国游客,其他国家的游客不也是经济来源吗?
比起中国游客来说,其他国家游客的钱,真的不好赚。
这两年泰国也尝试依靠印度游客,但和中国游客相比,他们的旅行团太抠了。
调查显示,50%的中国游客旅游预算为每人一万元,平均在泰停留一周左右的时间。
相比之下,印度旅行团大多只玩4天,很难积累熟客。
中国客人喜欢购买金银首饰、药材和滋补品、以及乳胶床垫枕头等客单价较高的产品,印度游客则更热衷于购买低价电子产品。
因此,“中国游客”成为能赚钱的代名词,甚至让当地商家说出“中国游客来了,就不怕了”的豪言,还是因为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通常指从房产到汽车等中国人认为,必须拥有才能保持基本生活水平的需求。
当旅游变得和吃饭喝水一样,是必需品,又出手大方,再加上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也就容易成为被宰客的对象了。
国内被诈骗好歹能打12315投诉,或者曝光网络,出一口恶气,国外被宰就只能乖乖闭麦,保住小命。
作为普通人,出去玩花钱情有可原,但也该享受同等价值的服务,而不是被割一茬又一茬的冤种韭菜。
谁叫你去旅游,三亚的海鲜,云南的普洱新疆的切糕,西藏的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