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日为天上日,眼前人是梦中人

雷雷谈小说 2024-07-02 14:12:50

第26章:鹦鹉能言难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副标题:水底日为天上日,眼前人是梦中人

开篇词:

水底日为天上光,梦中倩影似真章,眼前幻境难分详。鹦鹉能言非凤比,蜘蛛巧织岂蚕当。人生如梦莫彷徨。

【对联故事】

老舍茶馆内,袅袅茶香中夹杂着人声鼎沸。然而,茶馆一角却安静得仿佛与世隔绝。墨韵先生与诗翁相对而坐,他们相约在此,正是为了分享和交流奇联轶事。诗翁先开了口,他轻轻捧起茶杯,细品一口后,开始娓娓道来:

“曾有一位唐代才子李群玉,他在一个月夜与老师漫步于花间。夜风轻拂,送来阵阵花香,远处钟声悠扬飘荡。老师触景生情,出了一上联:”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

“真是妙啊,这上联不仅描绘了风、花、钟声的和谐画面,还巧妙地融入了听觉和嗅觉的享受。”墨韵先生赞叹道。

诗翁点头继续:“李群玉也不甘示弱,他环视四周,看到月光下的萤火虫在竹林间飞舞,便对出了下联:”

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这对联真是相得益彰,下联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融入,与上联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妙的月夜场景。”墨韵先生由衷地称赞。

诗翁微微一笑,继续分享:“说到对联的巧妙,还有一位北宋神童王禹偁不得不提。他在七岁时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有一次太守大宴宾客,席间太守出了一上联考验大家:”

鹦鹉能言难似凤;

“这上联确实不简单,鹦鹉虽然能模仿人言,但终究难以比拟凤凰的高贵与不凡。”墨韵先生点评道。

“是啊,当时众宾客都面面相觑,无人能对。这时,小王禹偁却挺身而出,对出了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哎呀,这下联对得真是巧妙!蜘蛛织网虽精巧,但终究比不上蚕的实用价值。这一对比不仅回应了上联的难题,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墨韵先生激动地拍案叫绝。

诗翁又分享了寇准与杨大年的故事:“寇准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宰相,他为人正直、文采斐然。有一天他与文学家杨大年等人在亭中闲聊时看到水池中倒映的太阳,便出了一上联考验大家:”

水底日为天上日;

“这上联真是富有哲理啊,水底的太阳倒影与天上的太阳相映成趣,让人感受到天地之间的奇妙联系。”墨韵先生感叹道。

“杨大年稍加思索后便对出了下联:”

眼前人是梦中人。

“这一对真是绝了!下联不仅与上联工整对仗,还透露了人生与梦境的关系、要珍惜当下的体悟。”墨韵先生由衷地赞叹道。梦中人通常指梦境中出现的人物,他们往往与梦者的情感状态紧密相关。

【对联赏析】

其一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香又响;

月照萤灯竹畔明,且亮且凉。

风吹钟声在花间回荡,香与响交织一体;月光洒落,竹林边的萤火虫如灯火闪烁,亮与凉相融共生。

这联诗细腻地勾勒出一个幽雅清凉的月夜场景。钟声被赋予“香”的特质,巧妙运用通感修辞,将听觉与嗅觉、视觉相互贯通,彰显出钟声的悦耳动听。萤火虫与竹凉的结合,则进一步融合了视觉与触觉感受。整首作品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通过精妙的感官交融,为读者带来一次新奇而生动的艺术体验。

“又香又响”,以香味形容钟声,是通感的修辞手法,钟声本无味,以“香”形容,是以视觉、嗅觉来写听觉,表现钟声的美妙动听。这是此联的亮点。

上联“又香又响”,香与响谐音;下联“且亮且凉”,亮与凉谐音。妙趣横生。

此联在平仄交替中尚有不足,但传统对格不拘平仄,以意为先。

其二

鹦鹉能言难似凤;

蜘蛛虽巧不如蚕。

鹦鹉虽能言,却难比凤凰之高贵;蜘蛛织网虽巧,却不及蚕吐丝之珍贵。

此联以四物为喻,深刻阐释了人生哲理:外在的华丽与技巧的精巧固然重要,但内在的价值与实质贡献方为衡量事物之真正准则。

其三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前人是梦中人。

水底日映照着天上日,恍如一体两面;眼前人仿佛是梦中追寻的倩影,似幻还真。

通过“水底日”与“天上日”,“眼前人”与“梦中人”的关系对比,展现了世间万物的微妙联系与真实本质。它引导我们透过表象,深入探索并认识事物的真实面目,感悟生活中的哲理与诗意。

哲理对联:

是包含深刻道理或人生智慧的对联。它们文字简练,却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哲理,具有启示和教育意义。

【思考与讨论】

什么是哲理对联?说出您喜的一句哲理对联。

0 阅读:41

雷雷谈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