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一个投资额高达6700亿元的宏伟计划在河北大地上悄然展开,这就是雄安新区的建设。
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雄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蜕变、成长,那么,如今的雄安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的未来?
从白纸一张到蓝图初现(第一段)
作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肩负着多重战略使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等。
种种目标都指向了一个宏伟的愿景:建设一座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而要实现这一愿景,得科学规划先行一步。
然而,一座现代化新城不能只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基础设施建设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中之重,7年间,雄安新区的交通体系日臻完善。
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还打造了“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的独特模式。
地下,电力、通信、供热等各类管线有序铺设,犹如一座“地下城”;地上,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错落有致,让城市更加“呼吸顺畅”。
但其实,这看似寻常的基础设施,却蕴藏着雄安的创新基因,从白纸一张到蓝图初现,雄安新区走过了不平凡的7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第二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理念,在这片热土上,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发展齐头并进,交相辉映。
守护好一城青山绿水,雄安新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文明的内涵。
这里,白洋淀上波光潋滟,水鸟翱翔,昔日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正在重焕生机;这里,雨水花园错落有致,海绵城市建设有序推进,让城市更加海纳百川。
点点滴滴,无不彰显着雄安人对绿水青山的珍视和呵护,除此之外,雄安新区建设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教育和医疗正是铸魂的两大抓手。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基石,7年间,雄安新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落户雄安,为新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
大大小小的中小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让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不再是难题,不仅如此,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蓬勃兴起。
可以看出,中国正在崛起一个教育之城。
而医疗是城市发展的压舱石,7年间,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体系日臻完善,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建设,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纷纷落户。
除此之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广,让小病不出社区成为现实。
还有智慧医疗加速普及,远程会诊、电子病历等新模式层出不穷,这些科技的诞生让就医更加便捷高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生福祉就是发展之基,站在新的起点上,雄安新区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探索未来之城建设模式(第三段)
除了环境、教育、医疗以外,体制机制改革也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关键一招。
作为一座“未来之城”,雄安新区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7年间,雄安新区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实行“一个机构、两个牌子”的管理模式,打破条块分割,实现管理职能高度集中。
除此之外,产业发展同样是雄安新区建设的核心引擎,作为一座现代化新城,雄安新区需要培育高端高新产业,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7年间,雄安新区产业发展蹄疾步稳: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蓬勃兴起,为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改革创新、产业培育、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共同谱写着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华彩乐章。
现如今,雄安新区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这条路上,一座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未来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第四段)
可以看出,雄安新村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而产业协同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
7年间,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北京的高端要素与河北的产业基础加速对接,一批高精尖产业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链加速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协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7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从重点领域到全方位推进,一个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正在加速形成。
而今,京津冀比翼齐飞、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展开,一个更加繁荣富强、更加和谐宜居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
雄安新区,正是这一宏伟蓝图的重要一笔。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高地,雄安新区正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已然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