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榆林的驻军历史

小西水历史 2025-04-23 12:44:50
一、 陕北国民军 1916 年 8 月井岳秀任陕西陆军第 2 混成旅第 4 团团长,率部第二次来榆驻防,次年 5 月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井岳秀为陕北镇守使。1922 年 5 月陕西靖国军第 3 路军司令杨虎城因军事失利率部北上三边,经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改编为陕北步兵团,李子高任团长,孙蔚如任副团长,下辖 3 个营,在三边、延安一带驻守整训。1924 年 10 月 “首都革命” 推翻直系军阀政府,成立国民军。井岳秀部改编为陕北国民军,任杨虎城为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下辖两个支队,分别由高双成、李德非任支队司令。冬,杨虎城率部离开陕北南下耀县。 二、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六师 1927 年井岳秀被国民政府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路总司令。1928 年 12 月陕西省主席宋哲元将井岳秀的国民革命军第九路军缩编为整编十八师。1932 年 11 月蒋介石改编井岳秀的国民革命军整编十八师为陆军第八十六师,分驻陕北各县。 三、陕西省保安第四指挥部 又称陕北保安指挥部。1937 年 1 月陕西省保安第四指挥部成立,下属各县保安团队协同驻榆国民党部队防守榆林,所属部队由八十六师师长兼陕北警备司令高双成指挥。1938 - 1939 年三边地方武装张廷芝部被察哈尔第一游击军收编为第二支队,张廷祥部被陕北保安指挥部收编为保安第十三团,与国民党新十一旅同驻三边。1940 年陕西省保安第四指挥部改组整编,指挥部设在波罗,下设保安十一、十二、十三团(十三团后改编为第九团),指挥为胡景通。 四、国民党新编陆军第一军第十一旅 1937 年 “七七事变” 后,国民党新编陆军第一军第十一旅受国民党二十一军团军团长邓宝珊的调遣,由甘肃开赴安边、宁条梁一带驻防。随后又移防三岔湾、刘官寨一带。1939 年第二次开赴安边、宁条梁驻防。该旅于 1945 年 10 月 25 日在安边起义,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十一旅。 五、国民革命陆军第二十二军八十六师 1938 年国民党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成立,邓宝珊任总司令,司令部以榆林为驻地。同年秋,驻榆八十六师师长高双城收编伊东游击纵队所属王永清、段宝珊部与八十六师骑兵团胡奎僧部合编为骑六师,再连同八十六师合编为国民革命陆军第二十二军。1946 年骑六师番号被取消,一部分编入八十六师,一部分改编为新十一旅。新十一旅于 1948 年移驻包头后改编为二十二军二二八师。二十二军八十六师一直驻防榆林。1949 年榆林和平解放,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独立第二师。 六、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师二十八旅 1946 年 12 月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师二十八旅八十三团由西安空运驻榆,该旅旅部和所属八十二团于 1947 年 4 月空运驻榆,9 月二十八旅移防山西运城。 七、国民党陆军第十师八十三旅 1947 年 11 月国民党陆军第十师八十三旅旅部及所属两个团空运驻榆,1948 年冬八十三旅撤离榆林移防太原。 八、胡宗南整编第三十六师 1947 年 8 月国民党胡宗南集团整编第三十六师进驻榆林地区,随即被西北野战军歼灭于沙家店一带。8 月国民党整编第二十九军、整编第一军各 1 部配合整编三十六师进占解放区绥德、葭县,沙家店战役后溃撤于洛川、黄陵地区。 九、国民党马鸿逵部 1947 年夏,宁夏马鸿逵整编十八师骑十旅旅部及所属二十团、宁夏保安第二团和第六团、暂编第九旅乘胡宗南进攻延安进驻三边一带,后在人民解放军收复三边战役中全部溃撤于宁夏。 十、国民党其他驻军 1912 年 7 月陕西督军陈树藩派井岳秀率工兵独立第一营由关中来榆,驻半年后返回关中。1916 年初,榆林林道尹刘国栋、团长商震率陆军来榆。5 月刘国栋离榆,驻军哗变逃散。士绅公推张立仁出任代理道尹,主持成立榆林保卫团。1930 - 1936 年榆林境内驻守的还有高桂滋的第十七军八十四师(有时为一部)驻南部清涧、绥德等县,宁夏马鸿逵约一个师驻三边一带,山西阎锡山的部队有时约两个团,驻吴堡、绥德县境。 1937 年 “七七事变” 后,除马鸿逵部队未撤走外,第十七军八十四师、宁夏马鸿逵部队、山西阎锡山部队均撤出榆林。1938 年太原被日寇占领后,察哈尔、绥远两省军事机构及驻军纷纷撤往榆林,在榆暂驻外省部队先后有蒙古游击军第二区司令荣祥及其所部、蒙旗独立旅(后改骑兵第三师)何柱国的骑二军、白凤翔的骑五师(后改热河先遣军)、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归绥宪兵司令马秉仁部、包头警备司令陈玉甲部、门炳岳的骑七师、东北建防军黑龙江省副司令马占山的东部挺进军、张励生的察哈尔第一游击军,不久全部撤走。
2 阅读: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