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按老话说,那得是“而立”之年了。得有点儿什么能撑得起这“立”起来的场面。买车这事儿,就挺能说明问题的。

按理说,三十岁男人,应该开啥车?最近网上就吵翻了,有人说必须B级车,还得新能源,不然没面儿。这说法听着,就让人觉得有点儿拧巴。说实话,现在这社会,车这玩意儿,真能代表“面儿”吗?或者说,三十岁的男人,真就那么需要用一辆车来撑面儿吗?

咱们先不说这“面儿”值几个钱,就说这“B级新能源”的标准,本身就挺值得玩味的。一方面,现在新能源车确实火,好像不开个电车,就跟不上时代了。但另一方面,三十岁这年龄段,正是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山大的时候。买车这事儿,图个啥?图个实用,图个省心,图个性价比,可能比图个“面儿”更重要吧?

再说了,这“B级车”的标准,也挺微妙的。有人说,A级车就是没面子,必须B级起步。可问题是,奔驰A级、宝马1系,这些豪华品牌的A级车,难道就真不如一辆普通品牌的B级车有面儿?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儿跑偏了?当然,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肯定有他的理由。

可能在他看来,三十岁的男人,在外打拼,需要一辆“像样”的车来撑场面,方便谈生意,方便见客户。这想法,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问题是,这“像样”的标准,到底是谁定的?是社会普遍的认知?还是个人内心的焦虑?或者,干脆就是某些车企的营销套路?

这事儿,其实挺复杂的。一方面,社会确实存在一种“成功人士”的刻板印象,好像开豪车、住豪宅,才算成功。这种印象,无形中给很多人带来了压力,尤其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另一方面,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其实都不一样。有人觉得,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就算成功;有人觉得,财务自由,想干啥干啥,才算成功。

既然对“成功”的定义不同,那对“面儿”的需求,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而且,现在这社会,消费主义盛行,各种营销套路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我们买东西,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被广告洗脑,觉得“拥有了它,就拥有了更好的生活”。这想法,其实挺危险的。当我们习惯性地将“面子”与“物质”挂钩时,是否忽略了“面子”更深层的含义?

真正的面子,难道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奋斗,靠自己的人格魅力,靠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来赢得的吗?仅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营销费用就高达数千亿元。与普遍认知不同,这笔巨额开销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当我们为“面子”买单时,是否也成为了营销的受害者?说到底,三十岁男人开啥车,这事儿,真没啥标准答案。

有人喜欢B级新能源,觉得有面儿;有人喜欢经济适用型,觉得实用。关键是,自己喜欢,自己觉得值,那就行了。与其纠结于开啥车更有面儿,不如多花点心思,提升自己的能力,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毕竟,真正的底气,不是靠一辆车撑起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和付出。这就像开篇说的,三十“而立”,立的是什么?不是立在车子上,而是立在自己的事业、家庭和社会责任上。车子,只是个工具而已,别让它绑架了你的生活。等你真正“立”起来了,开啥车,都自带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