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公算出罗成有73岁寿命,为何罗成只活到了23岁,折寿50年?

戏志才评历史 2025-01-08 03:56:17

徐茂公,作为算命界的泰斗级人物,他掐指一算,言出必准的威名在江湖中广为流传。

彼时,贾家楼结义,一众英雄好汉歃血为盟,徐茂公断言罗成有 73 岁的阳寿,本应尽享天年,安度余生。

可世事难料,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向众人的期许 —— 罗成仅仅在这世间走过 23 个春秋,便英年早逝,整整折寿 50 年。

这般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心生疑惑:这仅仅是命运无常的偶然吗?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一、罗成的神秘命定

贾家楼,这个在隋唐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地标,见证了一场英雄的盛会。

彼时,各路绿林好汉、军中豪杰怀揣着满腔热血与豪情壮志,齐聚于此,共商反隋大业。

在一众威风凛凛、声名远扬的英雄当中,罗成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他出身不凡,乃是北平王罗艺之子,自带一股贵气与傲气;年纪轻轻,面庞尚显稚嫩,在这群糙汉子里尤为突出。

虽说初来乍到,可凭借着过硬的家世背景,也在这结义排行中占得了第七把交椅,成为兄弟们口中的 “老疙瘩”。

彼时的罗成,就像一把尚未出鞘的宝剑,隐匿在剑鞘之中,锋芒内敛。

众人虽知他出身将门,却鲜有人见识过他真正的实力。

平日里,他少言寡语,默默跟在诸位兄长身后,不显山不露水。

是金子总会发光,战场便是罗成崭露头角的绝佳舞台。

当瓦岗军遭遇劲敌,那长蛇阵仿若一条蜿蜒的钢铁巨蟒,首尾相顾,层层围困,瓦岗众将士左冲右突,却只是徒劳,深陷在这泥沼般的战局之中,士气渐颓,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就在众人感到希望渐次熄灭之时,远方扬起一阵滚滚烟尘,一骑白马仿若闪电般疾驰而来,正是冷面寒枪罗成!他一袭白衣银甲,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冷峻面庞上双眸如星,透着凌冽杀意,手中那杆威名远扬的五钩神飞枪,枪杆锃亮,枪缨似火,随风烈烈舞动。

罗成纵马冲入战阵,速度未减分毫,恰似蛟龙破浪。

长蛇阵首当其冲的一排敌军举刀迎上,他却毫无惧色,手中长枪一抖,枪尖如灵动银蛇,“嗖” 的一声,率先戳穿最前方一人咽喉,血花飞溅,那人未及惨叫便倒地毙命。

紧接着,罗成枪杆一横,借着马速之力,猛地扫向侧边数人,五钩神飞枪上的弯钩好似夺命利爪,瞬间钩烂敌军铠甲,扯出一道道血痕,几人惨叫着倒地,被身后马蹄无情践踏。

他深入阵中,人马合一,枪法愈发凌厉多变。

时而挑、时而刺、时而绞,枪尖所到之处,敌军防线仿若朽木般被轻易撕开,恰似热刀切入黄油,毫无阻滞。

敌军慌乱招架,却跟不上他的节奏,一个个如蝼蚁般,在这夺命枪风下纷纷倒下。

原本密不透风的长蛇阵,此刻被搅得七零八落,首尾难顾,指挥之人急得大喊,却已无力回天。

瓦岗军将士们见罗成如此神勇,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跟上,刀斧并举,向敌军反扑。

罗成仿若阵中战神,引领着这股复仇怒潮,所过之处,敌军望风披靡。

长蛇阵彻底土崩瓦解,化作一片散沙,残兵败将四下逃窜,丢盔弃甲之声不绝于耳。

最终,这场苦战在罗成的力挽狂澜之下,画上了胜利的句号,瓦岗军旗再度于硝烟中猎猎飘扬。

这一战,罗成初露锋芒,惊艳全场,众人这才知晓,这位北平王的公子绝非等闲之辈。

此后,铜旗阵前,他再度大显身手,凭借出神入化的枪法,搅得敌军阵脚大乱,为瓦岗军开辟出一条胜利之路。

不仅如此,在反王大会上,罗成更是一骑绝尘,力压群雄,夺得状元魁首,将象征无上权力的玉玺收入囊中。

一时间,罗成之名响彻四方,成为隋唐乱世中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

徐茂公瞧着罗成这般英勇表现,掐指一算,笃定他命中有 73 岁的寿命,彼时的罗成,前途一片光明,仿佛真能如预言所言,安稳走过漫长岁月。

二、罗成效力大唐

罗成注定是要在这乱世中掀起惊涛骇浪的不凡之人。

随着瓦岗内部矛盾激化,昔日辉煌一时的瓦岗军逐渐分崩离析,众将领各谋出路。

罗成审时度势,毅然决然地投靠了大唐,追随李世民麾下。

彼时的隋唐十三杰,局势风云变幻,前六杰或战死沙场,或隐退江湖,已然陨落。

罗成正值风头无两之际,来到大唐后更是如鱼得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很快便成为李世民麾下的得力战将。

李世民目光如炬,识才辨能的本事堪称一绝,初次邂逅罗成,便被他超群的武艺、冷静果决的气质深深折服。

罗成战场上的身姿矫健如龙,一杆五钩神飞枪使得出神入化,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这般英雄气概,让李世民笃定此人定能堪当大任,当下便决意委以重任。

一纸诏令,罗成被封为潼关大帅,肩负起镇守北方防线的千斤重担。

潼关,那可是实打实的兵家必争之地,两山夹峙,黄河奔涌其间,地势险要仿若天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扼守着大唐出入北方的咽喉要道。

丢了潼关,敌军铁骑便能长驱直入,直逼京畿,其战略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罗成受封当日,跪地接旨,双手稳稳接过帅印,眼中满是郑重与决绝:“承蒙殿下厚爱,罗某定不负所托,以命守关!” 自那以后,潼关上下便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备战状态。

破晓时分,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潼关城垛,校场上已然喊杀声震天。

罗成亲率将士操练兵马,他一袭银甲,手持长枪穿梭于军阵之间,一招一式悉心指导,纠正士兵们的出招角度、防御姿势,稍有懈怠,便是一声厉喝。

平日里,他又化身严苛工兵,沿着城墙逐一排查,督促工匠加固城防,加厚城墙砖石、增设瞭望塔与弩炮机位,还深挖护城河,河水波光粼粼,暗藏致命玄机。

夜幕低垂,将士们酣然入梦,罗成却身披战甲,独自登上城楼巡视。

月光洒在他冷峻的面庞上,映出一双锐利如鹰的眼眸,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

寒风呼啸,吹不散他的警觉;霜露凝重,打不湿他的坚守。

数月过去,潼关在罗成的操持下,军备充足、士气高昂,当真守得固若金汤。

北方的敌军听闻罗成镇守潼关,多次派斥候来探,皆被严密布防的守军击退,只能望关兴叹。

消息传入京城,李世民龙颜大悦,愈发坚信自己当初的抉择没错,而罗成之名,也在大唐军中愈发响亮,成为令敌军胆寒的传奇。

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悄然转向。

苏烈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压境而来,此人与罗成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此番来袭,摆明了是要置罗成于死地。

更为致命的是,朝堂之上,李建成与李元吉忌惮李世民的势力,视罗成为眼中钉。

当潼关战事吃紧,罗成苦苦求援之时,二人却按兵不动,拒不派来援军。

罗成麾下仅有三万守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压力如山般沉重。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罗成身披战甲,手持长枪,奋勇杀敌,血染征袍。

可双拳难敌四手,在敌军的轮番冲击下,守军渐渐力不从心。

罗成且战且退,一路退至淤泥河边。

此时,战马深陷淤泥,动弹不得,敌军趁机蜂拥而上。

罗成孤立无援,深陷绝境,纵使满心不甘、一身武艺,最终也难逃战死的厄运,魂断淤泥河。

三、罗成的折寿之谜

徐茂公的预言落空,像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

民间传言,罗成折寿 50 年,绝非无端臆测,而是与他人生中几个关键节点的行为抉择息息相关,桩桩件件,皆被视作折寿的 “罪过”。

其一,便是那传锏递枪的失误。

贾家楼结义时,众兄弟曾立下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更定下传锏递枪的规矩,以示兄弟齐心。

可当秦琼与罗成交换兵器时,二人心中各有盘算,并未全然坦诚相待。

秦琼暗藏了秦家锏的绝技,罗成也留了一手回马枪的绝招。

虽说此举看似无伤大雅,可在古人眼中,却触及了结义的根本,破坏了兄弟间的信任与誓约,此乃失信之罪。

其二,斩杀单雄信一事,更是备受争议。

单雄信与罗成同为结义兄弟,虽说各为其主,但罗成在锁五龙之时,亲手监斩单雄信,丝毫不顾昔日兄弟情义。

单雄信为人豪爽仗义,在绿林之中威望颇高,罗成此举,无疑寒了众多兄弟的心,被视作无情无义之举,为世人诟病。

再者,罗成辜负了一位对他情深义重的小姐。

这位小姐曾在罗成落魄之际,倾囊相助,不离不弃,甚至不惜忤逆家族,只为与罗成相伴。

可罗成却在功成名就之后,将小姐抛诸脑后,致其含恨而终。

这般忘恩负义的行径,惹得老天爷都看不下去。

最后,罗成效力李世民期间,也曾心怀欺瞒。

李世民对他推心置腹,寄予厚望,可罗成出于种种私心,数次隐瞒关键军情,对主公有所保留。

在古人的观念里,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罗成此举有违臣子之道,亦是一大罪责。

桩桩件件,罗成的这些行为仿佛一道道诅咒,紧紧缠绕着他,一点点吞噬他的阳寿。

虽说这些多为民间传说、演义之言,但也暗示着一个道理:命运并非全然天定,个人的每一次选择、每一个举动,都如同蝴蝶振翅,悄然影响着人生的走向。

总结

从贾家楼初出茅庐时的意气风发,到大唐军中的战功赫赫,再到淤泥河的含恨陨落,短短 23 年,却浓缩了旁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跌宕起伏。

那折寿 50 年的悲剧结局,更是为他的传奇人生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霾。

参考资料:

原创罗成算卦能活到七十三岁,为何在二十三岁时就死于乱箭之下?

罗成的命为何短了50年?

《清平乐》中皇帝子嗣不断夭折的根源在此丨娱乐涨知识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