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朕走了,你咋办?武则天8个字救下自己

又莲评历史故事 2024-11-23 09:38:45

李世民临终前,问武则天:朕走了,你咋办?武则天8个字救下自己

贞观二十三年,六十三岁的李世民已是龙体欠安,常年缠绵病榻。这一日,他突然将身边侍疾的才人武媚召至榻前,眼神中带着几分审视与深意。"朕若驾崩,你将如何?"这看似关切的一问,却暗藏杀机。此时的武媚,尚未成为日后那位"一代女皇"武则天,面对这置命于死地的考验,她只用了八个字就化解了这场危机。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机缘,让李世民对这位才人如此忌惮?这八个字又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一、预言之困

贞观十年,长安城内传出一则骇人听闻的预言。这预言出自当朝两位著名的望气者之口——李淳风与袁天罡。一个深秋的夜晚,两人观天象有异,急召面见唐太宗李世民。

这日,太极殿内灯火通明。李淳风与袁天罡跪于殿下,向李世民道出天机:"唐三代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闻言,龙颜大变。作为开创贞观盛世的帝王,他深知这预言意味着什么——李唐江山将易主于一个姓武的女子之手。

消息传出后,朝中震动。一时间,但凡姓武的官员家中有女儿者,无不战战兢兢。李世民下令秘密排查京城内外姓武的女子,尤其关注那些年纪相仿,又有才学的武氏女子。

这场风波令许多武姓官员纷纷为自家女儿改姓避祸。有的甚至托故辞官,携家远遁。一位武姓将军更是主动请缨戍边,只为让家中女儿远离是非。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平息。贞观十二年,宫中一位算命师在为贵妃王氏相面时,又提到"武姓贵人"四字。这番话传到李世民耳中,更坚定了他的猜疑。

为稳住局势,李淳风再次觐见李世民,进言道:"陛下,天命难违。若强行斩杀,只会招来更大的灾祸。不如顺其自然,或可化解于无形。"

李世民虽被说服,但仍未放下戒心。他开始在后宫中暗中排查,凡是有孕在身的妃嫔,若与"武"字沾边者,都被秘密送出宫去。就连宫中侍女的家谱,也被仔细翻查。

贞观十五年,朝中发生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功勋卓著的大将李君羡,因在宴席上提及自己小时诨名"五娘子",触动了李世民的忌讳,不久便以"谋反"罪名被处死。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其中必有蹊跷。

正当满朝震惊之际,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悄然入宫,她就是日后的武则天。此时的她,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却已被卷入这场关乎江山的预言漩涡之中。

二、武媚初入宫

长安城东市,一座不起眼的商铺前,十三岁的武媚正在记账。这个出身商户之家的女子,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教养。她的父亲武士彟,本是隋朝大臣武华之子,却放弃了做官从商,靠经商积攒下偌大家业。

贞观初年,武士彟资助李渊起兵,一跃成为开国功臣。然而好景不长,武士彟在武媚十二岁时突然病逝,家道中落。武媚与母亲杨氏被迫离开并州,迁居长安城,寄居在一位远房亲戚家中。

在长安城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的长安早市,摊贩们刚刚摆好货物,一个身穿青衣的少女便来到市场,帮商贩们记账算数。这个少女就是武媚,她继承了父亲的经商头脑,为了补贴家用,每日在市场帮人记账。

一日,宫中采买来到东市,见到武媚在为商贩核算账目,字迹工整,算数精准,不由得多看了几眼。没过多久,坊间便传出一个消息:"东市有女子,容止美,善算数,通文墨。"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太极宫。适逢李世民正在为宫中账务繁杂发愁,听闻此事,便令人暗中考察。经查证,武媚不仅精通算数,还能诵读《诗经》《论语》,书法更是一绝。

贞观十六年春,武媚正式入宫,被封为五品才人。李世民为她赐号"武媚",这个看似寻常的封号,却暗含深意。在古代典籍中,"媚"字既有美好可爱之意,又带有危险妖娆之感。

入宫第一日,武媚被安排在掖庭宫。这里是才人们居住的地方,远离太极宫的中心区域。宫女们为她梳洗打扮时,忽然听见一声巨响,掖庭宫的一根房梁突然断裂。这一怪异之象,在宫中引起一阵骚动。

然而,这个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才人,在宫中的地位并不显赫。李世民虽然赏识她的才学,却也仅止于此。在整个贞观年间,武媚始终是一名五品才人,未曾升迁。

每日清晨,武媚都会在掖庭宫的廊下读书写字。她的书案上常年堆满典籍,从《诗经》《论语》到《史记》《汉书》,甚至连兵法韬略都有涉猎。宫女们私下议论,说这位才人读的书,比一般的朝廷命官还要多。

一次,李世民在后花园散步,听到有人在朗读《史记》。循声而去,发现是武媚正在教几个宫女认字。那些本该是文盲的宫女,竟然都能跟着她读上几句诗文。李世民在暗处驻足良久,若有所思。

这段时日,武媚不仅在宫中教习文史,还开始帮助整理宫中账簿。在她的经手下,向来繁琐的宫廷账务变得井井有条。渐渐地,连太子李治也开始注意到这位才学出众的才人。

三、马场惊变

贞观十八年春,西域使者来到长安,为李世民献上一匹罕见的汗血宝马。这匹马通体乌黑,四蹄如雪,据说是西域可汗亲自挑选的良驹。

当日,李世民在马场亲自查看宝马。这匹马生性桀骜,连续掀翻了三位御马监的骑手。李世民十分不悦,正欲训斥御马监失职,武媚却在此时出现在马场。

"陛下,臣妾愿一试。"武媚向前一步,向李世民请命。在场的大臣们都惊讶地看着这位才人,要知道,连御马监的老手都驯服不了的烈马,怎么可能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降服?

李世民闻言大笑,问道:"你有何本领,能降服此马?"

"只需三物。"武媚不卑不亢地答道,"请陛下赐臣妾钢鞭、铁锤和匕首。"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武媚接着说道:"若用钢鞭不服,便用铁锤;铁锤不服,便用匕首。不能为我所用者,不如取其性命。"

李世民闻言,脸上的笑意渐渐凝固。他挥退众人,单独召见武媚,问道:"你可知道前朝隋炀帝也曾有一匹汗血宝马?"

武媚答道:"臣妾曾在典籍中读到,那匹马最终害了隋炀帝的性命。"

原来,隋炀帝倒台前夕,他最宠信的一匹汗血宝马在围场上突然暴起,将他掀翻在地。这一跤不仅摔断了隋炀帝的腿,更摔碎了他最后的威严。江都之变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勒死,这匹马也成了他最后的催命符。

李世民又问:"你既知此事,为何还敢提出如此狂妄之言?"

武媚躬身回答:"马者,帝王之器也。驭马如驭民,当以威服之,不可令其恣意妄为。"

这一番对答,让李世民陷入沉思。他看着面前这位才人,想起了那个不祥的预言。一个小小才人,竟有如此见识,若她真是预言中的那个人,岂不是更危险?

第二日,李世民下令将那匹汗血宝马送回西域。同时,他开始密切关注武媚的一举一动。宫中的太监宫女们发现,但凡武媚经过的地方,总有人在暗中记录。

这场马场风波过后,武媚在宫中的处境越发微妙。她依然每日在掖庭宫读书写字,但能接近她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平日里要好的几个宫女,也被调到了其他宫殿。

然而,就在这看似被冷落的日子里,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开始关注武媚——太子李治。身为储君的李治,经常以请教诗文为由,派人向武媚讨教。

四、深宫暗战

贞观二十年,后宫格局悄然发生变化。太子李治频繁出入掖庭宫,名为求教经史,实则暗生情愫。这一举动很快引起了宫中其他妃嫔的警觉,尤其是当时备受宠爱的长孙贵妃。

长孙贵妃出身名门,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的侄女。她在长孙皇后病逝后入宫,本想替姑母照料李世民晚年。然而,当她发现太子对武媚的异常关注后,立即向李世民进言,称武媚"不安本分,勾连太子"。

一日,长孙贵妃在自己的寝宫中发现了一封密信,信中详细记载了太子李治与武媚往来的时间地点。她立即将此事禀报李世民,要求严惩武媚。李世民派太监暗查此事,却发现这封信字迹与武媚平日所书大不相同。

这场风波未平,永安宫的昭仪又向李世民告密,说武媚私藏了一本《女帝经》。这本书据说记载了历代后宫干政的手段,是被禁之书。李世民令人搜查武媚的寝宫,却只找到了《论语》和《诗经》。

贞观二十一年春,宫中举办诗会。各宫妃嫔献诗,轮到武媚时,她吟诵道:"星汉天河遥,牵牛织女愁。"此诗暗指自己与太子李治相思之苦。在场众人都听出了诗中深意,纷纷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李世民不动声色,却在当晚召见武媚。他将一本《周易》放在案上,命武媚解读其中"天道与人事"的关系。武媚对答如流,不仅精通经义,更能引经据典论述治国之道。这一番对答,令李世民对她的才学有了新的认识。

贞观二十二年,宫中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人在太极殿外的梧桐树下发现了一面铜镜,镜背刻着"母仪天下"四字。此事令李世民震怒,他认为这是有人在暗中影射什么。一时间,宫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就在此时,太子李治向父皇进言,称此事必是有人栽赃陷害,意在挑拨君臣父子之情。他请求彻查此事,还清白于天下。经查,这面铜镜是一名小太监放置的,此人已畏罪自尽,事情才渐渐平息。

然而,李世民对武媚的疑虑不减反增。他开始频繁召见武媚,每次都出些刁钻的问题。有时问她对王权更替的看法,有时问她如何评价历代后妃干政,甚至问她对预言之说的态度。

武媚每次都能巧妙应对,既不失礼数,又不露锋芒。她总是以经史典故作答,将话题引向治国安邦之道。这种才学与智慧的展现,反而让李世民越发不安。

五、命运转折

贞观二十三年冬,李世民的病情日渐加重。这一日,他突然召见武媚到病榻前。殿内烛火摇曳,李世民盯着武媚,问出了那句关键的话:"朕若驾崩,你将如何?"

武媚缓缓跪下,轻声回答:"青灯古佛,聊此余生。"这八个字,说得恭敬谦卑,却也坚定果决。李世民凝视良久,终于点头默许。

没过多久,李世民驾崩。按照唐朝礼制,未被先帝临幸的嫔妃要在感业寺出家为尼。武媚随其他妃嫔一同入寺,日日诵经礼佛,一如她对李世民承诺的那般。

然而,宫中却并未就此平静。新帝李治登基后,朝中大臣分成两派。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派主张严格遵守制度,要求所有先帝妃嫔永久在寺出家。而另一派则认为,可以让一些年轻的妃嫔重返俗世。

就在这争论不休之际,李治突然下诏迎接武媚回宫。此举立即引发朝野震动。大臣们纷纷上书谏阻,认为此举有违祖制。李治却坚持己见,不仅将武媚迎回宫中,还封她为昭仪。

永徽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局面。当时的皇后王氏生了一场大病,请武媚来照料。武媚在照料过程中表现得极为细心,不仅让王皇后的病情好转,更赢得了她的信任。

不久后,王皇后突然驾崩。朝中大臣们都以为李治会立新后,却不料他直接将武媚扶为皇后。这一决定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连一向支持李治的大臣们也开始反对。

面对反对声浪,武媚采取了一系列巧妙的措施。她每日在宫中研读典籍,处理政务时总是谨守妇道,表现得极为谦恭。对于一些反对的大臣,她不仅不计前嫌,反而常常为他们在李治面前说好话。

随着时间推移,那个关于"女主武王"的预言似乎已被人遗忘。武媚以皇后的身份辅佐李治,表面上恪守后宫之礼,实则渐渐参与朝政。她开始在政事堂后面设帘听政,为李治出谋划策。

显庆年间,武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她在选官任职时往往一言九鼎,各路官员都争相巴结她。许多大臣开始意识到,当年李淳风的预言,或许正在慢慢应验。

李治后期,朝中实权已渐渐落入武媚之手。她开始大胆任用自己的亲信,将反对势力一步步清除。当年那个在掖庭宫读书的才人,终于露出了真正的锋芒。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