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毓寅/文
汤恩伯乳名其发,别号克勤。他的父亲名德彩,字佐卿,是浙江省武义县颇有声望的绅士,系县自治委员,生有五子,恩伯居长,次子永其(克宽)、三子永通(克仁)、四子永恭、五子永贤。汤家原是小康之家。

恩伯与童维梓和我是在县立壶山小学读书时同学。他天性聪明,个性甚强。每逢星期日和放夜学时,他总要邀我们同学到他父亲那里(县自治公所)练习骑马(他父亲养有一匹白马)。恩伯小学毕业后进人浙江体专学习,体专毕业参加浙江省北伐军,在省长吕公望部下充当班长。吕公望打了败仗,他就回家闲逛,经常在童维梓家吃闲饭。他与童维梓结交甚厚。童家是武义第一流大财主,吃用无所谓。恩伯需要化钱,就向维梓取用。恩伯在家无聊,便去充任东皋警察所巡官。他不安分职守,经常只身跑城里看戏。与他父亲相交甚好的亲戚陈鼎彝规劝他说:“你身为巡官,怎可自由出来看戏?”他就回答说:“当个小巡官就不能自由看戏,那我不干了!”于是,他就跑到杭州去,同吕公望的侄子吕师铭商量,写好出国证,偷盖了吕公望省长的印,打算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他回到武义,哄童维梓说:“我同你去日本做生意开菜馆,好吗?”童本想出去游玩,故此应允先拿三千块银元,办了金华火腿和绍兴老酒等运去日本,并请徐乙威去管理店务。不久,维梓回国,菜馆就托恩伯全权掌握。从此,每逢星期日他就约在日留学的同学们去菜馆吃喝。不到二年的时间,菜馆亏本了。他便对徐某说:“我读书没有钱用了,赶快把菜馆卖掉算啦。余钱放在这里我用,你回国去吧。”

恩伯在日本钱将要化光时,已结识了当时在日本蚕桑学校求学的女生王竞白。王是当时福建省主席陈仪的义女。恩伯便由竞白陪同回国拜认陈仪为岳父。此后,恩伯在日本留学的费用即全部由陈仪负责。
1985年7月11日
作者徐毓寅,浙江省武义县履坦镇人,19311945 年在汤部任上校军需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