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张作霖,很多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提到成吉思汗,很多人也会感觉到很自豪。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张作霖曾经与成吉思汗的子孙交过手。
这位成吉思汗的子孙叫做陶克陶胡。
陶克陶胡
陶克陶胡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萨尔的后人。不过到了陶克陶胡的时候,已经败落,全家以务农为生。
从小,陶克陶胡聪明伶俐胆识过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志气。在他十八岁时,塔虎城努图克以村民联防为目的成立兵会组织,群众公推陶克陶胡为兵会首领。在担任兵会首领后,陶克陶胡率领会兵,除人间之不平,救乡亲于水火,在乡里做了许多好事,民众都尊称他为“陶老爷”。
不过,后来的陶克陶胡发动了武装起义。
在今天的松原地面上,归属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子孙齐默特色木丕勒管理,时任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
清朝末年,很多关内破产的汉民族跨过柳条边,到今日的松原地面上种地。
这其实是里外勾结的产物,蒙古各级王公考虑到吸纳流民可以增收地租、旗饷,就背着政府把土地租借给这些流民。
这种情况下,影响蒙古本地居民的生存空间,没地方放牧了,于是纷纷抗议。
老百姓抗议还了得,齐默特色木丕勒就派兵收拾这些蒙古土著居民。
在这个时候,很多蒙古找到了陶克陶胡,希望他能为本地人做主。
齐默特色木丕勒
根据资料记载,家乡民众推举陶克陶胡为代表,向齐王(即齐默特色木丕勒)请愿,停止放垦旗地。陶克陶胡允诺后,来到了王府,却遭到了旗内官员的强横拒绝,还未等见到齐王,就被府丁拿下打了五十棍后逐出府去 。
回到家后,陶克陶胡召集至亲好友策划武装暴动。
1906年9月23日凌晨,陶克陶胡带领他的三个儿子德力格尔、乃玛、努特克图和亲族乃旦扎布、哈达、扎木苏、富桑等8人、还有义友赛吉拉胡、那顺巴图、额尔德尼达赖等32人,正式宣誓起义,随即袭击了二龙索口垦务局,缴获枪支20余条。
当晚11时,这支部队又突袭茂林站,俘获并处死12名日本测绘人员及负责保卫工作的官兵,收缴了大批枪支弹药与军装。之后,他们迅速地在人烟稀少的昂格来、达尔罕一带隐蔽起来,观望清军动向,伺机再战。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和陶克陶胡交手的。
张作霖在新民府巡防营门前和俄国友人合影
当时,负责东三省总督是徐世昌,张作霖还很弱小,在徐世昌手下带兵。
因为张作霖作战勇猛,又熟悉今日松原地形,就被徐世昌派去剿匪。下面列举几次大的战斗情况:
德隆烧锅战斗。这是陶克陶胡与官兵第一次开战,官兵占有优势兵力,层层地包围了德隆烧锅,陶克陶义军只有三十一人。官兵用大炮轰,用机枪步枪密集射击,但陶克陶占领了巩固的阵地,从阵地上射击接近的官兵;特别是集中火力射击官兵炮兵,因而官兵炮兵张慌失措,发炮很不准。在这里战斗了四昼夜,根据当时的情况,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便在一天夜里,率众突围而出,安地转移到新的障地。
哈达吐宝力嘎战斗。陶克陶在达尔罕旗(今科左中旗)额博尔珲都勒时,得知了张作霖将于当夜袭击他们的消息后,便决定先下手为强,随即向张作霖手下一部分军队所在地讷根恩格尔出发了。这时候已是1907年的冬天,茫茫的白雪复盖着大地。他们行至讷根恩格尔附近的一个高山北坡下,从两面接近村庄,察清了敌情。当敌人正准备吃饭时,陶军从两面夹击,用蒙语喊话,让老百姓逃出后,便从四面夹攻,将挤在蒙古包里面的官兵全部歼灭,只跑掉了站岗的一个人。
陶克陶将他收拾完以后,赶紧奔回达尔罕旗。张作霖带官兵跟踪而至。陶克陶到哈达吐宝力嘎时,张作霖已追上来了。陶克陶恐怕老百姓受难,便让全村男女老少躲避出去,随即迎战。但因张作霖官兵很强,只是经过一段坚持战斗,才挫伤张作霖官兵锐气,并用计将骆群赶至张作霖军阵地,骆闻枪声惊逃,促使敌军战马乱窜,敌势大乱,陶俊趁机进行反冲,打死敌人一百名左右,张作霖被迫撤退。
作为人物传记,《张作霖全传》很好地展现了清末民初的社会风貌,也较为客观真实地还原了张作霖的一生。说道张作霖身上的那些趣闻轶事,其中不乏有根据资料杜撰的成分,但作者的描述与观点都较为中立。因此,《张作霖全传》也有着较高的阅读价值。
王老买卖战斗。陶克陶到王老买卖还没有半天的工夫,又被官兵五千余名紧紧地包围住了。此时,陶有五人还未赶到,这五个人穿过层层的官兵阵营,安全地回到了城里。据后来与官兵一齐参加战斗的蒙古兵说:“我们连五个人都没有挡住,怎么灭得了陶克陶部队?”陶克陶在那里战斗了三昼夜,击毙敌人五百余名。第三天夜里下了大雨,起义部队又利用这个机会从官兵弱的地方突围出去。
陶和木土战斗。1908年冬季,张作霖带了五百余名精部队赶至索伦山。陶克陶在陶和木土毫无战斗准备,站岗的人没有预料到官兵来得那么突然。此时,陶军只六十余人,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官军火力非常猛烈,陶军有两人牺牲两人受伤。他当时很被动,抵抗下去对自己不利,因而决心突围而出。陶克陶叫一部份人继续抵抗,掩护主力撤退,他们很快地全部撤出向西南方向驰去。张作霖带兵跟踪追击,交战了一整天,日落时陶克陶已到民地,官兵中途而归。
张作霖在巡防营门前与马队合影
陶克陶在民地暂时休息了一会,根据敌情判断:附近除陶和木外别无村屯,官兵定会回到陶和木土宿营,所以决定进行夜袭。夜袭获得大胜,清兵除二十余人命外,其余全部被歼。第二天当地人民在庆贺陶克陶胜利时,昨天来的张作霖伍共有五百余名,今天早逃走的只有十五、六名,张作霖也在逃兵之中。
后来蒙古艺人在民歌里面如此歌颂陶克陶胡:刚毅英雄
丑陋的狗尾巴花,因为占尽了时宜,
才有幸成为荒山野岭中的名卉,早年靠贩马起家的吴大舌头哟,
却成了败军之将中的统帅将军。糊涂混事的朝廷,
有眼也被蒙蔽着,有耳也被堵寒着,
把那拣来的瞎马当成一匹俊驹,给了大舌头吴俊升伯乐的美誉。
德隆烧锅铺的主人,因为宝泉青云直上,
靠着卜敦宝力嘎泉水兴隆一世,从奉天骑马赶来的张作霖统帅,
依仗着靠山登上了统帅的宝座。平川上不产珍珠哟,
草原上出现了好汉,刚毅英雄陶克陶胡,
靠着德隆烧锅大院的二层炮台,和张作霖的八千官兵进行厮杀。
身穿喀尔喀服饰的陶克陶胡
不过虽然这是根据史实自编的诗歌,但是数字不符合历史,张作霖去剿匪的总兵力不过2000多人,这里是蒙古人为了歌颂陶克陶胡夸大了战绩。歌曲里面的吴大舌头,就是后来的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当时是张作霖的同僚。
而后,张作霖屡败屡战穷追不舍,率部猛追陶克陶胡800里,在这样不计伤亡的跟踪追击下,陶克陶胡远遁,最后带余部政治避难进入沙俄(也可以说是叛国),外蒙古独立之后,陶克陶胡辗转到外蒙古定居被封为刚毅英雄,58岁病死。后人曾经来家乡寻亲祭祖。
1911年辛亥之乱,张作霖率兵入奉有功,被封为关外练兵大臣,是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命张作霖为中华民国陆军二十七师师长。
这次对陶克陶胡的跟踪追击彻底歼灭了陶部武装,去清朝大患。但是张作霖部的代价如何呢?
史料载:所经之处,冰雪封途,人烟寥寥。陶克陶胡等匪可以掠民而食,有有蒙古人接济,可以换马骑乘,所以远窜穷边,飘忽其中。而张作霖等由于军粮接济不能及时,往往“驱逐竟日,士未得饱,露宿寒林,捧雪为食”,兵弁裂肤断指者二十余人。
当奉天府派朱佩兰委员赏银犒师,于卓尔河畔见到张作霖样子:“几不能相识。”
陶克陶胡被剿灭后,张作霖转头相继消灭白音大赉和牙什,至此蒙古马匪悉数被歼灭,张作霖以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肃清分裂抵抗力量,为清朝立下了大功。战后,张作霖部伤亡惊人,余部仅剩1100余人。清政府随后把洮南孙烈臣部的马步4营划拨给张作霖指挥,这样张作霖在补充兵员后的力量达到了3000余人,军事实力继续扩大,成为整个东北举足轻重的力量。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