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乌军阵地仅剩550km²,俄罗斯绝密文件公布,普京间接摊牌

碳基生物关怀计划 2024-09-21 18:08:12

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9月20日消息:

自8月6日乌军入侵库尔斯克以来,截至当日,俄军已经在库尔斯克方向消灭超过15300名士兵。

武器装备方面,则摧毁了124辆坦克、93辆装甲运输车、56辆步兵战车、780辆装甲战车、471辆汽车、115门火炮、8套防空导弹装置、28个火箭弹发射装置(其中包括7套海马斯火箭弹发射装置)、29座电子对抗站以及7座反炮兵战雷达。

过去24小时内,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消灭了超过370名乌军士兵,顺带摧毁2辆坦克、4辆步兵战车、12辆装甲战车、7辆汽车以及6门火炮。

过去1周时间,俄军在特别军事行动区消灭了16810名乌军士兵。

以上为过去24小时库尔斯克方向阵地变动图,红色部分为俄军控制区,黄色部分为乌军控制区,夹在中间部分为交战区域。

当地时间9月20日,俄军主力依然选择了在乌占库尔斯克阵地的西侧进行进攻,从阵地变动图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乌占库尔斯克阵地面积连续11日呈缩减乌占库尔斯克阵地面积仅剩550km²

俄军不急于消灭乌占库尔斯克阵地的北侧,而是选择沿着国境线从乌军阵地的西侧进行收复,十几天过去了,俄军的战略目标已经明显得不能再明显了。

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首先是切断乌军后勤,其次是围剿乌军。

根据英国《卫报》9月20日报道:

乌克兰军队从俄罗斯库尔斯克废弃的阵地上缴获的一批文件显示,俄军指挥部早已预见乌克兰将进攻库尔斯克,且数月以来一直在制定计划阻止乌克兰的进攻。

据悉,乌军缴获的文件是由俄罗斯内政部、联邦安全局和军方下发的,最早记录显示为2023年末,最晚记录显示为8月初,也就是乌军入侵库尔斯克前夕。

按下发时间为排序,文件重点内容为下:

1月4日:乌军“有可能突破国界”,加强训练以准备击退任何袭击

2月19日:乌军计划从苏梅迅速向俄罗斯领土推进,最远深入80公里

3月中旬:俄罗斯边境部队被命令加强防线并组织额外演习,为乌克兰的跨境攻击做好准备

6月中旬:明确地警告乌克兰计划“朝尤纳基夫卡-苏贾方向进攻,目标是夺取苏贾”

乌军入侵库尔斯克,果然俄罗斯是提前知晓的,如果说被乌军占领的苏贾区士官有收到下发文件,相信附近的边境州市应该同样收到了类似文件。

越来越多证据正在表明,俄军完全存在故意放乌军进入苏贾区的嫌疑,因为这样能够把那些躲在乌克兰东部战线坚固地堡的乌军,成功并大批量消灭在毫无遮掩的库尔斯克平原地带。

参考前线地图,这里有2点非常矛盾的地方:

乌军在库尔斯克州苏贾区如入无人之境,其他地区使出浑身解数,却难以有微乎其微的优势局面俄罗斯面对乌军的突然入侵,短短数日内,很快就损失约1000平方公里土地,巅峰时达到约1300平方公里

你说俄军菜吧,然而除了苏贾区以外基本没有领土损失。

你说俄军强吧,前期快速丢失上千平方公里土地,这又显得有点不符合常理。

从英国《卫报》给出的证据来看,俄罗斯为什么如此快速失去库尔斯克州苏贾区,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军在搞欲擒故纵,并想借此机会集中消灭乌克兰精锐士兵。

乌军是8月6日入侵库尔斯克,普京是9月10日开始展开“大反攻”,这中间5周的时间,乌军损失惨重是有目共睹的,伴随着乌军阵地不断缩减,越来越多人质疑泽连斯基脑子多少有点毛病。

目前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还有多少军事力量,答案来了。

根据卫星社发布近日俄军战报显示:

乌军目前在库尔斯克还有11个旅,其中8个旅在科雷内沃镇进行防守,其中3个旅在苏德詹斯基区进行防守。

乌军另外在苏梅州至少还有10个预备旅,包括3个机械化旅、1个空突旅、1个国民警卫队旅和1个安全旅,以及4个地区的国土防御旅。

由于战争是动态的、阵线是分散的,乌军目前能够在库尔斯克方向调动的超20个旅,很多都无法保证是满编旅。

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的阵地连续11天缩水,目前已经降至550平方千米,如果说乌军在库尔斯克没有占到便宜,那么,乌军在乌克兰东部方向的损失,则在以上基础上翻数倍之多。

乌克兰有限的资源,到底是投放到库尔斯克方向,还是投放到乌克兰东部方向,从泽连斯基过去一段时间的操作来看,他仍幻想着两者都要,谁不同意就开除谁。

当下,俄军在库尔斯克方向每日都有新进展,反倒是完全处于被动的乌军,明知道无力防御,却又难以甘心全面撤退。

5 阅读:2212
评论列表
  • momo 6
    2024-09-22 20:20

    犹太戏子上了老克格勃的当,乌鸡们哭晕在厕所里。

  • 2024-09-21 19:48

    时不时的放开口子,在本土围点打援,虽然有损核大郭名声,从现实战况来评诂,耗的时间越长,远离本土作添油式进攻,战略上就输了,当然,个人支持司机,加油。

碳基生物关怀计划

简介:主要推送国际内容,欢迎你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