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root:为性能而生的并行化公链,4月14日开启测试网

经济先声 2025-04-11 13:33:51

2025年4月14日,一个值得关注的 Layer1 公链项目——Bitroot,将正式启动其测试网阶段。这个项目并不依附于任何主链,也不是某个现有链的扩展,而是从底层架构上独立设计,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性能、强扩展性的并行化原生公链。在当前新公链浪潮逐渐升温的背景下,Bitroot的技术路径和生态构想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01|为何关注 Bitroot?

在众多“以太坊杀手”与 Layer2 创新链之中,Bitroot 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构建原生并行架构的 Layer1 公链,以解决区块链当前最棘手的三大问题——性能瓶颈、系统拥堵与开发门槛。

据团队披露,Bitroot 并非通过单纯地提高TPS来吸引开发者,而是在区块调度机制、执行引擎并发性、数据可用性等层面进行了底层创新,试图实现“高性能 + 去中心化 + 安全性”三者的平衡。

02|Bitroot 的底层架构由以下核心模块组成:

并行化 EVM 执行引擎(pEVM)

在传统 EVM 架构中,交易必须严格按序执行,以避免状态冲突,这种串行机制成为系统扩展性瓶颈。Bitroot 引入基于静态与动态组合分析的并行交易执行模型,对交易访问的状态空间(state access set)进行静态预测与动态跟踪,并以交易之间的“读写集冲突图”(Conflict Graph)为基础进行调度,从而实现无状态冲突的并行执行。

示例:Token 转账与 NFT 铸造可并行执行,而涉及相同账户余额修改的交易将被自动串行处理。

动态交易调度器(Dynamic Transaction Scheduler)

动态调度器作为 pEVM 的核心协作模块,实时分析交易之间的依赖关系,构建事务冲突图,并基于拓扑排序算法划分并行批次(execution batch)。该模块支持多核并行执行,显著降低平均确认时间与系统负载。未来将引入 AI 模型预测交易冲突概率,进一步优化执行路径。

模块化状态树(Modular State Trie)

状态存储方面,Bitroot 重构 EVM 状态树,将全局状态划分为多维子状态树(例如账户状态树、合约状态树、存储状态树),结合并行化 Merkle Proof 机制,使状态验证和更新可并行进行,提升状态同步效率,并为 ZK 模块提供更友好的数据结构支持。

内建跨模块通信协议(IMCP)

为支撑模块化架构下各子系统的高效协作,Bitroot 设计了内建通信协议 IMCP(Inter-Module Communication Protocol),类似 Cosmos 的 IBC,但更轻量,支持异步消息、状态回执与链内模块间的安全数据传输,降低模块间耦合度,提升开发与升级灵活性。

面向 AI 的执行环境扩展(Ai-EVM)

结合 Bitroot 与 AI 项目的生态合作,EVM 在执行指令层支持 AI Agent 的调用接口(如 AI Oracle)、可验证计算结果缓存与模型状态快照,为 Agent 类 DApp 提供底层优化支持。该模块仍处于实验性阶段,计划在 Q3 引入部分主网测试。

03|Bitroot 技术亮点:并行处理架构 + 改进型 BFT 共识

1. 自主研发并行处理执行引擎

Bitroot 放弃了传统链式串行处理方式,改用交易分区(sharded transaction queues)+ DAG 依赖图调度,将无依赖交易进行并行执行,有效解决 CPU 利用率低、区块构建效率慢的问题。

TPS 目标:目前可达5万+

区块确认:0.4s

优势:兼容所有evm

2. Pipeline BFT 共识机制

不同于传统 PBFT,Bitroot 所采用的 Pipeline BFT 是一种多阶段流水线共识,每一阶段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投票环节,避免瓶颈在任一节点,具备抗延迟、低通信开销等特性。

安全性 > 传统 Tendermint

吞吐量 > 传统公链

延迟表现 < 500ms(实验数据)

3. 独立 Layer1 架构(非 Rollup)

Bitroot 强调其为完全独立主权的 Layer1,并非依赖于任何传统主链的结算层,这意味着其可以自定义经济模型、安全机制与 Gas 策略。

04|测试网用户能做什么?

测试网阶段,Bitroot 鼓励开发者部署合约、测试 dApp、反馈性能瓶颈,用户则可体验原生 DEX 和 AI 工具,同时参与激励活动、运行测试节点、提交 bug。

据社区爆料,Bitroot 将配套推出测试网激励计划,参与者有机会获得未来主网上线的优先空投或节点权益。

05|市场意义何在?

Bitroot 并非复制已有 L1 路线,而是在架构层做了再定义,试图成为“可扩展性强、适合多种场景落地”的链级基础设施。从目前来看,其技术设计不仅具备差异化,且与 AI、DeFi、跨链互操作性结合紧密,有望成为新一轮公链建设中的有力竞争者。

对于希望提前布局下一轮主网上线红利的投资者与开发者而言,现在或许正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间窗口。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