瑷珲条约:清朝的外交挫败与领土割让

寄容历史观 2024-08-01 18:36:50

瑷珲条约:清朝的外交挫败与领土割让

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

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

引言

1858年,清朝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这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无奈的历史。尽管清朝在条约签订之初对之持否定态度,然而两年后,在内忧外患的沉重压力下,清朝却不得不重新承认这一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清朝为何在两年后又转身承认了这个它当初断然否定的条约,揭示清朝在外交上的失败与领土割让的深层次原因。

一、奕山的妥协与《瑷珲条约》的签订

1.1 奕山的背景与任命

1855年,远在新疆的伊犁将军奕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被调往东北担任黑龙江将军。这一调动源于俄国武装船队不顾清朝反对,强行在黑龙江内航行,并企图霸占黑龙江松花江左岸及海口的严重事态。咸丰帝认为奕山在新疆时与俄国人打交道较多,具有“外交”经验,因此将其派往东北处理此事。然而,咸丰帝显然看走了眼,奕山虽出身宗室,实则是个纨绔子弟,缺乏应对复杂外交局势的能力。

1.2 奕山的妥协策略

出任黑龙江将军后,奕山继续采取妥协政策,吩咐手下人“随机应付,以期勿激事端”。这种消极态度为俄国的进一步侵略提供了可乘之机。1858年,在与俄国谈判时,奕山甚至“哀声乞求”,最终在穆拉维约夫的威胁下被迫在《瑷珲条约》上签字。这一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规定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土地中俄共管。

二、清朝对《瑷珲条约》的初期反应

2.1 咸丰帝的愤怒与奕山的革职

《瑷珲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年轻的咸丰帝非常生气,认为俄国人的要求“殊为无理”,“断难迁就允准”,并断然拒绝承认该条约。同时,咸丰帝将奕山革职,以示对此事的严重不满。

2.2 肃顺的谈判与拒绝

咸丰帝随后派肃顺在北京与俄国公使进行谈判。肃顺出身宗室,比奕山更为强硬。他认为奕山既无全权证书,又无正式关防,无权签订条约,因此拒绝承认《瑷珲条约》。然而,这一强硬态度并未能阻止俄国对清朝的进一步施压。

三、英法联军的入侵与清朝的困境

3.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856年,英法联军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不仅使清朝的军事实力受到严重打击,更让清朝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3.2 俄国的利用与清朝的无奈

在英法联军与清朝交战之际,俄国代表伊格那提耶夫利用这一机会,在英法联军与清朝之间游走。他既为英法联军出谋划策,提供北京的情报,又向清朝表示愿意“调停”。这种两面手法使得清朝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境地。最终,如同惊弓之鸟的清朝朝廷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在1860年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正式承认了《瑷珲条约》的内容。

四、清朝外交失败的深层次原因

4.1 政治腐败与官员无能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严重,官员普遍无能。奕山作为黑龙江将军,不仅未能有效抵御俄国的侵略,反而在关键时刻妥协投降,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瑷珲条约》。而肃顺虽然比奕山强硬,但在面对俄国的强硬态度时,也未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

4.2 经济落后与军事实力不足

清朝末期,经济落后,军事实力也严重不足。在英法联军的强大攻势下,清朝军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这种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清朝在外交谈判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即使清朝政府想要拒绝承认《瑷珲条约》,也无力通过军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

4.3 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

当时的国际形势对清朝也极为不利。西方国家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膨胀。而清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其政治、经济、军事实力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很难在国际舞台上维护自己的利益。

五、结论

综上所述,《瑷珲条约》的签订及清朝对其的承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奕山的妥协与无能、清朝的政治腐败与军事实力不足、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等都导致了清朝在外交上的失败与领土 的割让。这一历史事件不仅给清朝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屈辱,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外交上必须保持强硬的立场和坚定的决心,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同时,这一历史事件也警示我们,只有不断推动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壮大,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1

寄容历史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