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项"自保毒计"暴露台当局末路疯狂:谁在把台湾绑上"台独"战车?
一、危险的"最后疯狂"2025年3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台北上演了一场荒诞的"政治独角戏"。这个被岛内网友戏称为"最贵表演场地"的所谓"国安高层会议",抛出了包括恢复军事审判制度、严控两岸往来等17条恶规。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讲话首次将大陆明确定性为"境外敌对势力",这种在国际关系中极为罕见的极端表述,如同在火药桶旁点燃引信。
这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背后,是台当局日益加深的战略焦虑。自去年5月上台以来,赖清德当局已连续封杀大陆10所高校交流、禁止公立学校使用大陆通讯设备、迫害参与两岸交流人士。此次推出的"台版国安法",更是将两岸民间往来直接定性为"统战渗透",连普通民众的微信聊天都可能被司法追查。这种制造"绿色恐怖"的手段,暴露出台当局色厉内荏的本质——越是临近末路,越是歇斯底里。
二、分裂图谋的"四重幻象"细究这份"台独宣言书",其逻辑链条充满荒诞与矛盾:
1.身份认知错乱:将14亿同胞定义为"境外敌对",却对美军在台活动视若无睹。这种自相矛盾的定位,恰似精神分裂患者的呓语。
2.历史记忆篡改:声称"两岸互不隶属",却选择性遗忘1945年台湾光复史实。台北故宫的65万件文物,哪个不是中华文明的见证?
3.现实利益悖论:强推"脱钩断链"之际,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却高达42.3%。去年大陆暂停ECFA部分关税优惠,岛内石化业哀鸿遍野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4.国际定位妄想:幻想复制乌克兰模式,却无视117国在联大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现实。就连其倚仗的美国,防务高官也直言"台湾非美核心利益"。
这种"政治人格分裂",恰如国台办发言人犀利指出的:"嘴上喊着民主,手上却给民众套枷锁;标榜自由,实则打造文字狱牢笼"。
三、大陆反制的"三重底气"面对台当局的挑衅,大陆方面的回应展现战略定力:
1.法理根基:从联大2758号决议到《反分裂国家法》,国际法与国内法构筑起铜墙铁壁。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不过是殖民思维的残渣。
2.实力支撑:福建舰航母即将海试,北斗系统覆盖台海,东风导弹部署东南沿海。解放军72小时全域封控演练,已展示绝对制权能力。
3.民心向背:岛内最新民调显示,62%民众反对延长兵役,78%企业主担忧"脱钩"冲击。金门渔船事件后,20万民众联署要求当局缓和两岸关系。
正如大陆外交部发言人强调的:"台湾没有'总统',只有中国台湾省行政长官"。这种精准的称谓打击,直接戳破分裂势力的政治伪装。
四、历史车轮前的"螳臂当车"台当局的垂死挣扎,暴露出三个致命误判:
·误判时代大势:当RCEP成员国贸易额突破26万亿美元,台当局却要切断与最大贸易伙伴的联系。这种经济自杀行为,连美国商会都直呼"疯狂"。
·误读民族意志:从《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大陆正用制度创新消解"台独"生存空间。
·误解国际现实:美国加速转移台积电产能,日本在冲绳部署反导系统,所谓"国际支持"不过是镜花水月。乌克兰前总理的警告振聋发聩:"别让台湾成为亚洲的顿巴斯!"
国台办的严正警告绝非虚言:"凡是数典忘祖者,终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从汪精卫到陈水扁,分裂者的结局早已注定。
五、十字路口的抉择站在2025年的历史坐标上,每个台湾同胞都面临灵魂拷问:
·当台积电变成"美积电",我们引以为傲的"硅盾"还剩多少?
·当青年被强征上战场,谁该为破碎的家庭负责?
·当两岸航班从每周600班骤降至60班,中小企业还能撑多久?
大陆方面给出的出路清晰明确:在"九二共识"框架下探索"两制"台湾方案,让台胞共享发展红利。厦门至金门大桥建设加速,平潭自贸区对台企税收减免,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与台当局的"恐中牌"形成鲜明对比。
当赖清德在冷清的"总统府"里签署"17条恶法"时,高雄渔港的船主们正为滞销的石斑鱼发愁,新竹科技园的工程师担忧着被强制征兵,日月潭的民宿老板看着空荡的客房叹气......这些被刻意忽视的民间疾苦,是否正在戳破某些人的政治泡沫?
我们不禁要问:
1.当"抗中保台"变成"抗中害台",沉默的大多数还要忍耐多久?
2.在美国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倚美谋独"是否已成当代最大政治骗局?
3.面对大陆提出的融合发展道路,台湾社会该如何做出理性选择?
历史的审判从不缺席。正如海峡两岸共同传唱的那句闽南语老歌:"天顶的星,永远照着回家的路。"这条回家路上,某些人设置的障碍,终将被14亿人组成的洪流冲垮。此刻,你的选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