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原名刘明昭,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94岁。
1911年在开县参加学生军投身“辛亥革命”,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3年参加四川“讨袁军”,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
在“护国”和“护法”战争中,他曾任连长、营长、旅参谋长、团长。
1916年3月,在攻占丰都城时右眼受伤。
在重庆医院,德国医生说必须刮去眼窝里的残肉伤口才能愈合。刘伯承对医生说不许打麻药,因为脑部打麻药会影响脑神经。在德国医生的惊愕中,刘伯承平静地躺上了手术台。拗不过刘伯承的医生递过来一卷纱布说:“咬上吧,会很疼,甚至能让你疼致休克……疼的厉害时你最好喊出声,不然真休克了就不好办了,我会为此失业的”。刘伯承微笑着拒绝了纱布:“开始吧”。
术后,擦拭额头汗珠的大夫问:“看得出来,你也疼出了汗,但你怎么一声不出?”
刘伯承坐起身擦了把汗,似开玩笑地说:“顾不过来,我在数你割了我多少刀”。
医生瞪大了眼睛“多少刀?”
“72,我的眼睛不小嘛”。
扑通,跪下的医生颤抖地说:“铁人、铁人……不,你是军神,绝无仅有的军神!”

手术前的刘伯承
1923年在讨伐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作战中,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前敌指挥官。作战结束后,刘伯承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他与杨闇公(烈士)、朱德等人发动“泸顺起义”并任起义军四川部队总指挥。
1927年8月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前委书记周恩来,起义总指挥贺龙)兼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司令部参谋长(总指挥叶挺)。
1928年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30年回国到上海;历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参谋部参谋长(军委书记关向应),中共中央长江局军事部参谋长(部长周以栗【烈士】)、部长兼参谋长(书记关向应)。

红军时期的刘伯承
1932年初到江西中央苏区,相继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红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兼瑞金卫戍区司令员,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临时中央政府执委;协助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周恩来组织指挥了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军总参谋长兼红5军团参谋长(军团长董振堂【烈士】,政委李卓然)、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
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他在会议上坚决拥护毛泽东的主张。5月指挥红军干部团抢占金沙江皎平渡,摆脱了滇、黔军阀部队的围追堵截。后率红军先遣队为中央纵队开路,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安全通过彝族聚居区。同年5月25日指挥红1军团第1师抢占安顺场、飞夺泸定桥,成功渡过了大渡河。

刘伯承军事文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他先后任红军总参谋长(总司令朱德),红军大学校长(政委何畏【1938年脱队】);与朱德随左路军先北上后南下又北返,历尽艰辛。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到达陕北;相继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参谋长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政委彭德怀、任弼时),抗日红军大学副校长(校长林彪),红军援西军司令员(政委张浩),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校长林彪)。

抗战时期的刘伯承
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师长。指挥所部先后进行了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七亘村伏击战和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一系列战斗,并取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的胜利,创建了冀南和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40年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晋冀鲁豫军区兼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司令员。
1945年9月组织指挥了上党和邯郸战役,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在重庆与蒋介石的谈判。
1947年6月率12万大军突破黄河防线,组织指挥了鲁西南战役。随即远离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刘伯承、汪荣华夫妇
1947年9月,他率所部与进军豫皖苏的陈(毅)粟(裕)野战军和进军豫西的陈(赓)谢(富治)兵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汊之间大量歼灭敌人,使国民党军陷于被动,对扭转全国战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948年11月参与组织指挥“淮海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中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
1949年2月,任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和闽北的广大地区。

开国大典上的刘伯承
1949年10月1日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他指挥第二野战军进行了西南战役,实行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和西康四省。
1950年11月至1957年9月,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创办了新中国的“黄埔军校”,使解放军开始走上系统化、正规化的发展历程。
1954年6月被增补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含中央军委)副主席(任职至1982年),1957年9月至1958年11月任解放军北京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刘伯承元帅与家人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荣获了三枚一级勋章。
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军事论著收入在《刘伯承军事文选》。

刘伯承夫妇与子女
夫人:汪荣华(1917-2008),安徽省六安市人。
1930年参加红军,1935年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高等军事学院秘书,军委办公厅顾问;中校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