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20世纪下半叶最具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兔子富了》《兔子歇了》《夫妇们》。
约翰·厄普代克主要聚焦美国中产阶级这个群体,描写了这个群体遇到的现代性困境。他被誉为“美国当代中产阶级的灵魂画师”。
约翰·厄普代克不仅是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也毫无疑问是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获得了众多的文学奖项,包括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等等。他曾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在此之前,只有辛克莱·刘易斯、海明威、威廉·福克纳有此殊荣。
兔子四部曲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了他的最高水平。
《兔子》四部曲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为背景。记录了美国20世纪下半叶的时代变迁、社会现实。具体来说50年代保守、60年代动荡、70年代平庸、80年代价值消亡。
《兔子,跑吧》是兔子系列的第一部,故事主角哈里是个26岁的年轻人。在学生时代,他是个风云人物,曾是学校篮球队的明星,并为学校赢得过冠军。不过家庭贫困没办法供养他上大学。
他只能出来上班,随便找了一个工作谋生,在商店里当推销员,推销厨具。随着步入社会,学生时代的激情和对未来充满豪情在步入社会后渐渐被消磨殆尽。此时他的女朋友又意外怀了孕,两个人只能结婚。面对突如其来的婚姻生活,对于他而言,是毫无准备的。但只能接受。
一天下班回家哈里看到满屋狼藉,再次怀孕的妻子形象丑陋,反应迟钝,情趣低俗后,他内心顿时感到无以言状的烦躁。工作的无聊、生活的贫困、家庭的负担、妻子的麻木、父母的老去,面对这些,他无力承担,只好溜之大吉。逃出家庭后的哈里同妓女露丝厮混。
《兔子归来》是第二部。此时,哈里已经36岁了一事无成的兔子只能步父亲的后尘,在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此时的他对单调的婚姻生活早已麻木,不再出逃。而他的妻子在“性解放”的大潮下与同事私奔了。哈利只好与儿子纳尔逊相依为命。
为了赚点外快,他们把多余的房子出租了出去,但遭到了邻居的抵制,纵火烧了他家的房子,而哈里后来因印刷厂精简而失业,最后成了一个“没有工作,没有妻子,没有房子的人”。不过故事的最后,哈里的妻子詹妮斯跟情人分手,回心转意又回到了哈里的身边,夫妻二人重归旧好,预示着好的事情要来临。
《兔子富了》是第三部。好的事情就是哈里继承了岳父的产业,成为布鲁尔地区日本丰田汽车的代理商。随着日本丰田汽车的大卖,哈里大发横财,忽然间从工人变成了中产阶级,收入颇丰,生活富足,身体也开始发福了,以至于他对当前的生活越来越满意。但危机四伏,因为他与儿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兔子歇了》是第四部。哈里此时已经56岁了,汽车行的生意完全交由儿子纳尔逊打理。儿子的颓废,人生的诸多不如意使他又好像回到了人生的起点。故事的最后,哈里突发心脏病,带着遗憾去世了,而他的儿子纳尔逊因为吸食毒品导致精神崩溃。
兔子系列的第四部以衰败而结束,折射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严重的社会危机:政治腐败、道德沦丧、思想空虚、毒品泛滥、性欲高涨和家庭解体等。
约翰·厄普代克在“兔子四部曲”中以小见大,以兔子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映射象征了整个美国社会,真实地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矛盾丛丛的生存现状:无休无止地追寻自由生活或独立自我以及由之带来的困窘无奈;传统价值观观照下的循规蹈矩的生活与享乐主义思想催生的自我放纵生活方式的激烈碰撞。
那么,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时代?
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开启了,于是一个激情澎湃的造富时代来临。
工业化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为每个勤奋和上进的人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发财机遇,为那些处于社会底层而又力图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提供了希望和前进的动力。不论出身,只需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人们可以收获自己的财富,获得独立的地位。当百万富翁几乎是当时每一个美国人的梦想,一个普遍的财富梦弥漫在社会中。
那时人们追求勤俭创业、经商、发展、财富追求,充满了激烈的财富梦,创业,对生命的不懈追求,对金钱的极度渴望,渴望经济上成功,英雄主义情怀盛行。
但到了20世纪下半叶,经过一个世纪的经济发展和战争洗礼,以前那种造富梦、创业梦、英雄主义的激情时代一去不复返。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阶层的固化,中产阶级人数的增长,使得社会越来越趋于稳定,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得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稳定。人们开始满足平庸的生活现状,注重物质上的占有,家庭观念盛行。“美国梦”也随之变异,消亡。
约翰·厄普代克在他的兔子四部曲中,为我们展现出了对“美国梦”持不同态度的三类人。
第一类是兔子的父辈,他们是身处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工作环境差、强度大、收入低,但是心中依然保持着儿时对”美国梦”的期待和笃信,坚信通过自身努力,将来一定会改变现状。
第二类是兔子及其同辈,在经过努力打拼仍然无力改变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兔子对“美国梦”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兔子,之前做过厨具推销员,印刷厂排字工人,工作努力,然而受人歧视,即便是自己妻子对他也另眼相看,一直郁郁不得志。就在即将对生活绝望之时,由于岳父的突然离世继承了遗产,一跃成为四家车行的老板,跻身中产阶级行列。
第三类是兔子的儿子及同辈,他们从来就不相信”美国梦”的说教,他们读书懈怠,工作投机,一心想通过暴富获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结果亲手败掉了父亲兔子的车行,害得父亲心脏病复发,送进医院抢救。
所以,到“兔子”儿子们这一辈的时候,什么勤奋,什么努力,什么信仰,什么创业,什么激情,都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肉欲的贪欢、生活的享乐。
20世纪60年代,战后美国经济保持着长期的繁荣,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已经得到了满足。随之而来的是,整个社会日趋平庸,人们也变得空虚无聊,旧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追求个人自由、追求自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观念盛行。
人们不再约束自己的身体,一时间吸毒、换妻等现象比比皆是,两性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成为时尚,就连女性们,在女权主义的怂恿下,也开始大大方方地满足自己的欲望,结果家庭破裂、两性关系混乱,婚姻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享乐主义的另一指向是消费文化对生活领域的占领,消费主义把物质和金钱的占有作为中心,于是伴随着享乐主义的扩展,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也成为流行。丧失传统价值观的他们思想空虚,追求自由,追求个人享乐, 放弃传统道德。美国此时已经由过去的挣扎奋斗的政治、经济时代而变成了“极尽玩乐的运动, 犯罪和性的时代”。
年轻一代无视金钱的意义,他们不顾将来,在通货膨胀的驱使下消费欲望不断扩张,拼命花钱,甚至耗费全家两代人和自己未来二三十年的积蓄。一边高负债,一边奢侈生活。疯狂的消费,举债度日,只在乎金钱给自己带来的刺激,怎样尽情地享受物质生活,买房子、旅游、纵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