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F1中国大奖赛的舞台上,倍耐力再次展现了其作为顶级轮胎供应商的强大实力,与各车队共同谱写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赛事篇章。
迈凯伦车队在本次中国大奖赛上大放异彩,包揽分站冠亚军。奥斯卡·皮亚斯特里率先冲线,队友兰多·诺里斯紧随其后。这不仅是澳大利亚车手皮亚斯特里F1生涯第三胜,更是迈凯伦队史第191胜,延续了他们的“三连胜”辉煌,也是该队在中国大奖赛的第四胜。梅赛德斯车队的乔治·拉塞尔也收获颇丰,连续第二场比赛登上领奖台,助力梅赛德斯车队达成队史第300次领奖台的里程碑。
在这场赛事中,轮胎策略成为关键因素。起步线上,17位车手选择中性胎,仅有兰斯·斯托尔、奥利弗·贝尔曼以及从维修区起步的利安·劳森选用硬胎。赛前预测的两停战术,因硬胎在比赛前两天未使用,以及轮胎实际表现,多数赛车转向一停策略。使用中性胎起步的车手在第10 - 20圈进站换上C2配方硬胎,而硬胎起步的车手进站节奏各有不同。
倍耐力赛车运动总监马里奥·伊索拉指出,硬胎在这条赛道的表现至关重要。比赛周末前两天尤其是冲刺赛收集的数据,为车队调整赛车调校提供方向,以保护易出现颗粒化的前轮。尽管中性胎性能衰退程度比冲刺赛时有所改善,但部分车队仍面临轮胎磨损问题。相比之下,硬胎颗粒化情况有限,在长里程赛段表现稳定,让车手在收官阶段仍能发起攻击,如维斯塔潘的精彩表现。值得一提的是,C2配方硬胎是2025赛季轮胎系列中改变最大的一款,各车队对其了解有限,但倍耐力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助力比赛顺利进行。
倍耐力与F1的合作,堪称赛车运动领域的一段传奇佳话,其成就影响深远且意义非凡。自携手以来,倍耐力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对赛车运动的极致追求,为F1赛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性能提升方面,倍耐力研发的轮胎成为推动F1赛车速度与操控性不断突破的关键力量。每一款轮胎都经过无数次的风洞试验、赛道测试以及高科技模拟分析,确保能在高速行驶下提供卓越的抓地力与稳定性。以本次中国大奖赛为例,尽管赛道条件复杂多变,倍耐力轮胎依然凭借其出色性能,让车手们在弯道处精准操控,直道上全力加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速度对决。
而在技术创新领域,倍耐力更是不遗余力。与F1合作的多年间,他们开创性地引入了众多先进技术。比如,研发出适应不同赛道特性和天气条件的轮胎配方,像在高温赛道能有效散热、低温赛道保持韧性的特殊材质,极大丰富了车队的战术选择。同时,倍耐力还通过智能轮胎技术,实时收集轮胎压力、温度等关键数据,并反馈给车队工程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赛车设置,优化比赛策略。
此外,倍耐力与F1的合作对培养赛车运动人才同样功不可没。在F1学院赛事中,作为独家轮胎供应商,倍耐力为年轻车手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轮胎支持。这些年轻车手在倍耐力轮胎的助力下,能够更专注于提升驾驶技术,追逐自己的赛车梦想。从F1学院走出的许多优秀车手,日后在F1正赛舞台上大放异彩,倍耐力无疑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一次次激烈的正赛到支持新兴车手成长的F1学院赛事,倍耐力始终陪伴左右。它不仅为F1赛事提供了性能卓越的轮胎产品,更是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对赛事的精准理解,帮助车队制定合理轮胎策略,推动F1赛事不断发展。在未来的F1征程中,相信倍耐力将继续与F1携手共进,书写更多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