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为什么海外票房破亿是个“反文化输出”的胜利?

如是者有为 2025-02-21 17:46:35

《哪吒2》海外票房破亿,总票房过127亿,乍一看是中国文化的胜利,但深入思考,或许这恰恰是“反文化输出”的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部电影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与其说是中国文化的成功输出,不如说是它巧妙地避开了“文化输出”的陷阱,反而让观众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中国故事。这并不是一场文化的强行渗透,而是一场文化的反向共鸣。

首先,我们得承认,《哪吒2》在海外市场的排片并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冷清”。美国网友吐槽影院太冷清,新西兰、加拿大的观众也说只有华人区才爆满。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哪吒2》能在海外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但却无法像好莱坞电影那样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原因或许在于,《哪吒2》并没有试图去“输出”中国文化,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它通过神话故事和普世情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中国故事。

神话故事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而《哪吒2》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哪吒的故事虽然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但它讲述的却是关于“叛逆”、“成长”、“亲情”这些全人类共有的主题。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之所以没有排片,或许并不是因为对中国文化不感冒,而是因为他们的观众已经习惯了某种叙事方式——好莱坞式的英雄主义。而《哪吒2》并没有迎合这种叙事,而是选择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特性,反而让那些愿意走进影院的观众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到一些端倪。《哪吒2》的海外票房虽然只有1亿美元,但它的口碑却在不断发酵。IMDB和烂番茄上的评分逐渐上升,尤其是美国观众的评价,很多人提到“这电影的特效和故事比好莱坞动画还精彩”。这其实是一种反向的文化渗透——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并没有被强制灌输中国文化,而是通过电影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中国故事的表达方式。

有趣的是,这种“反文化输出”的现象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比如日本动画在全球的流行,并不是因为它强行输出日本文化,而是因为它通过全球化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在无意识中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元素。《哪吒2》的成功也遵循了这一逻辑。它没有试图去“征服”海外市场,而是通过一种更为谦逊的方式,让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文化输出从来不是单向的。它更像是一场对话,而不是一场独白。正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文化的交流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实现真正的理解。《哪吒2》的成功,恰恰在于它没有试图去“教育”海外观众,而是通过故事和情感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虽然在票房上并未取得爆炸性的成功,但却在文化层面上实现了深刻的共鸣。

最后,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哪吒2》能在海外取得一定的票房成绩,而《长津湖》、《战狼2》这样的电影却难以走出国门?原因或许在于,后两者过于强调“中国性”,而这种“中国性”在海外观众眼中,可能是一种陌生甚至排斥的元素。而《哪吒2》则通过神话和普世情感,巧妙地避开了这种排斥,反而让观众在无意识中接受了中国文化。

所以说,《哪吒2》的海外票房破亿,或许并不是一场文化输出的胜利,而是一场“反文化输出”的成功。它没有试图去“征服”世界,而是通过故事和情感,与世界进行了一场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虽然缓慢,但却更为深远。

0 阅读:12

如是者有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