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强震后,联合国训练研究所(UNITAR)与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通过卫星图像分析了缅甸地震灾区的损毁情况,并绘制成地图。
地图基于3月30日获取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标明了已确认的受损区域。



△图源/吉林一号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初步列入名录的古城遗址区域内,卫星探测到17处建筑损毁,另有9处建筑可能受损。该评估为初步结果,尚未经实地验证。
根据UNOSAT数据,实皆省和曼德勒省共有1095栋建筑受损、1325栋建筑存在潜在损毁风险,另有102条道路和5座桥梁受损。实皆省实皆市有233栋建筑损毁、557栋可能受损。
曼德勒省曼德勒市、玛哈昂咩、千苗达西、千挨达西等镇区509栋建筑损毁,284栋可能受损。
UNOSAT强调,所有评估均为初步结论,需进一步实地核查。
在全球地质板块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多个地质断裂带,在缅甸所在区域形成了南北走向、长达1200公里的实皆断裂带。这里平均每年滑动错位几厘米距离,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历史上,实皆断裂带曾经历多次强震,20世纪以来就已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数据显示,最近一次实皆断裂带发生的7.5级以上大地震是在1946年,距今已有70多年,板块活动和推移形成的能量已长期积累,正如一个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
专家指出,实皆断裂带不像有些断裂带那样地震频繁,但如发生地震则震级较高。这些地震震源较浅,通常约10至15千米,这意味着地震能量在到达地表时不会消散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