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一座名为辽阳的城市,它宛如一颗低调而深沉的文化明珠,静静散发着古老文明的幽光。而在辽阳城中,一座巍峨耸立的千年辽塔——辽阳白塔,宛如一位坚毅的历史守望者,穿越漫长岁月,见证着城市的兴衰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记忆。


辽阳白塔,其身世可追溯至金大定年间(1161 - 1189),据《中国名胜辞掉》记载,它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贞懿皇后李氏所建造的垂庆寺塔,历经风雨洗礼,虽在历代均有补修,但令人惊叹的是,它依然较为完整地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宛如一位岁月的守护者,将往昔的辉煌与庄重延续至今。




这座白塔以砖筑而成,八角十三层的独特构造,使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而庄重。它属于实心密檐式结构,高达 71 米,从下往上望去,逐层内收敛的塔身线条流畅而自然,近似辽代佛塔的建筑风格,这种独特的造型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们对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更体现了他们高超的建筑技艺。每一层的檐角微微上扬,仿佛是飞鸟展翅欲飞的姿态,给这座雄伟的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塔身的八面犹如八幅展开的历史画卷,每一面都精心雕刻着坐佛、胁侍以及飞天等形象,这些砖雕作品栩栩如生,细腻入微。坐佛面容慈祥,双目微闭,仿佛沉浸在一种超凡脱俗的禅定境界之中;胁侍身姿婀娜,神情恭敬,似乎在虔诚地聆听佛的教诲;飞天衣带飘飘,轻盈灵动,宛如在云端翩翩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些砖雕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古代佛教文化与雕刻艺术完美融合的结晶,它们以一种生动而直观的方式,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佛教的尊崇与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在白塔的各层,还悬挂着风铃和铜镜,微风拂过,风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低语,在空气中轻轻回荡,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悠远的氛围。而塔顶的刹杆、宝珠和相轮,高高地耸立在天空之下,宛如白塔的皇冠,彰显着它的庄严与神圣,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成为辽阳城市天际线上一道独特而醒目的风景。



与白塔同时期建造的垂庆寺,位于塔北,在明代改为广佑寺。岁月的洪流无情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如今的广佑寺,虽然大部分建筑已不复当年模样,仅存一些构件,但依然能够从这些残存的遗迹中,窥探到昔日寺庙的宏伟规模与辉煌气象。而如今新建的广佑寺,规模宏大,建筑气势恢宏,崭新的庙宇和殿堂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而华丽。寺庙内香火旺盛,前来朝拜和祈福的信众络绎不绝,香烟袅袅升腾而起,弥漫在整个寺庙空间,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白塔所在的公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这座历史瑰宝的绝佳场所。人们可以沿着塔基缓缓绕行,近距离感受白塔的雄伟与庄严,触摸那历经岁月磨砺的砖石,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工匠们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在公园的绿树成荫和繁花簇拥之下,白塔愈发显得古朴而宁静,它宛如一位智者,静静地凝视着城市的变迁,见证着时代的发展,默默地将历史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田。





辽阳白塔,作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历史文化象征,它承载着辽阳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一座砖石堆砌而成的建筑,更是一部无言的史书,用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每一个细节,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传递着古代文明的信息。在现代社会的喧嚣与繁华中,辽阳白塔宛如一座宁静的精神港湾,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够停下脚步,去感受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深沉以及信仰的力量,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辽阳白塔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