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战役”,说白了就是山东和华中两块儿地的野战军第一次联手,结果一开始没搞清楚状况,一场“友谊赛”就变成了“大乱斗”。
这打赢了,叶飞将军立马就跑去找陈毅“告状”了,愁得脸都长了几道皱纹。
说什么呢?
参谋长在自己部队被包围的关键时刻,竟然坐下来说:“不救了。”
陈毅听了这事儿,也真是眉头一皱,直接在部队里喊:“你们是来打仗的,闹什么脾气!”
这时候,毛主席终于出场了。
那么,毛主席到底是怎么摆平这件事儿的?
011946年,老蒋决定大干一场,一拍脑袋,调了几十万大军,开始冲华东了。
那会儿我军在华东,兵力可不是很多,只有两个军区:一个山东,另一个华中。
可问题是,这俩大区里也只有两个野战军。
山东这边的陈毅,一手指挥野战军,一手背后捏着其他政工同志的脖子。华中的粟裕,在这么大的阵势面前,沉稳应战,指挥若定。

蒋介石一上来就把兵力分得差不多,先把苏北围了个水泄不通,紧接着又往山东猛砸。
粟裕一开始倒是没急着撤,干脆从“七战七捷”开始,把敌人整得晕头转向,让他们一个个摸不清我军的节奏。
但问题是,双方确实存在悬殊。两淮失守后,形势越来越严峻,毛主席知道情况紧急,马上发了电报给粟裕:“立即率部北上,给老蒋来个合围战。”
粟裕看了看电报,皱了皱眉头,暗自琢磨:“这次能打个歼灭战,不亏。”他对身边的同志说:“大家准备好,咱们去宿北,给敌人来一波‘惊天’打击。”就这样,连夜接到了作战命令:集中兵力。
02之后,中央开会决定——这次宿北战役的“大政方针”,得交给陈毅来做主,粟裕是战役的总指挥。
但粟裕的反应就有点出乎意料了,他一接到命令,先是低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嘴里嘀咕道:“这可不简单啊。”毕竟,大家都知道,兵精粮足能打仗,但如果你身边的队伍跟你不对盘,那简直就是“打麻将时有人搅局”——什么都得重新来过。
粟裕一边想着这些,脑袋里开始浮现出一堆问题。你看,那时候,山野部队基本上都是这片地方的“本土力量”,可问题是——粟裕可是第一次跟这些兄弟们打这么大的一仗。不同的作战风格,指挥上有点差池,战果就变得很不可靠。

他立刻找到了叶飞将军,开门见山:“老叶,你给我说说,这些山野的战友,作战风格到底如何?你看他们能不能跟我配合?”
叶飞不急不慌地摸了摸胡子,笑了笑:“粟大将,你这问的可是大问题啊。我跟你说,山野这些兄弟,讲究的是‘打得快,撤得快’,你指挥得好,他们没问题。”他笑得贼有底气:“不过你得先确定一件事,咱们是不是跟敌人玩‘擒贼先擒王’的戏码。”
粟裕听了,微微一愣:“什么意思?”
叶飞摆了摆手:“简单说,就像抓猴子,第一步得抓个头,不然猴子乱蹦,哪能打得了仗?不过你得弄明白,他们的节奏很快,一开始如果你指挥得不紧跟上,就得像‘指挥员跑得太慢,后面的部队都吃了灰’那种情形。”

粟裕叹了口气:“那你说,我怎么才能指挥得不乱?”
叶飞笑了笑:“这就像你泡茶,火候得掌握住,别让水一开就直接放进茶叶里。打仗也是一样,慢慢来,熟悉了,就能调好节奏。”
粟裕点了点头:“好,那就这么办,慢慢磨合,大家打得热了,就能形成默契。”
叶飞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放心,咱们山野的人,还是挺靠谱的。就算是打个‘大包围’,也能打得像个‘小包围’。”
即便叶飞这么说了,但粟裕这心里就是不踏实。
03当年,解放战争一打响,毛主席就使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于是,中央便下令各解放区派出主力军前往东北,支援那片已经被战火洗礼得不太干净的土地。
粟裕是个讲究“战术先行”的人,知道自己的华中部队得给东北兄弟送去点“补给”。于是,他一拍板,叶飞的一纵队就被派了北上。
刚开始,叶飞正摩拳擦掌,心里琢磨着:“这次北上,给兄弟们露一手,打得东北人都开花!”
但是你知道,解放战争的节奏快得令人难以捉摸。叶飞刚到山东,正准备兴高采烈地准备启程,结果上级突然来了一条紧急通知:“叶飞,调整队伍,别北上了。”

之后,领导安排了个更大的任务:“咱们编入山野部队。”
这时,叶飞虽然心里不满,但还是得咬牙答应:“好吧,既然是‘升级打怪’模式,那就上。”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愿景,在合作的第一天就破灭了。
两支队伍相互间的火花,基本可以用“对立的战略”和“彼此的不信任”来形容。叶飞习惯了目标明确,敌人不灭不收兵。
“我哪管你们的地盘啊,战斗就是要快!先把敌人炸个稀巴烂再说!”叶飞总是这样想。
但是,山野这边就不一样了,“咱们这不只是打仗,是打地盘啊!敌人没了,地盘也得稳住!”
两支部队的配合,就像是两个性格各异的室友——你不想碰我的鞋,我不想踩你的床,结果大大小小的矛盾就这么萌芽了。
04除了作战理念不同,这分配兵力也完全不同。
山野那边,每个部队都像不太搭调的乐器,哪怕合奏了,旋律也没法完全和谐。
叶飞刚到山东那儿,战斗还没打上几回合,手下的主力团就像被大风刮走了一样。
此外,作战方式也不相同。
粟裕的玩法更像是打游击战,像是在下围棋,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力求最小的代价,消灭最大的敌人。
你看叶飞,习惯了那种攻城掠地的大动干戈。

这种场面,真是把粟裕给愁得够呛——他心里明明有个想法:“要是两军真正合并,这局面怎么办?山野这帮子固守老路,华中的人又没法跟上!”
“粟裕,咱们合并了,什么都好说,但咱们两个建制,怎么办?”叶飞有点直言不讳地问他。粟裕揉了揉脑袋,深吸一口气:“你看啊,合并是合并,建制就像婚姻一样,没法马上和谐,得慢慢磨合。不过,既然我们还得一起在这玩这摊事,谁也不许掉链子。”
于是,大家明明在“合作”,其实打着打着,别扭的状态越来越明显。
051946年底,宿北战役的硝烟一响,蒋介石那边就给自己捋起了“二十个旅,四路进攻”的大计划,仿佛他真以为自己是打了个游戏,反正人多就能赢。
粟裕嘛,早就准备好了。紧急调兵遣将,指挥1纵8师等部队从敌人背后绕,先掐掉69师,再搞定11师。这个战略本来挺好,但你要说关键时刻,粟裕就是一个大丈夫,不仅把指挥权交给了山野的指挥部,还一脸豁达地说:“咱们两军合并,啥事都得大家一块商量嘛。”
这操作看似大度,结果差点就把叶飞给坑了。
叶飞一向讲求效率,接到山野前线的命令时,脑袋里还在想:“这战斗一下就能结束,咱们分分钟胜利。”

不过,当他带着部队匆忙赶到指定地点时,心里还挺美,想着“敌人都撤了,我们正好上去捞一笔。”
可没想到的是,敌人是全副武装,开始紧急备战。叶飞这一愣:“这不是早知道的吗?”
不过,他的部队已经快到半路了。好嘛,一纵这小子,已经像孤魂野鬼一样深入敌后,完全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敌人墙壁不动,叶飞脑袋开始冒烟。
他赶紧冷静下来,冲着身边的参谋叫道:“敌人没撤,是真的没撤!告诉我,这是不是你们的‘大智慧’?”参谋一脸懵:“将军,这,情报确实……可能有点偏差。”

叶飞额头冒汗,立马就抓起了无线电:“全体撤退!全体撤退!”
不幸的是,敌人的工事修得也挺快,叶飞这撤退命令下去,部队就像被拽回来的弹簧,忙得像个炸了锅的菜市场。叶飞心里想:“这下可惨了,真是走错一步,步步错!”
果不其然,这个失误差点让叶飞的部队陷入困境。
06结果,这才刚过了一晚,事儿就又来了。第二天,陈毅亲自下了个命令:向敌人开火。
叶飞心想:“这下要开始真刀真枪了。”
然而,好戏还没完。就在敌人11师打得越来越狠时,山野前指一看形势不妙,立马打电话给叶飞:“8师后撤!” 叶飞这下听了,真是想笑又不敢笑:“你们又来这一招?别拿撤退当儿戏!8师还在坚守,我就算想撤也得等个正儿八经的时机啊!”
身边的政委苦着脸,半天才挤出一句:“叶司令,上头说撤咱就撤吧,咱们是不是应该听指挥?”

“听指挥?听指挥!”叶飞一拍桌子,“我这还不是听指挥才打成现在这德性嘛!敌人都快打到锅台上了,我这撤了能叫撤吗?那叫挪个地儿挨打!你这样,你告诉他们我这儿还能顶住!”
电话那头传来参谋长的声音,听着都有点不耐烦:“坚持几个小时?叶飞你知道咱们现在的位置吗?你让我坚持几个小时,我是给你支援呢,还是给你准备后事?”
叶飞知道,参谋长这话里带着火:“我知道你现在没耐心了,但你看看,咱们一纵可不是活雷锋,必须等到黄昏。大白天撤,那简直是在给敌人送人头。”
参谋长冷笑:“你是不是当自己是孙悟空?真能斗得过三打白骨精?行,你坚持,我不管了。”
叶飞愣了愣,手一挥:“好,那就这么定了。”

挂了电话,他盯着地图上那几个围困的红点,心里想着:坚持几个小时也不算太难。果然,不到黄昏,敌人也没轻易给他们机会。不过,叶飞不愧是叶飞,凭借着临时拼凑出来的那几条死守路线,他硬是让这群敌人撞得头破血流。
三个小时后,情况几乎到了崩盘的边缘。他狠狠咬了咬牙,命令:“反突围!”
这一下,敌军完全没反应过来,就像隔夜的剩饭突然被当成热菜一样,瞬间被击得七零八落。叶飞带着部队绕到敌人的背后,狠狠一搅,敌69师那帮家伙连掉链子的机会都没给他们。
“怎么样?给你们看看黄昏前的好戏。”叶飞看着参谋长那边传来的喜报,嘴角忍不住扬起。心里还在想着,这种包围反包围的战术,比打扑克都刺激。
07这胜利的气氛可真是让人想跳舞,叶飞心里倒是没那个心情,他气得不行,一路火急火燎地找到了陈老总。
“陈老总,您可得听我说说啊!刚才参谋长那种决定,简直是要命!我坚持了那么久,没少拼命,结果人家一个‘不管了’,差点把咱们的命给卖了。”叶飞一开口,气得简直要冒烟。
陈老总听完,眉头皱了皱,感觉这个事儿真不是他能随便处理的。他瞪着眼睛看了看叶飞,好像在琢磨是该安慰还是该责备。“嗯……叶飞,你的作战思想没错,参谋长的决定,也不全错。你们俩,是不是没好好沟通啊?”

叶飞站在那儿,一脸无奈:“可我这心里没底,天天和这帮人打交道,除了打仗就没别的事了。”
陈老总叹了口气:“这事儿……这不是打了胜仗吗,别再计较了。等咱们胜利的喜悦都过了再聊。”他怕叶飞一激动,又开始乱摔东西,赶紧转移话题。
叶飞嘴巴一撇:“这也能算胜利?说白了就是我硬顶了三个小时,要不然咱们这儿就能上新闻了。”他叹了口气,仿佛站在一座无形的山巅,心里还在琢磨:既然胜利了,那就算是赢得“有限的”胜利吧。
虽然这小插曲很快就被淡化了,但陈毅和粟裕两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整一下。两军指挥上,这一打架就能撕破点皮。谁也不想打仗打得一边倒,指挥体系再不稳,哪天崩了谁也不好受。

于是,两人决定给毛主席报告一下。毛主席一听这事,马上就开了个会。他拍板:“陈毅,粟裕,咱们这华东野战军就得整合,指挥班子必须合并。大家都得拧成一股绳儿。”
“好,主席!”陈粟二人听了,心里顿时清楚了,毛主席这话就是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干得漂亮!
然后,陈毅一脸兴奋地对粟裕说:“你看,咱们以后得拧成一股绳了,这样才能赢得更稳。”
粟裕微微一笑:“拧成绳的意思是,大家的脖子都得往一方向拉,不然谁的脖子也不算脖子。”
“对,这才叫真正的战争艺术!”陈毅点点头,接着笑了笑:“以后谁再敢拽着自己的脖子往外跑,咱们可就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