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狂泻50%,汇通达网络反向独立行情

市值观察账号 2025-04-14 09:57:06

文丨文雨

2025年开年以来,港股市场整体一路长虹,期间恒生指数最高反弹超20%。但就是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做多氛围,依然止不住汇通达网络(09878)的颓势。

过去30个交易日,汇通达网络股价从22港元的高点直线下跌至11港元附近。作为曾经中国下沉市场最大的电商平台,汇通达网络的市值一度在2022年冲到约360亿港元,如今却仅剩巅峰期的五分之一还不到。

【业绩全方位、大幅度下滑】

2024年,汇通达网络实现收入601亿元,同比-27.1%;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39.84%。

更让人绝望的是,各细分业务几乎无一幸免的全部下滑。

汇通达主要是为中国乡镇零售门店提供B2B的商品服务,一端连接上游商品供应链,一端连接下沉市场的零售“夫妻店”,核心业务有两块,一是交易业务,二是服务业务。其中交易业务是指汇通达向供应商采购,然后再将商品提供给会员零售门店及渠道合作客户,汇通达在整个环节中作为中间商赚差价;服务业务主要是指向产业价值链上的零售门店和渠道合作客户售卖门店SaaS+及商家解决方案,实现“帮买”及“帮卖”。

2024年,汇通达网络交易板块和服务板块分别实现收入593亿元、6.1亿元,同比分别下滑27.4%和6.8%。将交易板块进一步展开,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农业生产资料/交通出行/家居建材/酒水饮料等细分领域增速分别为-22.3%/-24.1%/-39.1%/-37.3%/-36.4%/-48.2%。

紧随盈利问题而来的是现金流问题。

2024年,汇通达网络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75亿元,这一数据不仅较2023年的4.71亿大幅下滑超40%,也创下了201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3年-2024年,公司账上现金及等价物从37.49亿降至27.81亿,而同期短期贷款却从3.85亿暴增至11.32亿。

核心业务全线溃退,现金流趋向恶化,汇通达的基本盘已经开始动摇。

事实上,即便抛开短期表现不谈,把汇通达网络放在历史的长镜头下去观察,公司也根本无法经得起时间检验。

2022年之前公司长期亏损,可查的数据是仅2018年-2021年的累计净亏损就高达近15亿,2022年扭亏,2023年实现增长,到2024年又陷入断崖式下滑,且这三年的盈利还远未覆盖之前的亏损。

某种程度上,汇通达网络似乎始终没有找到一种可稳定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过去没有,今后更难。

【上限锁死,AI不是救世主】

汇通达网络所在的B2B下沉市场正面临两座大山的压迫。

其一是农村空心化。

根据官方数据,自1985年至今的40年时间,我国自然村数量减少约150万个,行政村数量也缩减近50万个,全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率在2019年已达18.1%,部分地区甚至超过80%。相当一部分具备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已经进城,留下的多是没有什么支付能力的老人,且这部分人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其二,农村网购化。

第五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11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13亿人。

和十年前完全不同,今天中国农村的物流体系已高度发达,不仅“三通一达”的快递可以到村,就连顺丰也在自建镇级集散点和农村驿站。

根据最新披露的数据,经过2024年农村末端网络建设,顺丰在全网超过3万个网点基础上发展村级共配驿站合作点超过10万个,网络服务县级覆盖率98.9%、镇级覆盖率95.1%、村级覆盖率96.8%。

随着基础设施愈发完善,以拼多多为代表的各大电商平台顺势完成低成本、高效率下乡,结果就是即便留在农村的人,消费习惯也在过去几年逐渐转移到了线上,而不是去乡镇的零售门店。据统计,现在全国每天约4亿件快递包裹被揽收,其中1亿多件在农村地区流动。

总量打不开空间,存量还面临挤压,下沉市场B2B平台可谓夹缝求生。

汇通达将AI作为自己的“救命稻草”,按照公司在2024年业绩交流会上的表达,未来三年将核心聚焦AI战略,加速“AI+智慧供应链”“AI+SaaS”“AI+智能终端与机器人”三方向布局,目标AI带来的服务收入占比超50%,产业增值服务客户占比超50%,综合AI、SaaS相关服务收入超过12亿元。

AI概念短时间内让汇通达网络获得股价暴拉,但终究还是昙花一现,随即便陷入无休止的下跌。

归根结底,汇通达更多的还是在蹭概念,因为AI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增量需求问题,基层零售店本质上还是靠熟人获客,不会因为技术升级就能显著提升流量,况且在销售萎缩背景下,很多零售门店其实已经失去了数字化改造的动力和必要性。2024年,汇通达网络的SaaS+订阅用户总数同比下滑18.1%,付费SaaS+用户同比下降20.6%。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生产和消费的距离越来越近,B2B服务商的角色定位也越来越尴尬。

“京东掌柜宝”,“阿里巴巴零售通”,这些都是以B2B形式向线下零售店提供采购货源和SaaS服务,商业模式与汇通达类似。成立于2015年的阿里零售通一度坐拥150万家门店客户,覆盖中国20%以上的夫妻店,是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快消B2B平台。但在去年3月,这一平台已宣布暂停运营。

如果汇通达还是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与战略,恐怕也将面临生存还是毁灭的哈姆雷特之问。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