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藏品名称:《古诗四帖》
藏品类别:书法作品
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这是张旭的狂草书法巅峰之作。包含了南北朝庾信、南朝谢灵运的四首诗赋。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藏品的特点和特色:全篇草书字体丰满,毫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充满了张旭草书的特色和风格,被认为是草书颠峰之作。
藏品的价值评估:由于是张旭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书法收藏界的珍贵藏品。
藏品的收藏意义:作为张旭的代表作之一,这件藏品的收藏意义在于保护和传承了中国古代草书艺术的瑰宝,展示了张旭的才华和独特风格。
2 藏品名称:《尚书省郎官石记序》
藏品类别:碑刻
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这是张旭的唯一传世楷书真迹。是陈九言在唐代撰写,张旭书写的碑刻。立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在陕西西安。原石已失传,仅有王世贞旧藏的宋拓本存在,非常珍贵。
藏品的特点和特色:作为张旭的唯一传世楷书真迹,历代书法家对其推崇备至。欧阳修在《集古录》中称赞张旭的楷书可爱。具有楷书的端庄和秀丽特点。
藏品的价值评估:作为张旭唯一传世的楷书真迹,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被收藏界广泛认可。
藏品的收藏意义:这个藏品的收藏意义在于保留了张旭的楷书作品,展示了他在楷书领域的卓越才华,对于研究张旭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3 藏品名称:《草书心经》
藏品类别:书法作品
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这是张旭大草书的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碑刻拔萃》。然而,此后该作品下落不明。
藏品的特点和特色:《草书心经》展现了张旭雄浑奔放、纵横捭阖的草书风格。字与字之间连绵起伏,灵动自然,气势磅礴,堪称大草书法的典范。
藏品的价值评估:尽管此帖已失传,但作为张旭大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
藏品的收藏意义:这个藏品的收藏意义在于保留了张旭大草书的代表作之一,为研究和欣赏张旭草书艺术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样本。
4 藏品名称:《肚痛帖》
藏品类别:书法作品
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肚痛帖》是在宋嘉祐三年(1058年)摹刻于石上,传世时被认为是唐代张旭的作品。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宋代僧彦修所书,但多数人仍然沿袭张旭的说法。
藏品的特点和特色:这幅作品以洋洋洒洒的笔墨书写,字与字之间起伏连绵,灵动自然,给人以电闪雷鸣、龙蛇飞舞之感。整幅作品气势磅礴,充满生动的气韵,被称为"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
藏品的价值评估:《肚痛帖》作为张旭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其艺术风格和笔墨表现为张旭草书的特点,使其备受赞誉。
藏品的收藏意义:这件藏品的收藏意义在于保护了张旭的草书作品之一,展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和独特风格,对于研究和欣赏张旭的书法艺术有重要意义。
5 藏品名称:《自言帖》
藏品类别:书法作品
藏品的历史背景和来源:《自言帖》是张旭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原文中写道:"醉颠尝自言意。始见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及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其神。自此见汉张芝草书入圣。甚复发颠兴耳。印记款识:有唐开元二年八月望。颠旭醉书。"
藏品的特点和特色:《自言帖》以雄浑奔放的气势、纵横捭阖的笔墨和恣肆浪漫的风姿而著名。这幅作品展现了张旭草书的神秘、灵动和独特之处,其笔墨神采动人,无法穷尽其奥秘。
藏品的价值评估:作为张旭的草书代表作之一,《自言帖》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备受关注和追捧。
藏品的收藏意义:这个藏品的收藏意义在于保留了张旭草书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狂草书法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对于研究和欣赏张旭的草书艺术有重要意义。
06 《李青莲序》
藏品类别:书法作品
历史背景和来源:《李青莲序》是张旭将李白的两篇散文以狂草书写抄录的作品。这幅作品铁画银钩、变幻莫测、情感激越、气贯长虹,是张旭平生狂草得意之作。目前流传的《李青莲序》拓片残缺不全,与李白原文有出入,在一半文字以上缺失。
特点和特色:《李青莲序》以狂草书法展现,具有铁画银钩的艺术风格,变幻莫测的特点,情感激越,气贯长虹。张旭在书写中展现了他狂草书法的独特技巧和才华。
价值评估:由于《李青莲序》的年代久远和残缺不全,以及与李白原文有出入,对其价值评估可能受到影响。然而,作为张旭的狂草书法代表作之一,它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对于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具有一定的珍贵性。
收藏意义:《李青莲序》作为张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在狂草书法上的造诣和个人风格。收藏这样的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还可以了解和研究张旭的书法艺术,探索他在书写过程中的独特表现和情感表达。同时,作为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收藏《李青莲序》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书法艺术。
07 《断千字文》
藏品类别:刻石碑文
历史背景和来源:《断千字文》是唐代张旭的代表作品,刻石现存六块,其中五块的尺寸大约为33厘米×33厘米至117厘米×33厘米,另一块的尺寸为38厘米×89厘米。每块石上的字数不等,总计约200余字。据元代人骆天骧《类编长安志》所记载,这幅作品是张旭于唐乾元二年(759年)所书,后经宋代吕大防重模刻,现存两块刻石均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特点和特色:《断千字文》以张旭的草书风格展现,字体狂草奔放,变化多样。尽管刻石碑文的形式限制了书法表现的自由度,但张旭通过独特的笔法和墨迹的运用,使每一个字都充满力量和生命力。
价值评估:作为张旭的代表作之一,《断千字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它展示了张旭独特的草书艺术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刻石碑文,它还承载了唐代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收藏意义:收藏《断千字文》不仅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还可以研究和探索张旭的草书艺术技巧和表现风格。此外,它也代表了唐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书法艺术。作为历史文物的一部分,它还具有考古学和文化研究的价值。
08 《十五日帖》
藏品类别:书法作品
历史背景和来源:《十五日帖》是唐代张旭的一幅短小草书作品,全文仅有16个字。内容为:“得足下十五日问,为慰。仆前患差,张旭书。”这幅作品注重书法的水准,每个字都精彩绝伦。目前《十五日帖》存世,具体收藏地点不详。
特点和特色:《十五日帖》虽然字数不多,但每个字都展现了张旭高水准的草书技巧。它的特点是书法俊逸洒脱,狂草书风兼具有序和变化,笔力遒劲而不失秩序。
价值评估:《十五日帖》作为张旭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尽管它规模较小,但在书法技巧和表现上仍然体现了张旭的才华和个人风格。
收藏意义:收藏《十五日帖》可以欣赏其中的书法之美,同时研究和了解张旭的草书艺术。它也是唐代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历史文物的珍贵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书法艺术。
09《晚复帖》
藏品类别:书法名帖
历史背景和来源:《晚复帖》是唐代张旭的草书名帖之一,被誉为史上最精炼的字帖之一。尽管只有24个字,但每个字都精妙绝伦,流畅而富有变化。它继承了张旭的草书传统,并在字体运用上独具匠心。具体的收藏地点和来源暂无详细记录。
特点和特色:《晚复帖》的每个字都凝聚了张旭的精湛技艺,展现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字体精练,笔画流畅,气势飞动,构图连绵回绕,给人以磅礴之感。被誉为"神品"的原因在于它将张旭的草书技法发挥到了极致,展现了狂草一脉的魅力。
价值评估:《晚复帖》作为张旭的草书名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现风格使其成为书法界的珍品。同时,作为历史文物的一部分,它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收藏意义:收藏《晚复帖》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同时研究和学习张旭的草书技法和表现风格。它承载了唐代书法的瑰宝,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历史文物,它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唐代文化和书法发展的历史背景。
10 《残秋入洛阳帖》
藏品类别:书法名帖
历史背景和来源:《残秋入洛阳帖》是张旭的草书代表作之一,存世的版本来自山西《绦帖》。据记载,宋太宗淳化年间,尚书郎潘师旦在绦州摹刻了此帖,成为四大名帖之一。帖文描绘了残秋入洛阳的情景,表达了张旭对自己奋斗历程的反思和感慨。
特点和特色:《残秋入洛阳帖》以狂草书法为主,展现了张旭独特的个人风格。帖文中的每个字都具有韵律和动感,草势磊落、变幻莫测,充满了张旭的个人情感和书法技巧。
价值评估:作为张旭的代表作之一,《残秋入洛阳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展示了张旭的草书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摹刻版本的名帖,它承载了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收藏意义:收藏《残秋入洛阳帖》可以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同时研究和学习张旭的草书技法和创作思路。它也是唐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物,它还具有考古学和文化研究的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化和书法发展的历史背景。
比怀素的草书辩识度高。张旭的草书十个里面我还可以认识七八个。怀素的草书,十个里面有时一个不认识。[笑着哭]
十幅书法只有古诗四首、青莲序和晚复帖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