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一条规律:小朋友但凡有点流鼻涕、咳嗽,着急的基本只有妈妈,爸爸总是很淡定。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平时小朋友生病再加重些,夜里影响睡眠了,是妈妈哄睡、抱睡;
需要去看病了,是妈妈定闹钟早起抢号挂号、向单位请假,带孩子去看病;
需要吃药,是妈妈哄着喂;
需要打点滴、做雾化,是妈妈陪着。
就是小朋友如果生病加重到需要就医、影响饮食或者睡眠的情况,基本只给妈妈造成了影响。
对待3岁以上已经开始上幼儿园的孩子,妈妈还需要和幼儿园或学校请假,手写请假条给孩子复课时带过去,同时,带孩子去社区医院开复课证明。
另外,孩子的病号餐,不上学期间怎么照顾、谁照顾,也得妈妈来安排。
就是孩子生病,妈妈着急孩子,同时也着急自己工作和生活被搅乱。
第二,爸爸重视处理当下的问题,妈妈会联想暂未发生的事。
有些家庭,爸爸同时承担照顾生病孩子的责任,但同样没有妈妈那么焦虑。
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生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医治的。而且1岁以后的孩子,每年生病6-8次是正常的。尤其进入幼儿园、学校以后,会接触更多的人群,也是一个抵抗力不断加强的过程。
而孩子一旦有点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妈妈就会着急联想:该去哪个医院看,挂哪个医生的号,还有没有号,我怎么请假怎么说,学校老师那里怎么说。
然后事情没有发生,妈妈已经把最差的情况全想到了,自己当然就着急上火也忧愁。
希望妈妈们都学学爸爸的淡定,事情来了再及时处理,当下只想当下;也希望爸爸们不再总做甩手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