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AI产业狂飙!政策红利引爆万亿蓝图,2030年剑指全球AI新标杆

聆域 2025-02-09 07:11:37

政策助力AI产业规模预测:2030年或超万亿成都:从“西部硅谷”迈向“全球AI高地”

2025年开年之际,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再度成为全国焦点。最新数据显示,这座“新一线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中国AI产业版图:2024年前三季度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增速超35%,全年有望首破千亿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在市政府“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动下,核心产业规模预计2026年将达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协同规模超万亿。业内人士预测,若保持当前增速,到2030年成都AI相关产业总规模或将突破万亿门槛,成为驱动西南经济的新引擎。

政策“组合拳”点燃创新引擎成都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策精准发力。2024年密集出台的《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构建起“全周期扶持体系”:

千万级转化激励: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落地最高奖励1000万元,算法首试首用、平台建设最高补贴300万元;

算力基建狂飙:建成9大算力中心,总算力超8000P,创新“算力券”机制破解中小企业算力瓶颈;

数据开放领跑:依法开放公共数据3亿条,年标注能力达60PB,打造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这套政策不仅覆盖‘从0到1’的技术突破,更打通了‘从1到100’的产业化通道。”成都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通过“产业沙箱”测试机制,已有8个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数量居全国第六。

硬核科技构筑产业壁垒在GPU芯片领域,成都汇聚全国超半数重点企业,形成从设计到封测的完整产业链。技术突破同样亮眼:全球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蓉城·夔牛”短临降水预测模型、亿级参数地震波大模型“谛听”相继问世,多项成果进入全球AI产品流量TOP50。

超900家科技企业组成的生态圈更显活力:海光、华为海思等芯片巨头扎堆,川大智胜攻克人脸识别技术壁垒,晓多科技智能客服市占率全国前三。数据显示,成都AI企业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40%,资本用脚投票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创新潜力。

万亿蓝图下的挑战与突围尽管势头强劲,专家提醒仍需破解三大瓶颈:

底层技术短板:90%企业集中在应用层,操作系统、框架等基础软件亟待突破;

人才争夺战:算法工程师缺口达万人,亟需“候鸟型专家”引进机制;

场景深水区:医疗、制造等垂直领域渗透率不足30%,需加快“AI+新型工业化”示范。

对此,成都已布局“六大行动”,重点攻关智能芯片、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同步建设30000P算力集群,目标到2026年实现“1700亿核心+万亿协同”产业规模。在2024年底“成都造”人形机器人量产倒计时之际,这座城市的AI雄心正从规划走向现实。

结语:当政策红利、技术积淀与市场活力形成共振,成都的AI产业已不仅是城市名片,更承载着中国抢占全球智能经济制高点的国家使命。站在新质生产力的潮头,这座“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正以AI为笔,书写着万亿时代的崭新篇章。

0 阅读:7

聆域

简介:深耕AI新资讯,每日AI资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