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连心桥”绘就基层治理新画面

秋梦如昔 2025-03-28 17:02:28

在邳州市运河街道庙山村平安志愿服务站旁的水杉树下,有一间由老党员组成的“银发调解室”,它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庙山村的基层治理版图上,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默默守护着村庄的和谐与安宁。

庙山村,作为邳州市的一个普通村庄,曾经在基层治理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然而,随着2023年“银发调解室”的挂牌成立,这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这个由老年人组成的平安志愿者队伍,凭借几十年积累的群众工作经验,精心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党和群众的心紧紧相连,共同谱写着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调解室自成立以来,老党员、平安志愿者们不辞辛劳,活跃在树荫下、村民院子里,积极投身于矛盾调解工作。以宅基地纠纷为例,村民老张与邻居老李因宅基地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老张翻新房屋时,占用了宅基地界外的一小部分土地,导致两家院子距离变窄,影响了老李家的出行和采光。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吵不断升级。“银发调解室”的几位老党员得知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他们先分别与老张和老李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不满,给予他们足够的倾诉机会。老党员们不急不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结合以往类似案例,向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次耐心调解,老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主动拆除多占部分,恢复原状,两家关系重归于好。他们累计化解了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等民生问题50余起,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无数次耐心的沟通与协调。他们更将法律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讲解《民法典》,让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让法制意识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悄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逐渐深入人心。

这支“银发平安志愿者”队伍,以“离岗不离党”的奉献精神为笔,以实际行动为墨,书写着感人的篇章,绘就出一幅幅温暖的画面。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形成了“调解一例,教育一片”的示范效应,如同涟漪般在村庄中不断扩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村民老张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在家庭矛盾得到化解后,他深受触动,主动加入了平安志愿者队伍,成为了一名“法律明白人”。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群众积极响应,投身到维护村庄和谐稳定的行列中来。如今的庙山村,已经形成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治理格局,这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银发调解室”付出心血的结晶。

在“银发调解室”里,调解员黄景波感慨地说:“在调解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顺便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看到矛盾化解了,当事人高兴,我们也由衷地开心。”

庙山村的平安志愿工作在不断努力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最终被评为徐州市平安志愿工作优秀服务站。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对“银发调解室”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庙山村基层治理成效的有力见证。它激励着更多的老党员、老同志投身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来,为构建和谐美好的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银发连心桥”更加坚固、更加宽广,为基层治理事业增添更多的温暖与希望,共同绘制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