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的硝烟散去,楚汉争霸的结局已定。项羽,这位曾经横扫千军的西楚霸王,在四面楚歌中走向了生命的终点。然而,在这场决定历史走向的战役中,有一个小人物的出现,却成为了项羽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终章。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诸侯,以三十万大军围困项羽的十万楚军。项羽虽勇猛无畏,但在韩信的十面埋伏中,楚军逐渐陷入绝境。当夜,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士气崩溃,项羽意识到大势已去,决定突围。他带领八百精锐骑兵,趁着夜色冲出重围。
天亮后汉军发现项羽突围,灌婴率五千骑兵紧追不舍。项羽的逃亡之路,就此展开。项羽一路南逃,来到阴陵时,却迷失了方向。在岔路口,他遇到了一位耕田的农夫,向他问路。农夫只说了一个字:“左。”项羽便率军向左,却陷入了沼泽之中。这一失误,让汉军追兵得以赶上。
经过一番苦战,项羽最终来到乌江岸边。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骑兵。乌江亭长早已备好船只,劝他渡江回江东,东山再起。项羽望着波涛汹涌的江水,想起自己起兵时的八千子弟,如今只剩自己孤身一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将心爱的乌骓马赠予亭长。亭长含泪走后,项羽背对乌江结阵,令部下各持短兵接战。项羽奋勇厮杀,二十六人全部战死,击杀汉兵数百人。

项羽亦受伤十余处,自知力竭不敌,正打算自尽的时候,见到一位故人,乃汉军骑司马吕马童,便说道:“吾闻汉王(刘邦)悬赏我头者,赐金千斤,邑万户。汝是吾之故友,今日便卖个人情与汝。” 说罢拔剑自刎而死,年仅三十岁,这位曾经的西楚霸王,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争霸。
汉兵见项羽已死,一拥而上,都想分取项王的尸身,邀得重赏封侯。最后王翳取了项羽首级,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取一段肢体。战后刘邦果然没食言,将7300户之地分为五处,封杨喜为赤泉侯,食邑1900户;王翳为杜衍侯,食邑1700户;吕马童为中水侯,食邑1500户;吕胜为涅阳侯,食邑1500户;杨武为吴防侯,食邑700户。
《史记·项羽本纪》中关于项羽阴陵迷路的记载:“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绐(dài)就是欺骗的意思。也就是说农夫故意骗项羽向左,才导致项羽陷入大泽中。这位农夫为何要欺骗项羽?书中并未明确记录这位农夫欺骗项羽的原因,但后世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项羽的残暴早已让他失去了民心,百姓自然希望他失败。
项羽为何不得人心?因为他实在是太残暴了。在项羽入关之前就有人评价项羽: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秦将章邯率部投降项羽后,项羽下令坑杀20万秦降卒,坐实了项羽残暴的事实。入关之后的项羽“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项王子婴,烧秦宫室,收其货宝妇女而东。”项羽灭秦后,屠戮咸阳城,杀掉了秦王子婴,一把火烧掉了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熄。携带美女宝物回江东时,有人劝他在关中成就霸业,不要“沐猴而冠”,项羽却把进言之人杀掉了。史记中关于项羽屠城的记载还不止于此,史家笔下的项羽造成无数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史记记载:项羽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灭,秦人大失望,然恐,不得不服耳。所以在项羽走投无路的时候被田父欺骗看似偶然,实则是必然。

也有人猜测,农夫或许是汉军的暗桩,故意引项羽走向绝路;还有种说法就是农夫说了实话,而项羽会错了意。然而,这些猜测都无从考证,唯有农夫的这一指路,成为了历史的关键。无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后来的《汉书》,在提及这个农夫时,都只是以“田父”相称,没有留下姓名和其他信息。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这位田父叫陈铎 。据《定远县志》和陈家家谱记载,当项羽知道农夫骗他后,回头杀死了陈铎及其妻子、妹妹。刘邦称帝后,认为陈铎有功,封他为阴陵忠义王,封其妻为一品夫人,封其妹为忠贞姑,并建祠祭祀。但这些说法未得到正史明确记载,仅流传于地方传说与相关家族谱牒之中 。20世纪末,安徽省的定远县还立阴陵陈铎祠为文献保护单位。
当然,这位农夫的名字是否真的叫陈铎,还有项羽是否真的杀了他们,这个已经无从考证,但是这位农夫确实给项羽指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也导致最终乱世的结束。在项羽的失败中,田父的出现似乎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但他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项羽没有在阴陵迷路,或许他能顺利回到江东,重整旗鼓;或许楚汉争霸的结局会完全不同。然而,历史没有如果,田父的“左”字,成为了项羽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