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旭大校: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敢在军事方面和我们一较高下

东场的校尉 2025-03-13 19:19:00

“目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在军事方面敢和我们较量!”

这句话,出自解放军空军大校戴旭之口。

钢铁与军工

中国钢铁,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3年,咱们产了10.18亿吨钢,占全球一半还多。

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这四个工业大国加起来都没我们产得多!

回想70年前,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钢产量才可怜的158万吨,连现在一个中等钢厂的产量都不到。

那时候毛主席说:

“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做成面条,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什么钢铁这么重要?

造一艘052D驱逐舰得用7000吨特种钢!

一架歼-20战斗机虽然看着轻巧,也得用3-4吨航空专用钢。

这些不是普通钢材,而是必须精确到0.01%含量的高科技产品。

航母建设更是钢铁和科技的集大成者。

2012年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航母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当年辽宁舰入列时,多少人热泪盈眶!

那是在乌克兰买回来的半成品壳子,经过10年改造才服役的。

中国开始提速

然后故事开始提速:

山东舰:2013年开工,2019年服役,全部国产,只用了6年。

福建舰:2018年开工,2022年下水,用了短短4年。

这速度连美国人都看惊了!

他们的福特级航母从开工到服役用了近10年,还花了130亿美元,是我们山东舰造价的3倍多。

更厉害的是技术进步。

辽宁舰和山东舰用的是滑跃式起飞,就像汽车上坡一样,效率不高。

而福建舰已经用上了“电磁弹射”技术,像弹弓一样把飞机“弹”出去,这技术全球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

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再先进的设计图纸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一辆汽车都造不出到世界最大造船国,从买别人淘汰的船到自造电磁弹射航母。

这70年,不仅是钢铁产量的变化,更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到强起来。

055型万吨大驱,装备了346A型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监视数百个空中目标;

装备了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以发射各种导弹;

还配有直-20反潜直升机,水下、水面、空中全覆盖。

1984年国庆阅兵,空中梯队飞机不够,只能让飞机飞完一圈再飞一圈,装作有很多飞机的样子。

为什么会这样?

那时候我们的主力战机还是仿制的米格-19、米格-21。

现在的歼-20是啥水平?

它是全球仅有的三种服役五代机之一。

另外两种是,美国的F-22“猛禽”和F-35“闪电”。

歼-20服役才6年多,就已经装备了150多架,比美国F-22的全部生产数量还多!

歼-20能干啥?

它有超强的隐身能力,雷达上看它就像一只麻雀那么大;

它能超音速飞行;

它能携带多种精确制导武器,隐身潜入后给敌人致命一击。

用网友的话说,就是“专治各种不服”。

惹我们的代价

从历史看,我们的飞机发展跟造船一样,全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50年代:连螺丝钉都要进口60-70年代:仿制苏联飞机,像小学生临摹课本80-90年代:开始自己设计,但发动机还得买进口的21世纪:全部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国产化

特别是发动机这个心脏,经历了三代人的艰苦努力。

从最早的涡喷-6(仿制苏联),到现在的涡扇-10,无数科研人员熬白了头发。

有个老工程师说:

“我这辈子就盯着一个涡轮叶片,看着它从断裂到坚固,用了我30年。”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签收就地消失”——这段网友调侃的话,道出了东风-41的威力。

这枚导弹有多厉害?

射程1.4万公里,覆盖全球无死角;

带10个核弹头,一发导弹可以同时打击10个不同目标;

采用固体燃料,随时可以发射;

机动发射,今天在这儿明天在那儿,敌人找不到它在哪。

今天,从歼-20隐形战机到055大驱,从东风-41洲际导弹到“天宫”空间站。

中国军工,已经从追赶者变成了某些领域的并跑者甚至“领跑者”。

老一辈军人感慨:

“我们那时打仗是拼命,现在打仗是下命令。”

这背后,是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

更重要的是,强大的国防力量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撑起和平的伞”——让那些想欺负我们的人掂量掂量。

打仗是最后的选择,但如果别人欺负到家门口,就得让他知道:

惹我们的代价有多大!

敢于亮剑的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志愿军的装备和后勤状况可以用“简陋”形容。

但这个词还远远不够。

很多战士连棉衣都没有,穿着单衣就过了鸭绿江。

零下30度的朝鲜半岛,冻伤比战伤还多。

“一把炒面一把雪”不是诗人的夸张,而是真实。

当时志愿军的口粮大多是炒面,每人每天只有几两。

战士们一手抓一把炒面,一手抓一把雪,雪融化后和炒面一起咽下去,这就是他们的“军粮”。

有的连队断粮后,只能煮皮带、树皮充饥。

相比之下,美军是什么状况?

热食供应,罐头、巧克力、香烟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冰激凌。

美军士兵平均每天的给养重量是3.6公斤,而志愿军战士只有0.7公斤,相差5倍多。

美军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M26潘兴坦克、F-86佩刀战斗机,各种口径的火炮数以千计。

硬是用血肉之躯挡住了美军的钢铁洪流。

今天的中国军队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装备不再是短板。

但那种不畏强敌、敢于亮剑的精神,却一脉相承地传了下来。

2008年,汶川地震,武警战士徒手刨废墟72小时不停歇;

2020年,疫情,军医院两天内建成火神山医院;

2023年,河南洪灾,解放军战士顶着洪水筑起人墙......

现在的中国军队训练早已不是过去那种“走走队列、打打靶的表面文章,而是真刀真枪。

联合军演、模拟实战、跨区域对抗。

这些高强度训练项,几乎与真实战场无异。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子弹是不是真的”。

解放军经常搞“千里机动”。

比如北部战区的部队拉到南部战区去演习,或者陆军、海军、空军一起来场三军联演。

这种大场面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东风-21D和东风-26被美国军方称为“航母杀手”。

这可不是吹的。

这些导弹采用弹道+末端机动的方式,从高空以5-10倍音速俯冲而下,航母根本来不及反应。

一枚导弹的威力相当于数十吨TNT炸药,足以让航母失去作战能力。

还有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达到10倍音速以上。

现有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它。

这些导弹的射程从1500公里到4000公里不等,足以覆盖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大部分区域。

为什么,要发展这些“非对称武器”?

航母造价动辄上百亿美元,我们不需要跟美国比谁的航母多,只需要有能力让他的航母不敢靠近我们家门口。

现在的导弹,一发才几百万美元。

但能威胁价值百亿的航母,这就是“以小博大”。

70年前,我们连步枪子弹都要依靠缴获;

50年前,我们的海军主力还是小型导弹艇;

30年前,我们的战机还在仿制苏联老旧型号;

而今天,从歼-20到055大驱,从东风导弹到航母战斗群,中国军队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现代化国防体系。

这种变化背后是几代人的心血。

中国军队上一次大规模作战还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那已经是40多年前了。

现役军人中,几乎没有人有过实战经验。

但中国军队有一个独特优势——和平时期的军事行动经验极为丰富。

从抗洪抢险、地震救灾到维和护航、反海盗。

中国军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比之下,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积累的反恐经验,对于可能的大国对抗反而不太适用。

我们天天练兵备战。

不是因为喜欢战争,而是因为爱好和平。

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能让那些想搞事的人掂量掂量后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