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会放过我们,一旦金融战结束,新冷战将随即开启?

六爷阿 2024-03-13 20:11:37

今年会不会比去年好一点?这是很多人对于今年的一个期待,要说从事实上的经济增长情况来看,今年可能跟去年差不多,但是要从很多人的个人预期来看,我觉得今年可能相比去年要好一点。

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区别,就在于很多人的个人预期,从去年到今年,经历了一轮痛苦的来回折磨。去年年初的时候,刚放开,很多人的预期很高,但实际的情况可能在中间水平,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高预期要向下,向实际情况靠拢,最后就是一个高开低走的过程。

但到了今年,由于去年很多人到年底的时候,预期已经非常悲观,所以对于今年的预期放得很低,那么现实的情况可能还是在中间水平,所以说估计会再次经历一个,逐步朝现实回归的过程,只不过这次变成了低开高走,但高也高不了太多,没有大惊喜,这也是外部形势决定的。

这个过程能持续多久呢?目前来看,主要还是得从外部矛盾来看。上半年的窗口期目前还在,相对可能要乐观一些。到了下半年,美国将会进入大选阶段,美国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可能将要进入一个真空期。

而到了这个评估的模糊阶段,各种不确定性就会大幅增加。不过有两件事情,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是美国的金融战,没有达到预期,如何解决问题,现在没有出路。还有一个是美国不会放过我们,如何应对危机,大家也没有共识。

其实说白了,到下半年之后,这也是一个,到了我们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金融战的成与败

为什么说金融战美国并没有达到预期?这个在之前讨论过很多次,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金融战应该有一个主要的战略目标,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收割别人。美国的外部收割对象,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跟美国金融战的成本相匹配。

而美国金融战的对手或者说收割的目标,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美国是联合了五眼联盟国家和欧洲央行一起加息,而我们是孤身奋战,逆势进行降息。要说什么是金融战,这就是金融战的形式。而金融战的结果,在表面上看,就是一高一低。

这两年下来,加息的那一边,表面上看是收紧流动性,但实际上股市越来越高。而降息的这一边,表面上看是释放流动性,但实际上股市和房市却逐步走低。

这表面上的一高一低,其背后对应的,是资金的一进一出。也就是说金融战实际上最大的影响,就是作用于资金的流向,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所谓的资产价格的涨跌。资产价格的涨跌,只是表象,资金的流动,才是其背后根本的原因。

如果从资金的流动来看,美国发动金融战的手段,形式和结果,目前能够得到的结论,只是说美国制造了一些麻烦,但是远还没有达到其预期的危机爆发,资产泡沫崩盘这种程度。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要借助金融战来转移内部矛盾,化解危机,已经是不可能的。

从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加息,到现在马上就要两年整了,美国现在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退出加息周期,如何结束金融战,而对于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化解内部的矛盾和风险?目前看,还是没有出路。

这自然就会带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该怎么解决内部的问题?

从过去这些年美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来看,要想美国进行内部改革,从内部去解决问题,目前来看,可能性依然不大。美国的思路,必然还是着眼外部,当然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外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外部的盟友,一个是外部的对手。

从金融战的角度来看,虽然在外部收割上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但是要从更大的宏观视角,从新冷站的角度来看,美国无疑取得了另一部分的成功,也就是加强了对于主要盟友的控制。

从五眼联盟的兄弟国家,到欧洲的盟友国家,再到日韩这种殖民地国家,在这一轮加息周期中,基本已经实现了资源进一步向美国集中的目标,美国对这些盟友的控制力,进一步提高了,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2022年10月,英国养老金基金爆雷和瑞士瑞信危机爆发的时候,其实整个欧洲都已经岌岌可危,美国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央行进行货币互换,稳住了局势。但同时,也进一步的在金融上,实现了更紧密的捆绑和控制。

至少到目前来看,美国还并没有对盟友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收割,反而是加强了控制的力度。这一点其实也并不难理解,因为这场失败的金融战结束之后,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新冷战,美国不可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来打这样一场新冷战。

所以就美国的金融战而言,虽然对外收割的目标失败了,但是阵营内部加强控制的目标实现了,后面会不会在内部,比如对日本进行收割,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总体上大局已定。

但无论如何,日本最后注定要成为一枚棋子,因为如果美国不会放过我们,那么日本就注定是冲突的最前沿。

美国不会放过我们?

其实在特朗普时期,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美国与我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所谓的意识形态或者经济文化的冲突,本质上是一种对于全球格局与秩序的话语权,以及其背后切身利益之间的冲突。

但是拜登上来之后的这几年,似乎在刻意淡化这种利益的冲突,而重新回到过去的所谓文明冲突的范畴,但实际在本质上,美国人的想法,可从来没有变过。

我们从过去看盎格鲁萨克逊人在美洲,在澳洲,在新西兰,他们所应用的手段来看,都是进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从现在以色列对待巴勒斯坦人的手段来看,也可以发现,犹太人的手段,也是如出一辙。

那么我们面对如今这个,以盎撒和犹太精英结合体所主导的美国,恐怕我们历来所主张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根本就不符合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处事方式。他们会想当然的把我们想象成与他们一样的人。那他们就会把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理解为一种缓兵之计。

他们会怎么对待缓兵之计?就像我们应该想好,我们如何应对他们的缓兵之计?

事实上现在特朗普声望颇高,然而他还没有当选,就已经提出了新的对华主张,就是要将关税进一步提高到60%。你可以把美国的这种两党执政轮流坐庄,看作是政策失去了连续性,但你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看作是美国在激进的方式失败之后,又采用了缓和的方式,作为缓兵之计,仅此而已。

因为从事实上来看,拜登上台已将近4年,但是特朗普加的关税,他并没有取消,特朗普时期所进行的贸易战,科技战,也都事实上,还在继续进行,甚至变本加厉。所以这更多的可以看作是,同一个目标之下的不同手段。

而我们有些人,就会错误的将这种手段的变化,理解为美国政策的转向,这恐怕与事实和趋势都大相径庭。

我在过去一直跟大家强调一个观点,就是要从矛盾的本质上,去理解表面问题的形式转换。近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中美关系的起起伏伏,博弈的形式也多有变化,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美国的立场去看,最主要的就是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其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有没有得到解决?另一个问题是,外部的国际秩序稳定性遭遇威胁的问题,有没有解决?

那关于这两个问题,答案都很简单,从特朗普时期,到现在的拜登任内,美国内部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反倒是比过去更加严重。而外部的国际秩序,自加息周期开启以来,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先后爆发,要解决危机,目前看来仍然遥遥无期。

这种内外部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得到任何的缓解,甚至变得更加尖锐。这一切都是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的对华战略,不管如何变化,那它的核心主线都没有变化。站在我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是不能把斗争方式的变化,理解为战略目标的转移。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说,这种结构性的矛盾,还涉及到背后的经济周期问题。

美国从80年代开启新自由主义,我们从同一时期开始改革开放,在2001年,我们加入世贸之后,中美合作,手拉手在经济自由化这条路上一起狂奔。而在2015年,美国的第一次企图收割我们的尝试失败之后,就已经注定了这种合作,将会分道扬镳。

只是该怎么解除合作,怎么解决眼前的矛盾,如何应对危机?大家都没有共识。

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说,我们作为人民国家,在内部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在外部是要实现命运共同体。而美国是精英国家,不管是内部的共同富裕,还是外部的命运共同体,对于美国的精英,以及作为盟友的各国资本精英集团来说,都是一种革命。

所以中美之间,对于解决这场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危机,没有任何共识,也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从周期上来说,这就是我之前说的所谓三大周期共振。

既有世界每100年会崛起新的大国,这样的百年周期,成为国际上的外部矛盾。也有美国内部,50年新自由主义到头,导致经济和社会结构两极分化的内部矛盾。以及我们内部同样是向右近50年之后,面临的外部蛋糕已到极限,内部分配必须加强的矛盾。

这三大矛盾中,既有中美各自内部的矛盾,也有彼此之间的外部矛盾。那现在三大矛盾都走到了一个尽头,形成了三大周期同步共振。

面对这种内外部矛盾的激化,中美无法达成共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中美彼此之间的矛盾,这也导致大家必然会选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解决这种挑战。

那如果从外部看起来,这种不再用同一种经济政策,去解决矛盾和挑战的方式,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新冷战形式。

金融战结束,新冷战开启?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从分散的部落,走向融合的世界,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会一帆风顺,而总是伴随着冲突和挫折。

在二战时期,大家面对几个轴心国的威胁,不得不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但是二战结束之后,随即迎来了美苏之间的冷战。全球分为了三个世界,北约,华约,和不结盟运动组织。

在苏联解体之后,全球化又再次加速。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我们加入世贸组织,全球一体化的速度再次加快,迎来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但是接下来,人类的未来,是否会进一步融合为全球一体化,还是阶段性的倒退,分裂为不同的区域化,历史并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能说你赶上哪一段历史,就必须得接受哪一种现实。

在上一次冷战期间,由于两大阵营之间进行竞争,虽然也带来了各种分裂和对抗,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益处,至少是在这段时期,人类的科技水平,实现了一次飞速的进步。

人类的科学进展,在最近几十年里面,大多都是基于应用科学和工业化信息化的推动。而基础的理论物理,在进入量子世界以后,早已经止步不前。我小时候学到的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到现在几十年过去,还是停留在波粒二象性阶段,没有任何的进展。

所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着眼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在某一个阶段进入激烈的竞争,可能也并非太大的坏事。

而且从经济的角度而言,这一次的新冷战,可能也会跟上一次的冷战,有非常大的区别。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全球工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主要集中在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这也就导致了美国和欧洲国家,不可能完全脱离我们。

只不过合作形式,会从过去的直接贸易,变成未来的间接贸易。而间接贸易的中间国家,主要可能会集中在我们旁边的东南亚国家,美国旁边的墨西哥,以及欧洲和中东周边的部分国家。

关于这一点,中美早已经在经贸合作的制度上作出了安排。前几年中国和美国,先后分别推动成立了RCEP和印太经济合作框架,这两个经济合作组织的两端,分别是中国和美国。而中间的交集,也就是重合的国家,包括了部分东盟国家,日韩,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那么这些交集中的国家,未来就是间接贸易的主体。不管是进行转口贸易,还是进行零部件进口再组装之后出口,总之中美之间的直接经贸规模,可能会大幅向这些中间国家,进行转移。

目前的东盟国家,墨西哥,匈牙利,在这种合作形式上,都已经初具雏形。再往后,中美,中欧之间的经贸合作,可能都将会面临更大的阻碍,包括各种形式的制裁和反倾销调查,以及大幅提高关税,当然还有建立不同的标准体系,设置市场门槛,来分割不同的市场范围。

西方的发达国家,可能会进一步抱团,而金砖国家组织和一带一路国家,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合作。

但这个时候,我们无论怎么掩饰或者逃避,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西方的阵营里面,美国将会起到核心的控制和领导作用,但是在另外一个阵营里面,无论如何,我们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低调,或者说被动。

换言之,不管是当前的形势,还是未来的趋势,都要求我们必须站出来,在国际上主动承担责任,主动作为,发挥核心作用。否则在下一个50年,一盘散沙群龙无首的阵营,是无法在这种竞争中胜出的。

最后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从上至下,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意识的,在未来的世界,我们将会成为一个引领者,至少是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这样一个领导者角色。过去作为跟随者,总是很简单,只需要把1以后的事情学好,优化,做强。而作为引领者,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从0到1的开创。

对于大多数个体而言,要如何真正的作为一个大国的国民,展现大国的精气神,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还没有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在各行各业的精英团体中,还充斥着崇洋媚外的氛围,这些精英,而对于如何承担引领者的责任,完全没有任何主动担当和作为。

换言之,在时代大势的这种转变之中,这可能将是对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但是大部分人,似乎都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准备。这样何谈下一个时代的红利和机会呢?

20 阅读:5493
评论列表
  • 2024-03-14 11:23

    这是三年以来我读过的关于中美博弈的最有见解的一编文章!给博主点赞+关注[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3-14 09:30

    美国身体可行吗?你替美国检查过吗?金融战失败可是伤筋动骨的,你觉得美国能恢复到以前吗[呲牙笑]

  • 2024-03-13 22:35

    不着急慢慢来发展是硬道理!

  • 2024-03-14 20:52

    一个感觉,美国已经没有胡萝卜,所以死心塌地跟着美国走的国家在动摇减少,相反中国的胡萝卜较大在散发香味,南方国家已经闻到了香味,不会轻易跟美国跑。

  • 保持战略自主,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 2024-03-17 13:05

    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三更也不惊。

  • 2024-03-14 21:19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 2024-03-17 10:02

    这个战那个战结束之后 ,就是战争了吧?

  • 2024-03-14 07:21

    我们也不会放过镁国!要战!奉陪到底!

  • 2024-03-14 01:51

    从0到1是个好提法,但首先要有包容别人有奇怪想法,说法,做法的雅量。才能充许自已有不合长规的,奇怪的想像力,只有如此,才能有突破和创新。而做到这点,很难很难。

  • 2024-03-14 10:19

    美国不解体中国难安宁,大家应该学会在美国内点火和火上浇油,这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

  • 2024-03-14 16:45

    [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3-15 00:16

    金融战,估计不会有传统意义上的胜利与失败,局面可控,双方损失可控,是大概率是事件。

六爷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