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或将成为历史?新的丧葬方式已经开始,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晓红观影 2024-10-03 15:41:15

很多人可能并未在意,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火葬方式虽然古已有之,但它的正式提出和倡导却是从1956年才开始的。

也就是说,火葬方式的普及到现在也还不到70年的时间。

然而就在不知觉间,这种丧葬方式似乎也即将面临淘汰了。

那么,人们将以什么样的丧葬方式取代火葬?这些方式会为大众所欣然接受吗?

丧葬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环

生死是人生一头一尾两件最大的事,所以丧葬的仪式和方式也历来为人所重视。

中国历来有“入土为安”的说法,所以大家便想当然的认为土葬是中国最为传统且普遍的丧葬方式,火葬则是后来的事情。

但事实却比较残酷。

所谓的土葬方式、包括与其配套的一系列的葬礼仪式,一直是士大夫阶层或至少是地主富裕阶层的专属。

对于为数众多的贫苦百姓而言,有很多只能采取先火化、然后再水葬的方式,其葬礼仪式也相当简陋。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穷!就是老百姓并没有多余的土地作为墓地来安葬已故之人,也没有多余的钱搞隆重的告别仪式。

还有另一个理由就是古代的百姓大多死于贫病交加,火化也有助于避免遗体所携带疾病的扩散。

大约是从宋朝开始,便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主动选择了火葬方式。后来这种情况渐渐成为风俗,一直持续到清代。

期间尽管有历代皇帝的明令禁止,也有地方官员专门划出的义庄义冢用地,但火葬方式依然屡禁不止。

由此可见,一切约定俗成、礼仪习惯等,都需要从普罗大众的实际情况出发。

当老百姓的每寸土地都要用来勉强糊口的时候,想用夫子们那套“无礼、不孝”的说教强迫他们改变,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便有皇帝的圣旨、官府的强制也不行!穷人没钱没地,就是没办法买棺、入土、办葬礼。

直到清朝康熙开始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列为国策,后又有雍正实施了“摊丁入亩”政策为百姓减负。

另外再加上大量易栽培、产量高的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的引进,促进了粮食大幅度的增产。老百姓这才慢慢有了“仓禀足而知礼仪”的觉悟,重新拾起了士大夫阶层倡导的“入土为安”的概念。

此时不需要圣旨,也不需要当官的大发善心,民间便自然而然的恢复并普及了土葬的方式。

以上所说的丧葬方式的变迁证明,我们认为的很多所谓古代的既定传统观念、形式,实际上一直随着时代和境况而不停的变化着。

更何况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风俗,有相当一部分只是王侯将相或非富即贵的人群所力主和秉持的规矩。

现实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更不存在一点都不允许改变的观念和形式。

作为人生末了最重要一环的丧葬方式和葬礼仪式,甚至包括死后亲人的缅怀形式,都与此同理。

比如,现在悄然兴起的生态葬、代客祭扫、云祭祀等等,就大有取代火葬方式和传统仪式的势头。

新方式的兴起意味着新观念的诞生

相比于代客祭扫、云祭祀等仪式,观念保守的人对新丧葬方式的意见更大。

前面提到的生态葬包含,有一定传统基础的水葬,在外国刚流行的树葬、花葬、土壤肥料葬,此外还有在国内部分城市试行的冰葬。

这些词从字面上就能大概了解,本质上和火葬方式的冲突并不大。叫一部分人难以接受的不过是原来寄托哀思之物发生了改变。

像水葬古已有之,本质是火葬的一个延续仪式。当亲人将骨灰撒入江河湖海之后,逝者自此便了无牵挂。

有些亲人可能觉得,自己祭扫时再也看不到逝者的墓碑、念不出碑上的名字,心里总觉得有所缺憾,仿佛没能尽到孝意和心意。

殊不知几千年前的庄子在临死前就劝慰过大家,能够以天地为棺椁的丧葬方式才是最隆重庄严的。

因为从此之后,亲友们都能够于与天地之中感受到逝者的生命依旧在延续着。

常人当然比不上庄子这般超然洒脱,但还是可以伫立在岸边将哀思赋予这滚滚逝水中的依稀故人的。

而树葬、花葬从本质上看,也就是把墓地墓碑换做了一花一树。某种程度上,这一丧葬方式更像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

可是比起砖石堆砌的坟茔的冰冷,能够争奇斗艳的花和枝繁叶茂的树不是更具灵性、更有感情色彩吗?

接受土壤肥料葬的人一定是内心饱含大爱的人,他可以将来自于土壤的自己重归土壤本身,并且他还不惜以身为养、滋润万物。

具备这种心境的人,本来就不能用世俗的成见束缚。亲友尚执着于火葬土埋这样的外在形式,而逝者本人早就超越了这份执迷。

至于冰葬方式,从科学的角度看,无非是一种和火葬完全相反的处理遗体的方法。

据说是通过液态氮气将遗体迅速冷冻至零下196摄氏度,然后就可以用超声波将所有人体器官震为碎末状。

这个方法如果针对的是连火葬逝者都不能接受的家属,那他们自然是更加不能接受这样处理逝者遗体的。

但如果是本就能接受火葬的家属,那他们除了一开始会感到纳闷或不适应之外,理论上也没有什么特别抵触的理由。

不过,生态葬方式的出现肯定是有实际原因的。一方面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节约用地、节约用材等方面的考虑。

正如国家“殡葬改革”所提倡的,丧葬方式的变迁目的是为了让“归去”更文明。

总而言之,这也属于人们对生死的态度和观念,随着时代发展的转变而转变的一种表现。过去入土为安的说法,应该是源于古人对生命起源和死后世界的理解和想象。

当这些理解和想象成为执着的念头,固化的形态和仪式就出现了。于是,执念有时就变成了执迷。

其实由始至终,人应该重视的当是对逝者生前的心意,而不是死后外化的丧葬形式。

32 阅读:16734
评论列表
  • 2024-10-12 10:05

    儿女小被学校劫持,老来死自己被火葬场劫持。生难,死也难

  • 2024-10-13 00:40

    买套房,或者利用旧房,直接存里面,如果遇上拆迁,还可以赚点钱

  • 2024-10-14 10:07

    砖家年轻的时候就要火葬,现在的专家要死了就要打仗了,就应该把他们拉出去鞭

  • 2024-10-12 08:00

    火葬有污染(废气),冰葬更可取!

  • 2024-10-05 21:45

    头7都没了

  • 2024-10-14 20:06

    支持树葬和花葬

  • 2024-10-26 17:14

    什么葬都不如恢复土葬好,坟推不要埋大了!又环保又经济实惠,必尽老祖总流传了几千年。

  • 2024-10-13 16:38

    不搞点新花样怎么增加消费

  • 2024-10-14 22:47

    天葬!绿色天然环保无污染!

  • 2024-10-13 16:49

    活着的时候 好好过就行了,死了 爱咋地咋地……反正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 2024-10-13 20:32

    能死的起吗?

  • 2024-10-14 20:16

    已经挫骨了!咋滴,还要扬灰吗

  • 2024-10-14 11:09

    我死后不买墓地,不海葬,骨灰撒在树下或者花园里

  • 2024-10-18 07:08

    死无葬身之地!

  • 2024-10-13 19:03

    哆哆嗦嗦讲那么多,都没有讲正题,浪费时间

  • 2024-10-14 15:38

    为这个说了几千年

  • 2024-10-31 13:18

    支持将骨灰撒入大海

晓红观影

简介:大量案例参与经历,普法在我,懂法在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