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刚在中俄背后“捅刀”,国内突然生变!邻国传出噩耗

锦衍纪实 2025-02-07 14:45:14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中心苏赫巴托广场发生示威游行。中国驻蒙古国使馆提醒在蒙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当地形势,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前往示威游行区域,确保自身安全。如遇危险或突发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蒙古国使馆联系。

蒙古国总理(资料图)现今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动无常的国际环境,令这个仅有300万人口的国家显得摇摆不定,尤其是近期发生的抗议事件,正反映了蒙古在内外压力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年初,蒙古发生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3,000多名民众走上街头,激烈的抗议声响彻街头。抗议的根本原因是民众对政府经济政策和民生问题的不满,要求更加公平和正义。同时,民众的不满情绪与国内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长期的贫富差距、政府腐败问题以及失业率上升,都让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不久前,一位印度高级官员表示,预计印度近期将与蒙古国在地质和勘探领域签署一项初步协议,印度也正在规划铜和焦煤的供应路线,且更倾向于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的距离较远的路线。该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内阁已批准相关谅解备忘录,预计两国很快就会签署。印度联邦矿业部和蒙古国矿业和重工业部均未回复路透社的置评请求。两个国家之间做生意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印度在谈生意的时候也满脑子想着中国,以所谓“战略安全”为由,不愿走中国路线,唯恐在特殊时期被中国“卡脖子”。从蒙古国过境中国的铁路专线是现成的,到天津港的出海口,只有一千多公里。然而,倘若蒙古国走俄罗斯路线,则需要用货车把货物拉到火车站,然后北上进入俄罗斯,沿着西伯利亚铁路一直向东,再向南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距离是4000多公里。

印度总理(资料图)蒙古国与印度的合作消息一出,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此次合作的内容看似简单,印度计划从蒙古进口煤炭和铜矿,用于推动本国制造业的发展。然而,问题远比表面复杂。印度的运输路线选择让人啼笑皆非,为了避开中国,他们决定绕道俄罗斯远东地区,通过符拉迪沃斯托克再转向海运。这样的安排不仅增加了运输时间,更让成本飙升了数倍。那么,为什么印度如此执着于舍近求远?答案也许藏在其对“中国安全威胁”的过度敏感中。在印度高层看来,与其把命脉寄托在潜在竞争对手手里,不如绕远点以策略求稳。只是,这种策略是否真能稳妥?资源之所以成为战略博弈的核心,往往因为它们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家安全的砝码。印度的资源采购计划不仅限于蒙古,据报道,印度在阿根廷已经买下几个锂矿,斥巨资寻求稳定供应链,以期推动“印度制造”的全球布局。一方面,印度自尊心作祟,不想依赖中国。印度把中国当竞争对手,从经贸发展、国防军工到航天科技,印度坚持在各方面赶超中国,现在的印度已跻身为全球前五大经济体,要让印度放下架子,求中国,印度的面子受不了。另一方面,不想受制于人。中印一直存在边境争端,尽管现在双方达成稳定共识,共同管控边境分歧,但印度总觉得中国压自己一头。一旦印度拉煤途经中国的话,对中国形成依赖,若中国以此为由摆一道,印度接受不了。此外,印度有意保持战略平衡,通过蒙俄牵制中国。

印度港口正在装卸煤炭(资料图)虽然最近中印关系有所缓和,但是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印度对中国的偏见和仇视心理也没有彻底消失。只是现在他们有需要中国的地方,所以暂时的降低调门,跟中国好好说话罢了。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对印度抱有任何期待,没有期望就不存在失望。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另一个邻居蒙古国。因为处于中俄之间,所以美西方总是频繁的拉拢他们。很难说时间一久,蒙方不会生出别的心思。近几年蒙古国不满足于只和邻居中俄做交易,“走出去”的心思越来越强烈。早在几年前,莫迪访问乌兰巴托时,就明确提到了双方在贸易领域尤其是资源贸易领域要密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印度还向蒙古国提及有煤炭进口的计划,对于他们工业发展来说,煤炭似乎是蒙古国唯一可以提供给印度的资源,当然这必须要考虑如何运输的问题。此次合作被称为是印度和蒙古国的首次“大额订单”,在这之前双方合作基本上为零。

蒙古国(资料图)蒙古国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天生得天独厚”,它夹在中俄之间,背靠两大超级大国。说实话,如果把蒙古的地理位置换成其他国家,那可能早就享受不完的利益了。中国提供的市场和基础设施,俄罗斯在能源和矿产开发上的支持,这些优势几乎让蒙古无往不利。理论上,蒙古完全可以依靠中俄这两大“靠山”过得风生水起,利益满满。可是,蒙古最近的做法却让人捉摸不透。它在享受中俄合作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却开始搞起了“第三邻国政策”。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战略,其核心在于通过加强与印度、美国等国的合作,拓宽外交空间,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蒙古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稀土资源,这成为其吸引外部合作的重要筹码。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与印度的合作虽然起步较早,但受制于地理距离和运输成本,进展缓慢。而与美国的合作,则更多地停留在象征性层面,实质性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仍显不足。

稀土资源(资料图)本来在中俄贸易大发展的当下,蒙古国可以充当中俄贸易的桥梁,不光每年能够收取中俄天然气的过境费,而且还能搭上中俄贸易的便车,成为中俄贸易的大通道.但是蒙古国总是想着搞第三邻国来抗衡,所以不管是西方的文化还是什么都往蒙古国引进,而到了产业端,在中国做出稀土限制的情况下,却飞去美国搞合作开发。原本可以凭借中俄贸易迅速地升级蒙古国的基建水平,解决国内就业进而改善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蒙古国却将这个机会白白浪费了

0 阅读:189

锦衍纪实

简介:历史并没有真正的科学价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