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老年人:春季多吃这4道“扶阳菜”,祛湿寒精神好

舌力福 2025-04-24 00:18:07
春季养生,从“扶阳菜”开始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逐渐升发的时节。然而,春寒依旧未散,湿气较重,容易导致中老年人出现气血不足、湿寒困扰等不适症状。因此,选择一些“扶阳菜”来调理身体,既能帮助祛湿寒,又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姜葱炒羊肉、蒜苔炒腊肉、艾草鸡蛋饼和红豆薏米粥等菜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在春季食用。

一、姜葱炒羊肉

材料:羊肉 300克(选择新鲜羊肉,最好选择羊腿肉或羊肩肉);姜片 适量;大葱 2根;红辣椒 适量(可选,增加一些微辣口感);生抽 1勺;料酒 1勺;白胡椒粉 适量;食用油 适量;盐 适量;糖 1/2勺;水淀粉 适量(可选)

步骤:

1. 准备材料:羊肉切薄片或小块,尽量切均匀,这样更容易入味。可以先将羊肉片用清水稍微冲洗一下,去掉一些浮沫。姜切成薄片,大葱切段。若喜欢辣味,可以加入一些切好的红辣椒。

2. 腌制羊肉:将羊肉片放入碗中,加入1勺料酒、1勺生抽、适量白胡椒粉和少许盐,搅拌均匀。腌制15-20分钟,让羊肉入味。

3. 热锅凉油:在炒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开中火加热。油热后加入姜片,炒至姜香四溢。

4. 炒羊肉:将腌制好的羊肉片放入锅中,迅速翻炒,确保每片羊肉均匀受热,炒至羊肉变色且熟透。注意不要炒得太久,以免羊肉变老。

5. 加入葱段和红辣椒:将切好的大葱段和红辣椒加入锅中,与羊肉一起翻炒。炒至葱段稍微变软,释放香气。

6. 调味:根据口味,加入适量的盐、糖,翻炒均匀。如果需要,可以加入一些水淀粉,稍微增稠,使菜肴口感更加丰富。

7. 出锅装盘:炒至羊肉熟透,葱段和辣椒炒香后,调味完成,最后撒上少许白胡椒粉,翻炒均匀,即可装盘。

温馨提示:

(1) 选择羊肉:选购羊肉时,建议选择肉质鲜嫩的部位,如羊腿肉或羊肩肉,口感较为柔嫩。购买时要注意挑选新鲜的羊肉,避免羊膻味过重。

(2) 腌制羊肉:腌制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料的量,适量的料酒和生抽能有效去腥提鲜,白胡椒粉则能增添清香味道。

(3) 炒制时间:羊肉切薄片后炒制时间要短,以免肉质变老。炒至羊肉刚变色即可,避免过度烹煮。

二、蒜苔炒腊肉

材料:腊肉 200克;蒜苔 300克;生姜 适量;蒜瓣 适量;干辣椒 2-3个(根据个人口味);生抽 1勺;料酒 1勺;食用油 适量;白胡椒粉 适量;盐 适量;白糖 1/2勺(可选)

步骤:

1. 准备材料:腊肉先用清水浸泡30分钟,去除部分盐分。然后切成薄片或小块。蒜苔洗净,去掉根部硬部分,切成3-4厘米的段。姜切成薄片,蒜瓣拍散切末,干辣椒剪成段。

2. 焯水腊肉:锅中加水,放入切好的腊肉片,开火煮沸,焯水5-8分钟,去掉腊肉的油腻和多余的盐分。捞出沥水备用。

3. 蒜苔焯水:锅中加水烧开,放入蒜苔焯水约2-3分钟,捞出沥干水分,这样可以保持蒜苔的绿色和脆感。

4. 炒腊肉:热锅凉油,加入姜片和蒜末爆炒,炒至香味飘出后加入焯水后的腊肉片,继续翻炒3-4分钟,直到腊肉两面微焦,出油。

5. 加入辣椒:加入剪好的干辣椒段,炒出辣味。如果喜欢更辣的口感,可以适量增加干辣椒的数量。

6. 加入蒜苔:将焯过水的蒜苔加入锅中,与腊肉一起翻炒。大火翻炒均匀,保持蒜苔的脆感。

7. 调味:加入1勺生抽、1勺料酒,适量白胡椒粉,翻炒均匀。如果味道不够鲜,可以加入少许盐和白糖调味,继续翻炒1-2分钟。

8. 出锅装盘:炒至蒜苔熟透,但仍保持脆感,腊肉的香气完全渗入蒜苔中后,即可装盘。

温馨提示:

(1) 腊肉的选择:选择适合炒菜的腊肉,腊肉不宜过咸,如果腊肉咸度过高,提前浸泡或焯水可以去掉多余的盐分,避免菜肴过咸。

(2) 蒜苔的处理:焯水可以让蒜苔更加鲜嫩,保持色泽,但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失去脆感。

(3) 辣椒的选择:干辣椒根据个人喜好加入。如果不喜欢太辣,可以减少辣椒的数量,或使用小米椒代替。

三、艾草鸡蛋饼

材料:艾草 适量(新鲜或干艾草均可);鸡蛋 3个;面粉 100克;温水 适量(约50-100ml,根据面粉吸水性调整);盐 适量;食用油 适量;酱油 适量(可选);蒜末、葱花(可选)

步骤:

1. 准备艾草:如果使用新鲜艾草,将艾草摘洗干净,去掉老茎部分。然后将艾草切成小段,或者直接剁成细末。如果使用干艾草,需要提前泡软,泡水时间约10-15分钟,然后沥干水分。

2. 准备鸡蛋液:将鸡蛋打入大碗中,加入适量盐,搅拌均匀。鸡蛋液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酱油调味。

3. 调制面糊:在一个大碗中,加入面粉,缓慢加入温水,搅拌均匀,直到面粉和水完全混合,成为不太稠的面糊。如果面糊太干,可以适量再加入水。

4. 混合艾草和鸡蛋:将切好的艾草末加入鸡蛋液中,搅拌均匀。确保艾草均匀分布在鸡蛋液中。

5. 加入面糊:把已经调好的面糊加入到鸡蛋和艾草混合物中,搅拌均匀。此时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加入少量葱花或者蒜末,提升香味。

6. 加热煎饼锅:在锅中加入适量食用油,油热后,将混合好的面糊倒入锅中,摊成圆形饼状,注意火候不宜过大,以免外焦内生。

7. 煎至两面金黄:用中小火慢慢煎饼,等底部呈金黄色时翻面,再煎另一面。每面煎约2-3分钟,直到两面都变成金黄色并且脆嫩。

8. 出锅切块:饼煎好后,取出放在盘中,稍微冷却后切成小块,热乎乎的艾草鸡蛋饼就做好了。

温馨提示:

(1) 艾草的选择:如果使用干艾草,记得提前泡软,且泡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味道过于浓烈。

(2) 面糊的稠度:面糊不宜过稠或过稀,面糊太稠饼会比较厚,太稀则饼容易散开,火候掌握不好。

(3) 鸡蛋液的调味:盐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喜欢咸口的可以适量加多一点。酱油是可选的,如果喜欢深色的蛋饼,可以加些酱油增加颜色和风味。

四、红豆薏米粥

材料:红豆 50克;薏米 50克;冰糖 适量(根据个人口味调节);清水 适量;橙皮(可选,增加风味)

步骤:

1. 准备材料:先将红豆和薏米分别洗净,去除杂质。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提前将红豆和薏米浸泡2-3小时,泡软之后更容易煮烂。

2. 煮红豆和薏米: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红豆和薏米一起放入,开火煮沸。水量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一般以水面覆盖材料为宜。

3. 撇去浮沫:煮沸后,表面会有浮沫,用勺子撇去,这样可以去除杂质,确保粥的口感更清爽。

4. 转小火慢炖:将火转小,保持微开锅状态,继续煮30-40分钟,直到红豆和薏米变软。此时可以根据喜好调整粥的浓稠度。如果喜欢浓稠一点的,可以少加水;如果喜欢清淡一些的,可以多加一些水。

5. 加入冰糖:当红豆和薏米煮至熟烂后,加入适量冰糖,继续用小火慢慢煮至冰糖完全溶解。冰糖的加入可以使粥味道更为甘甜。如果喜欢不太甜的,可以适量减少冰糖的用量。

6. 加入橙皮(可选):如果喜欢带有一丝清香,可以加入几片橙皮,继续煮5-10分钟,橙皮的香气会给粥增添一份特别的味道。加入橙皮时需要注意不要放太多,否则可能会过于苦涩。

7. 完成与调味:粥煮好后,先品尝一下,看看甜度和口感是否适合自己。如果合适,可以关火,盖上锅盖焖几分钟,让粥的味道更均匀。最后倒入碗中,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撒上一点点盐或者其他喜欢的调味料(例如桂花)增添风味。

温馨提示:

(1) 浸泡时间:提前浸泡红豆和薏米可以缩短煮制时间,特别是薏米,如果不浸泡可能会需要煮得更久才能煮烂。

(2) 水量的控制:根据自己对粥的浓稠度要求,水量可以适量增减。喜欢稀一点的粥就多加水,喜欢浓一点的粥就少加水,水量控制非常重要。

(3) 火候的掌握:煮粥时要注意控制火候,尤其是煮沸后转小火慢炖,避免粥糊底。中途可以适量搅拌一下,防止糊底。

春季的养生,讲究的是顺应自然,保持阳气升发,同时要注意祛湿寒、调理脾胃。姜葱炒羊肉、蒜苔炒腊肉、艾草鸡蛋饼和红豆薏米粥,都是非常适合春季食用的“扶阳菜”。它们能够有效温阳散寒、补气养血,还能增强脾胃功能,帮助中老年人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合理搭配这些食材,可以有效改善春季的湿寒困扰,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迎接充满活力的春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