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原本绿油油的扁豆藤,一夜之间像是被泼了墨,叶片上布满了黑色的斑点,甚至开始萎蔫。辛辛苦苦搭好的架子,眼看着就要结满豆荚,却被这些不速之客搅得一塌糊涂。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很多种植扁豆的朋友们正在经历的痛。尤其是在梅雨季节,空气湿度一大,各种病虫害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让人防不胜防。
“哎,今年的扁豆算是完了!”前几天,我在村口碰到了老李,他愁眉苦脸地跟我抱怨。老李种了十几年扁豆,经验丰富,可今年也栽在了病虫害上。他家的扁豆地,就在村子东头,地势比较低洼,排水不太好,加上今年雨水多,病害爆发得特别厉害。
其实,扁豆这种作物,说娇气也娇气,说好养也好养。只要掌握了方法,做好预防,就能避免很多麻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扁豆病虫害防治的那些事儿,希望能帮到正在为扁豆发愁的朋友们。
首先,咱们得了解扁豆容易得哪些病,招惹哪些虫。常见的病害有锈病、炭疽病、灰霉病等等,虫害则有蚜虫、豆荚螟、红蜘蛛等等。这些病虫害,轻则影响产量,重则导致绝收,可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扁豆容易生病,有些地方却很少呢?这跟地域、气候、土壤都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华南地区高温高湿,病虫害繁殖速度快,防治难度就比较大。而华北地区,气候相对干燥,病虫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
再比如,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块,容易积水,湿度大,病害就容易爆发。而地势较高、通风透光好的地块,病害发生率就相对较低。
老李家的扁豆地,就是典型的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再加上他平时疏于管理,没有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导致病虫害蔓延得特别快。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扁豆病虫害的防治呢?这里,我总结了一些要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第一,选好品种是关键。不同的扁豆品种,抗病虫害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比如,紫花扁豆相对来说,比白花扁豆抗病性要强一些。还有一些专门培育的抗病品种,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多加留意。
说到品种,我想起前几年很火的“油豆角”,其实它也属于扁豆的一种,只是豆荚更肥厚,口感更软糯。还有一种叫做“龙爪豆”的,豆荚细长弯曲,像龙爪一样,也很有特色。另外,还有一种叫做“荷兰豆”的,豆荚扁平,可以直接炒着吃,也很受欢迎。
第二,加强田间管理。扁豆生长期间,要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还要定期检查扁豆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
第三,合理施肥。扁豆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但也不能过量施肥。过量施肥容易导致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一般来说,在扁豆生长初期,可以适当施一些氮肥,促进植株生长。在开花结果期,要增施磷钾肥,促进豆荚的形成。
第四,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人工捕捉、设置诱虫灯等方式来减少虫害。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来控制害虫。比如,我们可以释放瓢虫来捕食蚜虫,或者利用赤眼蜂来寄生豆荚螟的卵。
第五,化学防治。如果病虫害比较严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化学防治。但要注意,一定要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在采摘前一段时间,要停止使用化学药剂,确保扁豆的食用安全。
昌平草莓种植户王师傅,他虽然种的是草莓,但他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王师傅说,预防胜于治疗。他每天都会到草莓大棚里转一圈,仔细观察草莓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有病虫害的苗头,就立即采取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我有个朋友,在农村老家种了几亩地的扁豆。他告诉我,他每年都会在扁豆地里种一些大蒜或者韭菜,利用大蒜和韭菜的气味来驱赶害虫。这个方法虽然不能完全杜绝虫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记得去年夏天,我回老家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扁豆地里,搭了很多竹竿,上面挂着一些黄色的粘虫板。邻居告诉我,这些粘虫板可以用来诱杀蚜虫和白粉虱等害虫。
扁豆的生长周期大约是三个月左右。在这三个月里,我们要时刻关注扁豆的生长情况,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在扁豆开花结果期,是病虫害高发期,更要加强管理。
一般来说,在扁豆播种后7天左右,幼苗就会破土而出。在幼苗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和蓟马等害虫。在扁豆生长15天左右,可以开始搭架,让扁豆藤攀爬生长。在扁豆开花前一个月,要增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
在扁豆采摘后,要及时清理田间的残枝败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
扁豆种植,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才能种出高产、优质的扁豆。
二十二天病虫害防治,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具体的防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扁豆的生长情况来灵活调整。
扁豆病虫害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积累新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那么,你有没有什么防治扁豆病虫害的妙招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被众人耻笑
听都没听过有这种稀烂班子